在渭城区底张镇女皇武则天之母杨氏顺陵陵园内,保存有大量唐代石刻,其中位于陵前的一尊石牡狮最引人注目。石狮高305厘米,身长345厘米,宽100厘米。狮与座为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总重约70吨。石狮昂首卷鬣,双目突出,隆鼻阔口,身躯硕大厚实,健壮强劲,四肢粗壮有力,阔步向前;那半张的巨口有气吞山河之状,阔步向前的步伐有不可阻挡之势。整尊石刻恢弘大气,雕工精美,造型雄伟,气势磅礴,为唐代各陵中最具代表性的石刻精品之一。
狮子产于非洲和亚洲西部,东汉时期引进到中国。唐代中外关系进一部发展,史载中亚和西亚曾多次把狮子作为神兽献给唐朝。帝陵前置以石狮守门始于北魏,这与当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有关。唐初,献陵承北朝遗风,以石虎守陵;昭陵以“昭陵六骏”守陵;从乾陵开始,以石狮守陵,且形成定制,这可能与唐高宗和武则天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有很大关系。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改杨氏墓为顺陵,陵前置石狮守门也就属情理之中的事了。仰首挺胸,阔步向前的顺陵石走狮周身洋溢着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处于上升时期的唐王朝的勃勃生机和冽冽雄风。与之相比,泾阳县白王乡一位还算有作为的晚唐皇帝唐宣宗贞陵陵前的石蹲狮形体瘦小猥琐,制作粗陋,早已上失去了狮子原有的气势,形象和气质更象是一只温顺委靡的大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衰微。贞陵石狮雕刻于公元860年,与顺陵石狮时隔170年,这时的唐王朝内有宦官长期专权,外有藩镇四处割据,皇权已极度衰微,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盛唐气象,唐王朝的覆亡之兆已生动的镌刻在贞陵石刻的身上。至今仍矗立在咸阳大地上的两尊千年前的石刻,见证了大唐王朝的兴盛与衰落,俨然一部浓缩了的唐王朝兴衰史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