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兵马俑”发现于 1965 年 8 月,出土在咸阳市以东约 20 公里的渭城区正阳乡杨家湾村。共有 11 个随葬坑,其中骑兵俑坑 6 个,步兵俑坑 4 个,战车坑 1 个;出土骑兵俑 583 件,步兵俑 1965 件,盾牌 1000 件,号称“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
杨家湾兵马俑塑造的是西汉皇家卫队“北军”的形象。兵俑有执戟俑、执旗俑、敲击俑、舞蹈俑、指挥俑等不同职能的将士,身高在 44--56 厘米,他们的服饰、姿势、神态各不相同, 并从面部形态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关中人兵俑、 宗贝 (音同“从”) 人兵俑、陇西人兵俑。这些不同形象的俑,可能是西汉兵员来源的反映。
骑兵俑有甲骑和轻骑两类。甲骑的骑士和马匹较高大(通高 68 厘米),骑士多数身着铠甲,手执戟;轻骑的骑士和马匹较小(通高 50 厘米),不披铠甲,手执弓弩,背负箭囊。从战术来讲,甲骑长于长途奔袭,正面强攻,兵团作战;轻骑长于小群多路,快速突袭和迂回包抄,二者相得益彰。这些马俑,姿态生动多样,有的作张口奋激、昂首嘶鸣之状;有的两耳竖起作深呼吸状,如临战阵,展现了汉初骑兵驰骋战场的英姿雄风。
出土“西汉三千兵马俑”之处,推测是汉高祖刘邦陪葬墓──重臣周勃、周亚夫父子的茔地。“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群体,从这个集群中,可以窥见汉代军制的基本特征和体制,对中国古代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最完备而真实的资料;是陕西地区至今发现汉代的制工最精、彩绘最鲜艳、造型最优美、保存最完好的一批陶俑,它是研究汉代陶塑绘画艺术、服饰制度、人种和民族特征的丰富而生动活现的文化载体。从后来秦陵兵马俑坑的发现和发掘,可以证明西汉三千兵马俑阵列,是汉承秦制,特别是在社会仪制所反映的埋葬制度方面的一个具体体现,其仪仗队伍结构组成和队列形式,是从秦代葬制和礼仪制度中承袭下来的,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这批兵马俑文物被收藏在咸阳博物馆 , 目前都未确定级别,如定级的话,应该在三级以上。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