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联系而成,在山峰的后面围绕着一道半圆形的山梁,东西两端各连一峰,中峰恰巧从山梁正中伸出,似一飞翔的凤凰,以此而得名“凤凰山”。 陵园为长方形,座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向北分为多层的台地,而以陵墓为最高点,周约10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陵南石刻,现仅存石狮一对(一只腿残),石人五个(二残)。据《旧唐书》记陪葬者,有王妃赵氏、节愍太子重俊、公主宜成、长宁、成安、安定、永寿及附马王同皎等15人。
唐睿宗桥陵 陵在蒲城县西北15公里的金炽山,今坡头乡安王村。按《蒲城县志》记载,陵墓占地二十九顷九十亩四分。现在东西共长3498.6米,南北宽113.4米。墓主是唐睿宗李旦。李旦为高宗李治第八子。根据《唐书·玄宗本纪》:“开元四年(716)十月庚午葬大圣真皇帝于桥陵。” 据史书记载,桥陵建制与乾陵大体相仿。据实测在丰山正峰东坡凿造墓室,墓道以阶梯式深入山腹达20米,全用石条叠砌封闭,石灰灌注,计用石条约3900块,每块大者长1.22米,宽0.56米,最小者长0.55米,宽0.37米,厚度约为0.4米。陵园四周墙垣回绕,南墙全长2800米,东墙全长2640米,北墙全长5080米,西墙全长2800米,周边13320米,平面呈规矩的刀把形,类似京城长安的布局。陵墙四面各开一门,朱雀门前的神道,长达625米,宽110米,神道两侧簇立着雕琢精美而宏伟的石刻,总计达80余件,计有石人10对,高4.2至4.5米。与唐代其他诸陵所不同的是,在石人旁边还雕刻有一对小型的女石像,似牵马人之像,这在帝陵石刻中是罕见的。石人以南是石马5对,通耳高2.1米。石马以南是鸟1对,通高2.2米,再南为独角兽1对,通耳高3.5米,再南为华表1对,高8.3米。另外陵园四门还各有石狮1对,高2.83米。玄武门外还有石马3对。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大诗人杜甫避乱经过蒲城,有咏桥陵的长诗三十韵,诗中有“宫女晚知曙,祠宫早见星”两句,可见当日陵寝亦有衣冠嫔御之制。
桥陵的陪葬道,有两皇后,即肃明刘后及昭成窦后;三个太子,即庄惠太子、惠文太子、惠宣太子;还有三个公主,即凉国公主、鄎国公主、金仙公主;并有彭国公李思训等。其中金仙公主墓已经发掘。 历经沧桑,陵区内建筑已基本无存,清乾隆四十年(1775)曾“筑城垣百丈”,今也只剩残垣,神道碑今存五十余通,四门石狮皆存,石人存九对,但均已残破,小型女石像已被毁,其他石刻大都存在。1981年在此设立桥陵文物管理所。 唐玄宗泰陵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位于蒲城县东北15公里的金粟山,今保南乡敬母寺村。据《蒲城县志》记载:陵墓占地二顷四十七亩,封内38公里,下宫去陵2.5公里。现在东西长3142.5米,南北宽112.5米。 根据《唐书·代宗本纪》载:“广德元年(763)三月辛酉葬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于泰陵。”《大唐新语》上说:“玄宗常谒桥陵,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翔(疑“虎踞”二字)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宝应初,追述先志,而置山陵焉。”陵内的陪葬人,一是元献杨皇后,一是内侍高力士,有高力士的石碑,立于大历十二年(777),现移至县文化馆。 陵墓现存的地面文物,在石人十对、石马二对、大石狮一对、石浮雕驼鸟一只、独角兽一对、华表等。 唐肃宗建陵 唐代第八个皇帝李亨的陵墓,在礼泉县东北15公里的武将山上,依山为陵。它东与太宗的昭陵遥遥相对,西望梁山高宗与则天合葬的乾陵,南边山麓是一望无际的沃野,北面群山叠障,形势壮阔。宝应二年三月(763),葬肃宗于此。据《五代史·温韬传》:“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获掘之。”建陵自建成后,屡遭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显然已非原有的面貌。整个陵园的四个角楼遗址,基本存在。东墙长1524米,北墙长879米,西墙长1373米,南墙长10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多,地跨昭陵、建陵两乡。出土文物主要是砖瓦,均系灰陶,质地非常坚固。地面石刻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分布在陵四门前的蹲狮,每门前各二,共计八只,狮高1.45米,宽0.9米。另一类是南门外的整群石刻,共40余件,计华表1、翼马1对、驼鸟1对、石人10对、石马5对,每马左前方各有牵马人1个,均系武士装,这在唐陵石刻中尚属少见。 各类石刻,较以前唐诸陵体型略小,但雕刻技巧并不逊色;又由于沿山沟壑纵横,道路崎岖难行,游人比较稀少,因而保存完好,为现在保存石刻最多最完整的一座唐陵。 建陵陪葬墓见于文献记载的有汾阳王郭子仪和汧国公李怀让,今均夷为平地。 唐代宗元陵 位于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檀山。代宗李豫,肃宗长子,母吴皇后。初封广平王,名为俶。至檩二年(757)率边军20万与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宝应元年(762)即帝位。大历十四年(779),代宗死于长安紫宸殿内,在位17年,终年67岁,葬元陵。
元陵因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旧唐书·令狐峘传》载:“德宗即位后,曾诏立代宗元陵制度,务极优厚,当竭币藏奉用度。令狐峘谏曰:‘秦始皇葬骊山,鱼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珠宝之藏不可胜计,千载非之。……由是观之,有德者葬逾薄,无德者葬逾厚,昭然可睹矣。’德宗从之。”由此可见,元陵陵寝建制已大不如先帝,反映了唐自“安史之乱”以后政治、经济每况愈下的状况。元陵陵园石刻与建陵相同。现仅存华表一通、石狮两对、石马三对,均已残破。元陵陪葬墓史无载。 唐德宗崇陵 位于泾阳县北20公里的嵯峨山南麓。德宗李适(742—805),代宗李豫长子。建元元年(780)即位。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死于长安会宁殿,在位26年,终年54岁,葬崇陵。
嵯峨山古名荆山,是关中名山之一。山有五峰,登其巅,则泾、渭、黄诸河举目在前,视秦中如指掌。崇陵居高临下,山环水抱,高突墓冢,全用开凿的青石块砌叠,嵌凿石槽,浇灌生铁汁,卡有铁拴板,十分坚固。传说陵墓是在一枝九瓣铁莲花的中央,说明封建帝王死后尚贪婪祈求其万世安基。 崇陵依山为陵,陵周围20公里。石刻保存基本完好。自陵前朱雀门以南为石人10对(左文臣、右武将)、石马5对、朱雀1对,飞马1对、华表1对。4门各有石狮1对。北门外尚有石马3对,残破比较严重,唯石刻中华表极为精美、壮观。朱雀门西有石础3个,旁有石人10余尊,身着斗篷,可能是当时少数民族酋长的立像,现均仆倒于地。 唐顺宗丰陵 位于富平县东北17公里的雷村金瓮山。顺宗李涌,德宗长子,母王皇后。始封宣城郡王,805年正月即皇帝位,改元永贞,任王叔文为翰林学士,领导改革,史称“永贞革新”。翌年,顺宗病死,在位仅1年,终年46岁,葬丰陵。 丰陵因山为陵,陵区周围20公里。陵区原有石刻,4门各有石狮1对,朱雀门外有石人10对,石马5对,驼鸟一对,翼马1对,华表1对,玄武门外有石马3对。现仅存石狮和华表各1座,均残。史载丰陵陪葬墓一座,即庄宪皇后王氏。 唐宪宗景陵 唐宪宗李纯景陵在蒲城县西北7.5公里的丰山,今三合乡义隆村。《蒲城县志》记载,陵墓占地面积二十顷三十亩,现在长3279.5米,宽105.4米。 《新唐书·穆宗本纪》记载,元和十五年(820),“五月庚申,葬圣神章武孝皇帝于景陵”。陵内陪葬的有懿安郭后、孝明郑后、王贤妃等。原记载的惠昭太子宁墓,经发掘已知在临潼县境内。陵内现存陪葬墓一座,名位难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