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古重要发现 历史上对重要文物偶有发现。《水经注》载:“汉水又东经(城固)胡城南,义熙十五年……城崩,半许沦水,出铜钟十二枚,刺史索邈送之洛阳,归宋府。”南宋南郑县令晏袤在褒谷发现东汉开通石门重要摩崖石刻。清光绪元年(1875),洋县龙亭镇尖角村一农民掘地,得周代铜鼎1件,高2尺许,形似马槽,献于东关老爷庙。几年后,一日本古董商江滕愿出白银2000两购买。城内和东关争利不休,讼于县衙,判处收归县库作公物永存。民国11年(1922),军阀吴新田坐镇汉中,勾结洋县卸任知县吴雨香,盗走县库中所藏周鼎,运至天津,出卖给外国人。清朝末年,宁羌州古汉源存留的《嶓冢禹碑》被人发现。民国15年(1926),宁羌县知事李棣生带属员专程前往实地考查,往返3次,拓得《禹碑》真迹,并写了跋语,被收入民国《陕西省志·金石志》中。 50年代初,西北大学学生在梁山实习期间,采集到旧石器1000余种。1980年和1985年,西安矿业学院专家及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先后在梁山龙岗寺、营盘梁、黄家山、白虎寨、中梁山、土地岭、苏家山等地,发现、采集新石器时期文物近千件。同时,南郑县文物工作者在这一带也有同类发现。1958年,西乡县葛石乡李家村农民在深翻地时发现古代器物,经考古发掘,确定为距今7000年前的先民文化遗存,国家考古界命名为“李家村文化”。1980、1981年又先后在西乡县板桥乡发现何家湾与红岩坝两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1971年,南郑县草堰塘发现汉墓两座。1972年,城固县鲜家庙乡李家坎发现汉墓两座。同年,勉县仓台发现一钱窖,出土“五铢”铜钱750.25公斤。1973年,地区文物普查组在蔡伦祠发现“太始五年造”晋砖3页。1974年,洋县城内修街道时,发现“开元”铜钱400多公斤。同年9月,城固县宝山乡一农民清理姜窖时,发现殷商青铜器大罍两个,其他小件铜器如戈、矛、面具等200多件。同年,修筑略阳县灵崖寺望江楼下堤坎时,在坎下石洞内发现盛唐时期的《药水窟画图》、《画图记》摩崖各1方。1977年6月,城固县五郎庙发现宋窑两口。同时,在洋县华阳镇发现唐建中三年(782)《得意阁》摩崖1方。1985年3月,镇巴县青水区仁和乡郑家村农民陈永培发现家藏古铜钱342.5公斤。 汉中解放后,本地区文物事业管理部门有计划地组织3次文物普查。第一次:1973年初至1974年6月,地区组织人员,初步了解文物古迹的分布和现状以及馆藏文物情况。第二次:1979年开始,历时一年半,各县组织人力对辖区开展普查工作,了解文物线索,征集流散文物,汇总普查成果。第三次:1988年,历时一年,重点检查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状况,即是否明确划定保护范围,是否有健全的保护机构,是否有完备的文物资料,是否有规范的文物保护标志。同时地区还统一部署,不定期地组织文物宣传活动,对全区的文物发现和保护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重要考古发掘 民国27年(1938),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在城固县试掘西汉张骞墓。196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汉水考古队对西乡县葛石乡李家村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先后两次发掘,确立了李家村文化在考古界的地位。1972年6月,发掘勉县红庙乡东汉元兴元年(105)墓,出土文物56件。1977年12月,地区文物干部培训班在城固县文川实习发掘周公墓。1978年2月,发掘勉县周家山西汉墓,出土文物27件;3月,发掘勉县金寨新莽墓,出土文物27件;4月,发掘勉县联盟村西汉墓,出土青铜器35件;7至8月,发掘勉县老道寺1、2、3号汉墓,出土陶四合院模型、农田水利及稻田鱼等模型文物154件;12月,发掘勉县老道寺蜀汉墓,出土文物57件。1980年10至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在西乡县板桥乡何家湾发掘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文物600余件。1981年10月,发掘距何家湾文化遗址仅200米的红岩坝文化遗址。1982年4月,再次发掘何家湾文化遗址,出土1个完整的骨雕人头像及其他文物多件。1983年冬,陕西考古研究所汉水考古队由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配合,在南郑县龙岗寺,发掘出原始社会母系氏族遗址墓葬群落,共发掘墓葬455座,出土文物3200多件。1991年12月,在洋县纸坊乡石山梁村发掘南宋抗金将领彭杲墓,出土大量殉葬物及墓碑。 三、考古研究与成果 本区见之史料记载有:南宋南郑县令晏袤对石门摩崖刻石考证,刻有石。清代略阳县令王森文对石门摩崖考证,著《石门碑释》存世。清褒城县教谕罗秀书等考证搜集,并著《褒谷古迹辑略》刻印存世。清武侯祠墓主持李复心道人经考证搜录,著有《忠武侯祠墓志》存世。在明、清、民国时,以及自80年代以来,编纂府、厅、州、县志时,任事者均对本区文物遗迹考据较全,并在志书中详加记述。1950~1953年,城固考古学者张叔亮,自费考查城固五门堰及原公一带古迹石碑,将重要石碑全部抄录,无偿交给政府有关部门。1980年6月,“川陕革命根据地学术研究会”首先在汉中举行。1983年10月、1986年6月、1988年4月、1993年11月,先后4次在汉中举行“蜀道暨石门学术研讨会”,日本学者多人专程来汉参会。1984年7月,洋县举行“智果寺晒经会”。1984年10月,汉中地区在勉县举行“全国诸葛亮学术研讨会”。1986年11月,城固举行“张骞学术研讨会”。1987年10月,洋县举行“蔡伦造纸学术研讨会”。1993年8月,城固县举行“张骞国际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中华诗词学会、汉中行署、南郑县政府在南湖举行“陆游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上,多有对本区有关文物遗迹研讨文章(均见《文化艺术》卷)。 其他如文博考古学术论文、发掘报告,散见于各报刊,提出许多新考证、新观点、新发现,解开了很多历史之谜。这些文章的发表,在文博考古界引起程度不同的反响,80年代以来,发表考古研究文章较多者有唐金裕、陈显远、郭荣章、郭鹏、冯岁平、郭清华、左汤泉等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