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文物首页 | 西安文物 | 宝鸡文物 | 咸阳文物 | 铜川文物 | 渭南文物 | 延安文物 | 榆林文物 | 汉中文物 | 安康文物 | 商洛文物 | 杨凌文物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文物大全 > 陕西秦汉遗址[图]

陕西秦汉遗址[图](1)

字号:   2013-9-28 19:57:58   来源:三秦游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磨尔塬遗址 位于陇县城东南的千河南岸,川江河北岸台地上,时代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1989年发现。经考证是春秋早期秦襄公时的“汧邑”城。
    城墙夯土筑成,东墙的南段尚存百米,南墙的东段尚存200米,残高1—2米不等,遗址中发现有春秋时的陶鬲、盆、缸等器物,还发现春秋秦国建筑遗址常见的槽形瓦等遗物。城址北部边家庄已发掘春秋秦墓33座,出铜礼器的墓11座,其中五鼎四簋墓即大夫级的就有8座。这是一处不多见的秦墓地,与磨儿塬的“汧邑”城址有密切的关系。
    太公庙遗址 位于今宝鸡市阳平镇的太公庙村,时代属春秋早期,1964年曾在附近的秦家沟发掘一批春秋秦墓,有铜礼器、仿铜陶礼器等出土。1978年在太公庙又发现8件铜器,其中秦公镈一套共三件,每件铸铭文一篇;秦公钟五件,第一、二件合铸铭文一篇,第三、四、五件的铭文相连。铭文记载了秦襄公受天命、赏宅受国、及其以下十二位秦国国君的政况。秦公钟、镈的主人是秦武公。秦公钟是平阳国都宫室或宗庙中的重器,其地应属秦都平阳遗址范围。
    雍城遗址 位于今凤翔县城南。《史记·秦本纪》曰:“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献公“二年,城栎阳。”从德公元年(前677)到献公二年(前383)的290余年间,雍城一直是秦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经过十九位国君的苦心经营,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作为国都,雍城筑起了规模巨大的城垣,修建了壮丽宏伟的宫殿,成为当时全国发达的大都市之一。献公东迁后,雍城虽然失去了政治中心地位,但作为故都,列祖列宗的陵寝及秦人宗庙仍在此地,许多重要祀典还在雍举行。
    早在本世纪30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就对雍城进行过调查,50年代又进行了试掘工作,1973—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雍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钻探和发掘,初步摸清了雍城的位置、形制规模,以及城内的三大宫殿区和城郊宫殿等建筑遗址,还有城南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公陵园和小型墓葬区。
    雍城城垣,根据钻探资料证实,位于今凤翔县城南,雍水河之北,纸坊河以西的黄土台塬之上。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3300、南北宽3200米,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
    雍城城外除东、南以纸坊河、雍水等自然河流为天然屏障外,还在西垣外挖掘人工城壕作为防御设施的一部分。现探明西垣外城壕长约1000、宽12.6—25、深5.20米。
    雍城城内在春秋战国时先后建有姚家岗附近宫殿区,马家庄附近宫殿区和铁沟、高王寺三大宫殿区。姚家岗在城内中部偏西,发掘出可以藏冰190多立方米的凌阴(冰窖)遗址和一处宫殿遗址。宫殿遗址仅发现西南部分,残存夯土基东西长8.9、南北宽2.8、厚1—1.2米,西高东低。上有夯土墙,残高0.8—0.96米。夯土基的西南西侧各有河卵石铺成的散水,厚0.4米左右。散水多用直径0.04米的白色河卵石铺成。三批64件铜质建筑构件分出于3座窖穴。有曲尺形、楔形中空形、小拐头等10个类型,是宫殿木壁柱、壁带之类上面所加的饰件和门窗构件。宫殿区、凌阴、窖藏均居同一宫殿区,可能是春秋时秦康公、共公、景公居住的雍高寝。
    马家庄遗址位于雍城中部偏南,是保存较好的春秋中晚期大型宫殿宗庙区,可能是秦桓公居住的“雍太寝”之所在。铁沟、高王寺宫殿区位于雍城北部,发掘了凤尾村遗址和高王寺铜器窖藏。窖藏内出有鼎、镶嵌射宴壶、敦、甗、盘等十余件中原和吴、楚等国铜器。其中一鼎内府铸“吴王孙无土之鼎”。这批中原、吴楚之器在雍城出土,反映了秦和吴楚之间交往的关系。此宫殿区可能是秦躁公时的“受寝”。
    三大宫殿区内发现有大量陶器,有盆、罐、缸、瓮、鬲、钵、豆、盂、绳纹水管道、井圈、板瓦、筒瓦以及云纹、葵纹瓦当等。
    在雍城郊外还发现有秦人宫殿和其他遗址。蕲年宫是秦代著名的宫殿,秦王政曾行加冕礼于此。出土有“蕲年宫当”和汉代文字瓦当。推测其建造年代为战国中晚期,直到西汉仍沿用。在城关北街发现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手工业作坊遗址,内有青铜窖藏,出土28件青铜器。
    秦公陵园在雍城西南的三畴原。1977年以来,发现了44座各种类型的大墓(包括圆形陪葬坑)。陵区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近3公里,总面积约21平方公里。陵区的西南、北侧均发现有宽2—7,深2—6米的隍壕作为其防护屏障,44座大墓根据其形制可分为中字形、甲字形、凸字形、刀把形、目字形和圆形六个类型。墓共分属13个陵园,陵园均座西朝东。布局以右为上,中字形的大墓作为主墓居右。陵园周围及部分中字形墓的周围设有中隍和内隍。
    小型墓葬区位于雍城南郊,秦公陵园以北,已发掘174座,另有7座车马祭祀坑。出土随葬品3000余件。
    马家庄秦宫殿宗庙遗址 位于凤翔雍城中部偏南,1976年—1984年,在马家庄北部西北及东北先后发掘和钻探了建筑群遗址四处。
    一号建筑群遗址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南北残长约76、东西宽87.6米,面积约666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朝寝、亭台及东西厢等部分组成。整个建筑四周有围墙环绕,布局井然有序。
马家庄宫殿(宗庙)遗址

    大门由门道、东西塾、东西半塾、回廊、散水等部分组成。东西面阔18.8米,南北进深因残损而不可知。中庭位于大门北面,为一中间微凹,四周稍高的空场,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34.5、东西宽30米。中庭南部有夯土路面三条、踩踏面一条,分别连接大门、东厢、西厢等。朝寝在庭北侧,由前朝、后寝、东西夹室、北三室、回廊、散水、东西阶等组成。东西面阔20.8、南北进深13.9米。亭台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5.4、南北长3.8米。四边无檐墙,四角各有角柱一对,外有散水环绕。东西厢分别位于中庭之东西侧,由前堂、后室、南北夹室、东(西)室及回廊、阶组成。东厢南北阔21、东西进深13.9米。西厢缺损。
    在上述建筑的四周均发现有夯土围墙。东围墙现存西段,通长5590米,南北各发现一个门址。西围墙现存通长71.1米,中段残缺,北段有一门址。南墙残损最甚,仅发现西侧一段,长10米。北墙保存完好,通长87.60米。
    在中庭、东西厢南侧及祖庙、东厢内,发现各类祭祀坑181个,其中牛坑88、羊坑66、牛羊同坑1、人坑8、人羊同坑1、空坑28、车坑2个。牛羊有全牲、无头及切碎三种形式。这种祭祀坑除少数外,大多排列有一定规律,或二个一排,或三个一列。祖庙及东厢内的祭祀坑,均打破建筑地基,应是建筑废弃后的祭祀。
    一号建筑群出土的遗物较重要的有各类陶瓦、铜质建筑构件,金器及陶、铁、玉器等,各类陶瓦上出现各种刻划陶文,总计达七八十种之多。大致可归纳为数字、卦画、文字、符号四个类型。其建筑的年代应为春秋中期、废弃于春秋晚期。为宗庙性质的建筑。
    二号建筑群与一号东西毗连,相距约15米,坐北向南,仅存门塾、隔墙、围墙及水井、输水管道等几部分。门塾,由门道、东西内塾、东西外塾、回廊、散水等组成,南北进深5.6,东西面阔约97米,为一座“穿堂式”建筑。隔墙在门塾的东西两侧,西段全行11米,其西端与西围墙垂直相交,东段残长2.3米。围墙仅发现西墙,分南北段,南段长16.5、北段残长5.26米。南北两端围墙之间,有门址一座,宽2.6米。水井二口,均位于西围墙之西侧,分别通过二条输水管道由西北向东南穿过围墙通向二号建筑群。
    三号建筑群遗址于一号建筑群西边约500米处,南北全长326.5、北端宽86、南端宽59.5、面积约21849平方米,四周有围墙。由南至北可分为五座院落,五个门庭。第一院落长52、宽59.5米,南墙和东墙有一门,门前有一段土墙似为屏。第二院落长49.5、宽59.5—60.5米,南墙及西墙各有一门,院中酃偏北两侧各有一长方形建筑。第三院落长82.5、宽60.5——62.5米,东西墙各有二门,南墙有一门,正中有面积约586平方米的长方形建筑一座。第四院落长51、宽70米,东、西、南围墙各有一门。第五院落长65,宽86米,东墙中部有一门,院内正中偏北及其前方两侧各有一座建筑呈品字形排列。院内南部有两座长方形建筑,中有一通道与第四院落相连。各院落的南门的宽大于其他门,应为其主要门道。
    遗址内发现遗物有一、二号建筑群遗址常见的各式凹字形板瓦,绳纹及抹光带相同的各式筒瓦等,还有饰粗绳纹的厚瓦片及散水石、烧土块、木炭、兽骨等。推测这一遗址可能是寝宫所在。
    四号建筑群遗址位于二号建筑群遗址以东50余米。高于周围地面,破坏严重,散水石到处可见,残存面积约2万平方米。夯土墙基已残缺不全。发现一些祭祀坑,内有动物肢骨、硃砂等。采集到的遗物有各式凹字形板瓦、筒瓦、陶水管、散水石等。
    马家庄朝寝、宗庙、二号、四号四座建筑群由西向东依次排列,组成了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马家庄宫殿宗庙区。建筑年代均为春秋中晚期,同秦桓公居“雍太寝”的时间相近。
    凌阴遗址 位于凤翔雍城姚家岗春秋宫殿区西北,1976年—197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队发掘。
    遗址为一平面近方形的夯土台基,四边夯筑有东西长16.5、南北宽17.1米的土墙一周,墙以细泥抹光,墙皮厚0.05米。夯土基的中部,有一个东西长10、南北宽11.4米的长方形窖穴。窖内四壁呈斜坡状,底夯筑一周二层台。台面夯土厚0.16—0.24米,直接夯筑于生土之上。二层台通高0.32米。窖底东西长6.4、南并宽7.35米,底铺有砂质片岩。窖穴四周为回廊。东西回廊宽3—3.20、南北回廊宽2—2.20米。西回廊正中有一通道,上有由东向西平行的五道槽门,每道门相距1—1.2米。第一槽门开在二层台上,其余槽门均在西回廊踩踏面上,下口直达通道底部。第一、二槽门均有槽沟,以便于插启和提取木质槽门。第三、四门均无槽沟,第五道槽门仅高0.92米。这一通道是窖穴下部的唯一出入口。在西回廊的南部,也有一小缺口,宽1.7米,下部挖有底槽,是窖穴上部仅有的进出门户。另外在第二槽门之西的底部,铺设水道一条,与白起河相通。
    根据部穴的位置、形制、特别是其本身无防潮设施,且有排水管与白起河相通,发掘者认为这是一冰窖,其体积达190立方米。冰窖,古代文献称为“凌阴”。《诗经》中有“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的诗句,说明最迟在周代就有了凌阴。
    秦都栎阳遗址 位于今临潼县武屯乡关庄和玉宝屯一带。秦献公二年(前383),从雍城迁都栎阳。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在此诏令天下,用商鞅之法,“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致使“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灭六国创造了基础条件。秦末楚汉相争之际,项羽三分关中,栎阳曾作为塞王司马欣之都城。汉高祖刘邦曾一度以栎阳为都城。高祖七年徙都长安后,汉太上皇留居栎阳,后葬于北原。1964年和1980年陕西文管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栎阳故城进行了勘察和发掘。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南北宽1.61公里。东、北墙已破坏,无遗迹可寻。南城墙残长1640、宽6米。西墙残长1420、宽8—16米。勘探出城门三个(南门一、西门二);道路十三条,其中东西路六条、南北路七条。还勘探出建筑和作坊遗址15处。栎阳城遗址中有大量瓦砾堆积,出土有铜斧、铁铲、铁块、石磨、石范、石夯头、绳纹筒瓦、板瓦、水道、井圈、陶盆、瓮、罐、钵、簋等遗物。还发现“毁寿其氏”、“栎市”等陶文。
    芷阳遗址 位于今临潼县韩峪乡油王村。始建于秦穆公时代,初名霸宫,秦昭王改为芷阳宫,是秦至汉时一处皇家行宫。1982年陕西省文管会配合基建工程进行勘探试掘。1992年省考古所再次进行了发掘。遗址平面近1平方公里,发现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出土长方形地下建筑房子一座。作法是从地面向下挖成东西长17.2、南北宽12、深约4米左右的一座长方形坑。然后四壁各筑3米宽左右的夯土墙,夯土每层厚10厘米。在距底部1.25米高处,夯土壁上的四角各有一个小方洞,长约60、宽20厘米,似为放梁架用的。室内面积近40平方米。房子地面铺有木板和石板。推测是用来储藏粮食的。还发现五座陶窑及大量的砖瓦残片。其中有云纹瓦当、文字瓦当、带“芷”字陶文的陶片。另外还有半两、五铢等货币,以及一些铜镞、铜带钩、铁锛、削等。还有绘红、黑条纹的壁画残片。
    秦长城遗址 是战国时期秦为了防御邻国进攻和东胡、匈奴侵扰而修筑的军事设施。目前已发现的长城遗迹有:秦简公七年(前408)为防御魏国在黄河西岸修筑的,自华阴县城以东的华山脚下起,北过渭河,沿洛河西岸至白水县境的黄龙山麓的堑洛长城。现在仅发现华阴庙东的一小段夯土城垣;秦惠王后元元年(前324)为防御赵国而沿北洛河中游修筑的上郡塞长城。富平县西南2公里处的监军台一带,现存750米左右的一段夯土城垣;秦昭襄王时为防御匈奴圻筑的陇西、北地、上郡三郡之地的长城,由甘肃的岷县沿洮河而经临洮、宁夏的固原、甘肃的环县至陕西的志丹和安塞后,一支经绥德达榆林,一支经靖边而北折东行到榆林、神木,达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县十二连城的黄河岸边。秦灭六国后,蒙恬修长城以此为西段,汉初仍沿用,汉武帝时西翼防线北移,遂失去原有的作用。长城的修筑,依据地形,随地势的高底而显得时有起伏,多就地取材,有的土筑,有的石砌,有的则土石兼用,凡遇山岭陡峭处,往往以天险为屏障而不筑墙。长城沿线修有亭、障和烽燧。亭、障一般修在长城内侧。有的地段,在长城外侧挖一道壕沟,既可以排水保护城墙,又可以防御敌人。
    魏长城遗址 位于大荔、澄城、华阴等地,是战国时魏国所建的防御工程。史载:“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魏惠王)十九年,筑长城,塞固阳”。据此推测魏长城南端起于华阴,越渭河,沿北洛河东岸的堤防北上。即经大荔、澄城、洛川、富县、绥德、米脂而达内蒙古自治区的固阳。1955年、1959年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对其中华阴县城长涧河一带和大荔县西北党川村至长城村附近的魏长城遗址进行了勘查和部分发掘。
    华阴段魏长城位于华阴县西,由华山南麓朝元洞至风箱城共长6公里。遗址大部分保存在地面上,现存12处,最长的一段约200、宽约20、高约18米,是利用山麓地势直接堆土夯筑而成。夯墙发现有夯眼遗迹。长城随地形走向延伸,其中洪崖村长城遗迹现存高22、宽18米。另外还发现一处长城拐角,呈直角形,由西南延伸向东北的墙壁现残长13.71,高2.2—2.4米,墙体有收分。从西北伸向东南墙壁较短,残长5.54,高1.54—1.85米。另外发掘的还有西关堡魏长城遗址,其夯土墙土质坚硬,夯层一般厚13厘米。华阴段魏长城遗址中发现的遗物主要是建筑材料,有板瓦、筒瓦等。瓦的表面多饰绳纹,里面饰圆点纹,有战国时代风格。

    有人认为,华阴长涧河西岸的长城遗址是秦简公六年所修的“堑洛”长城的南端部分,被魏国改造而沿用。
    大荔段魏长城位于今大荔县西北,自党川村向北至党家窑,东高垣、长城村,南北长7公里,地面有遗迹12处。其中保存最长的为长城村至东高垣西北一段,长2100米,夯土墙高2.2—11.4、宽16.25米,呈南北走向。大荔段夯土为黄色,土质坚硬,夯层为4—7厘米,夯窝直径5—7厘米。
    秦咸阳遗址 秦都城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北、咸阳市东部。自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由栎阳西迁,到秦完成统一大业和最后覆亡,这里作为秦国和秦王朝的首都达144年之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59年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管会对咸阳故城进行了长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探明秦咸阳中心位置在今窑店镇一带,城区范围未见明显界限,大致为北起窑店镇以北二道原下,南至渭河以南西安市三桥镇巨家庄,西起塔儿坡,东到柏家嘴。在这渭水两岸几十平方公里内分布着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关键词:古遗址 
相关阅读
· 陕西商代遗址[图] (图)
· 陕西商代遗址
· 陕西新石器时代遗址
· 陕西旧石器时代遗址
· 陕西古遗址
· 宝鸡离宫 行宫古遗址
· 宝鸡古遗址遗址发掘
· 宝鸡古遗址介绍
· 咸阳聚落遗址
· 咸阳城邑宫殿遗址
陕西省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户县钟馗故里 世界八大奇迹馆 汤峪温泉大兴汤院遗址
常宁宫休闲山庄 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 高西沟
凤凰湖景区 周至县厚畛子镇 药王故里景区
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 武功县武功镇 程家川自然风景区
西安广新园民族村 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 姜女祠
陕西省美食 更多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又嫩 当然有技巧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战灵活十指
怎么把鸡蛋炒得又香 精致的袖珍美食 挑
打假时间到 教你鉴 这些被扔掉的部分才
可以吃下去的美貌酒 告诉你真正的“日本
“可可树”新派甜品 睡前食物红黑榜 胖
不知道吧 微波炉原 风靡中国的潮汕砂锅
陕西省特产 更多
陕西特产大礼盒[图]
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陕西八大怪泥塑
LED灯皮影系列 陕西土特产品旅游纪
陕西工艺美术品 文物复制品和仿制品
陕西旅游纪念品 榆林地毯
蓝田玉雕 安康绞股蓝
推荐信息  
·商周青铜器:建国前出土商周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建国后出土商周青铜器
·墓志:杨绍程墓志
·墓志:李从曮夫人朱氏墓志
·墓志:杨礼暨继室羽氏合葬墓志
·墓志:徐明母周氏墓志
·墓志:元大亮墓志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出师表》刻石
·众志成城小碑
·召伯甘棠图并记
·果亲王诗碑
·重修实相寺碑
·创修通玄观记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文物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wenw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