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内现存的石刻文物多件,有石人10对、石马5对,石狮1对,石驼鸟1对,独角兽1对,另有石碑和石刻华表等。鸵鸟和石狮、独角兽等,体形高大,气势雄壮,雕工精美生动,可惜多残缺损坏。 唐穆宗光陵 唐穆宗李恒光陵位于蒲城县北15公里的尧山,今翔村乡光陵村。据《蒲城县志》记载:陵墓占地面积十六顷九十二亩八分,封内20公里,下宫去陵2.5公里。宋朝开宝年间(968—975)修葺陵墓一次。现在共长3598.6米,宽123.3米。 据《新唐书》记载,长庆四年(824)“十一月庚申,葬睿圣文惠孝皇帝于光陵。”据《长安志》载陵内陪葬着两位皇后,一是恭僖王皇后,一是贞献肖皇后。但今陵区可见土冢五十余座,名位难考。 穆宗的大墓冢在半山上,陪葬墓都在陵前。陵地北高南低,陵前陈列着两排高大的石刻文物,存石人8对,石马3匹,石狮1对,华表1对,石碑1通,但多残缺损坏。 唐敬宗庄陵 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15公里陵前乡柴家窑。敬宗李湛,穆宗长子,母王皇后。始封鄂王,徙封景王,长庆二年(822)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即皇帝位。在位期间,游宴无度,荒于国政。宝历二年(826)十二月被宦官刘克明等杀死。在位3年,终年18岁,葬庄陵。 庄陵封土为陵,呈覆斗形土冢。陵周20公里。陵区原有石刻与丰陵相同,现残存石刻计有四门石狮各1对,石人1对,石马1对,华表1对,驼鸟1对,飞马1对,均已残破。 庄陵陪葬墓,据《长安志》载有1座,为悼怀太子李普,今已无考。 唐文宗章陵 位于富平县西北十公里的天乳山。文宗李昂,穆宗第二子,敬宗弟,母肖皇后。始封江王,宝历二年(826)十二月被宦官王守澄、杨承和等拥立为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太和九年(835)发生“甘露之变”,郑注等被杀,文宗亦被软禁。开成五年(840)二月,死于长安太和殿,在位14年,终年32岁,葬章陵。 章陵因山为陵,周围20公里。陵区原有石刻与丰陵相同,现残存石刻有华表1通、石狮1只、石人1尊,均已残破。 章陵陪葬墓,据《长安志》载有1座,为贵妃杨氏,今已无考。
唐武宗端陵 位于三原县北15公里徐木乡。李(814—846)后改名炎,穆宗第五子,母韦皇后。始封颖王,开成五年(840)正月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对藩镇势力加以抑制。会昌五年(845)又诏禁佛教,会昌六年(846)死于长安大明富,在位7年,绔年33岁,葬端陵。 端陵因山为陵,周围20公里,陵区原有石刻与丰陵相同,现仅残存四门石狮2对,石马3对,华表1通,石人5尊,翼马、驼鸟各1对,皆残破仆地。 史载端陵陪葬墓一座,为贤妃王氏,今无考。 唐宣宗贞陵 位于泾阳县西北30公里的白王乡崔黄村仲山南麓。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母郑皇后。始封光王,会昌六年(846)三月武宗遗诏立为皇太叔,遂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史称“大中(宣宗年号)之政有贞观之风”。大中十三年(859)八月死,在位14年,终年50岁,葬贞陵。 贞陵因山为陵,周围60公里,陵园面积近乎唐太宗昭陵。陵园城垣四门前均有对称的土阙。原有石刻与丰陵相同,现存石刻有华表1对、翼马1对、驼鸟1只、石马5对、石狮4对、石人13尊,皆破损残缺。
唐懿宗简陵 位于富平县西北30公里的紫金山(又名风孔山、五台山等)。懿宗李漼,宣宗长子,母晁皇后。始封郓王,大中十三年(859)八月即皇帝位,信奉佛教,于宫中设庭讲经,亲为诵唱,对诸寺院赏赐无度。咸通十四年(873)七月死于长安咸宁殿,在位15年,终年41岁,葬简陵。 简陵因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原有石刻,除玄武门北有小石狮2对外,其余均同丰陵。现残存石马1对,小石狮3座,4门石狮5座,石人3尊。简陵陪葬墓史无载。 唐僖宗靖陵 位于乾县北8公里乾陵乡鸡子堆,与高宗、武则天的乾陵连谷相接。僖宗李儇,懿宗第六子,母惠安王皇后。初名李俨,立为皇太子后改名李儇。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即皇帝位,翌年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僖宗两次被田令孜挟持离京。文德元年(888)回到长安,不久即死于武德殿,在位16年,终年27岁,葬靖陵。 靖陵封土为陵,陵冢呈覆斗形,陵区周围20公里,与乾陵相接壤。陵园原有石刻与丰陵相同。现残存华表1对(皆仆地)、翼马1对、石狮1对。靖陵陪葬墓史无记载。 李爽墓 墓在西安城南8公里的雁塔区羊头镇村西曲江池遗址南岸上。墓为南北向,墓室在北,墓道在南,墓道上开有三个天井。墓室为近于方形的砖室,东西宽4.3、南北长3.9、高6.5米。四壁呈弧形,墓顶近似尖锥形。在墓室西边有砖砌棺床,宽2.36、高0.30米,侧面砌成椭圆形壶门。人骨已腐朽。墓道为斜坡,长20.6米。在甬道外第一天井南边两旁各开小龛一个。 墓早年被盗掘,墓内出土物可分作以下几类:铜器类,带钩1、小铜镜3、泡钉3、鎏金铜饰1;料器类大多已碎,完整的有玉牌一件;瓷器类:瓶1、罐2、壶1、碗1、砚1、盘1;铁器1。俑类,除木俑头两个外,都是陶俑,完整的212件,可看出形状的132件。陶俑多发现在墓道两旁小洞内,其次是墓室内的东南角及棺床以东的近旁。有陶天王俑2、镇墓兽2、骑马俑47、男俑105、女俑27、牛2、马1、卧狗9、卧猪5、羊5、鸡8、罐4、带字砖4块。 壁画残存25幅,较完整的16幅。在墓道进口处的东壁残留6个乌皮靴的人,西壁上有3个乌皮靴的人,在甬道口外东西两边墙壁上有用朱红色画的宫殿,已塌毁。由甬道口向门内的壁画内容有二男文吏、执笏女子、高髻女子、男乐人、堆髻女子、执物女子、女乐、捧盘女子、捧壶女子、文吏等。 墓志1合,发现在墓封门砖外甬道口上。墓主为唐银青光禄大夫守司刑太常伯李爽,总章元年(668)七月四日卒于九成宫中御府官舍,年七十六,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与夫人郑氏合葬于此。 唐顺陵 顺陵是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陵墓,位于咸阳市秦都区底张乡韩家村东。杨氏死于咸亨元年(670),以王礼葬。武则天在天授元年(690)称帝改国号为周后,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因此将墓改称为陵。 陵墓内有内城和外城。内城也叫皇城,为方形,四角夯土墙仍很明显。内城南门二土阙,间距20米。陵底部平面呈方形,边长48.5米,陵高12.6米。经钻探获知,墓道斜坡形,长28.5米,高2米。墓道绘有壁画。外城系号墓为陵后扩建的,陵前现有石人13尊,石羊1尊,石坐狮1对,莲花座1个,华表顶1件,石础1对,石走狮1对,天禄1对。在陵的东、西、北三面各有石坐狮1对。陵北坐狮再北还有石马1对。 顺陵司马道东侧石刻
石走狮和天禄是顺陵石刻中的精品。石走狮体积巨大,造型雄伟,作阔步行的动态,和其他唐代石狮不同,与唐高祖李渊陵上的行虎相类似。整个雕刻气势磅礴,威武有力。天禄(又名独角兽)头似鹿,身如牛,有双翅,翅上雕有美丽的卷云花纹,足为马蹄,尾垂与石座相连。这两件石刻体积也非常大,腹下可坐数人,雕刻极有气势而又细致。 顺陵除石刻艺术品外,在外城中部,原来还立有顺陵石碑,是武则天为其母所立。碑刻于长安二年(702)正月,系武三思撰文,相王李旦(即睿宗)书,字体方正,稍兼篆隶,与景云钟铭相同。碑石原很丰伟,可惜到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倒仆,断为数节,现余8块,藏于咸阳市博物馆。 独孤思贞墓 墓在今西安市灞桥区洪庆村之南。1958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此墓与独孤思敬和杨氏墓在同一墓地,东西并列成一排,是其中西端的一座。 墓为南北向,北偏东16°,是一座斜坡形长墓道的洞室墓。墓室平面近方,四壁除南壁和东壁较直外,北壁中部略向外凸出,成弧形。四壁长度不一,东壁3.46、西壁3.44、北壁3.48、南壁3.36米。墓室为土洞,顶穹起呈半球形,高2.9米。砖砌棺床在墓室西侧,高出墓底0.4米,南北长与墓室同,宽1.55米。棺床的外边(东边)砌成细腰,形如须弥座式。墓底铺方砖一层。甬道有墓室南边,偏于东侧,顶为拱形,南口砌封门砖。甬道长3.8、南端顶高2.2、宽1.2、北端顶高2、宽1.3米。墓道分墓道口(竖井)与隧道两部分,北端与甬道相接,全长23.6米。在隧道的上面开有天井5个,天井大小和距离均不一致。在北距墓门(封门砖)4.85米处的墓道东西两壁上各有壁龛一个。盗洞即在两龛之间。从残迹看,当时龛口可能砌有砖框,并安有木门。 此墓因早期盗扰,墓室扰乱。出土器物共180余件,绝大部分是陶俑,分别放置于墓室、甬道和墓道两侧的壁龛内。墓志及镇墓、武士、文官俑均放在甬道中,墓室内器物被扰乱破碎,出有牵马俑、男、女侍俑、铜镜、陶、瓷罐、料珠等。葬具及人架因盗扰,放置情况不清,从棺钉看,当有木棺等葬具。 在墓道东壁龛内放置陶俑67件,有小马俑、舞俑、高冠俑、高冠文士俑、风帽俑、骑马俑。除小马俑外,66件俑从形势、装饰以及骑马乐俑所持乐器看,可分为二组,一组为“卤簿”俑(风帽俑等),一组为“音声队”(骑马乐俑)。 西壁龛内放置陶俑及其它明器60件,排列整齐,均系原来位置。计有大马俑2、牵马俑2、大驼俑4、牵驼俑4、小马俑8、小牛俑9、猪俑5、羊俑5、鸡俑10、鸭俑5。明器有灶和井栏各一件,另有铜镫、镳各一副等。 墓志一合,出土时在一起,志、盖之间垫有绢帛一层(残成粉灰),志盖篆“大周故朝议大夫行乾陵令上护军公士独孤府君墓志铭并序”25字。志文兼用武则天新制字。独孤思贞于万岁通天二年(697)正月十七日卒,神功二年(698)正月十日迁窆于铜人原。独孤思贞与墓旁的独孤思敬是同祖从兄弟。 韦泂墓 墓座落在长安县东北约1公里的韦曲原上南里王村。1958年2月,农民在村西打井修渠时发现。1959年1月,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清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