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蒲城县北部15公里有座石质孤山,名为尧山。尧山是一条从东北西南走向的小山脉,与渭河之南的华山山脉相望,海拔有1032米,整体山体北坡平缓,南坡陡峭,山上古柏森森,泉水淙淙。
尧山之名,不知起自何时。旧唐书上载:唐太宗李世民曾至尧山狩猎,另有隐士喜此山此水,隐居尧山。关于尧山的得名,按当地传说,尧曾立于此山规划治水,后来洪水退去,人们便把它称为尧山。今尧山庙之西有一峰,山岩突出,名凤凰嘴,岩东有一洞,传说尧帝曾到此。旧县志载:尧山又名浮山,在尧山之南一村名,叫浮阳,山北有村叫浮阴,这些村名至今还在沿用,大约都是因浮山而得名的吧。
尧山,历来被古人所朝奉,其主要原因是赐雨、祈福、送子、治病、安邦治民。这在尧山的碑刻上都有记载,百余通碑刻上多涉及祈雨、祈子或祈雨、求子成功还愿、修庙之事情。尤其是明嘉靖年间的石碑内容反映了当时尧山古柏千株,流泉潺潺,野花茅屋的美丽景象,记载了常有古人至此游览的情景,可见,古时的尧山是一处景色秀丽,山明水秀的游览胜地。
山中有一座庙宇,俗称尧山庙,又名灵应夫人祠,虽历经千年之久,但保存完整,香火不绝,庙中供奉的灵应夫人,是当地以求雨和求子灵验而出名的女神,深受民众崇敬和膜拜。说起尧山庙的历史,要追溯到唐代,当地百姓盛传尧山庙是唐初尉迟敬德奉旨所建,在重修庙宇增加殿基时,在石座中曾发现一具古化石,古人认为是灵应夫人羽化登仙后所留,因此,更加使灵应夫人祠的声名远播。旧县志也曾有记载,唐穆宗李恒曾为灵应夫人颁发过鎏金铁劵,却有此物。民间传说,唐穆宗登基,修葺殿阁,当时因大旱,便差官员前去尧山灵应夫人祠祈雨,果然每天黄昏便有一片红云自尧山方向飘至京城上方,即刻甘霖沛降,直到施工完成,不复再雨。唐穆宗为了表达感谢之意,于是册封灵应古人为女神:赦封,浮山灵应夫人,长庆二年“银劵”。因此,灵应夫人在当地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的清明节,环绕庙宇周围内的村庄组成的十一个神社,轮流从山上接神像至社中,供奉一次,次年清明送神像归山,再由下一个社接去,如此周而复始。接送神像期间,也就是清明前后的三天里,举办有盛大的尧山庙会和社火表演,包括有鼓乐、舞狮、舞龙、竹马、秧歌、撑船、花杆、八仙、花鼓、尧山大鼓等等。最为标志性的是红带子,被誉为吉祥符,或系在腰间,或绑在头上,都有意涵吉祥之意。这种神社送神像的活动大约已经延续了四百年之久,至今还仍在延续,而尧山神社也是陕西延续时间最长的神社之一。2006年,尧山庙会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同时,尧山庙还属于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众所周知,文化遗产保护不但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关键还在于日常管理和维护,近年来,中、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尧山的面貌焕然一新,尧山将受到更为合理的保护和宣传,将会成 为人文内涵的精神载体,不断焕发其蓬勃向上的生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