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乾陵“无字碑” 唐神龙二年(706)立。竖于乾陵陵园,位于神道之东。此碑为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碑首作“九螭下垂”(其他文武大臣碑首均作“六螭下垂”),碑趺为长方形。通高753厘米、宽210厘米、厚149厘米,总重约98.8吨。碑侧各镌一升龙。碑趺正面线刻狮马相斗图。其形体之高大雄浑,雕刻之瑰丽精美,堪为唐碑之冠。因其当初无字,故世称“无字碑”。自北宋崇宁二年(1103)开封王谷其人按行边部,道经奉天,拜谒乾陵,于无字碑上题刻以来,止于明代,在上题词者凡39人,遗留题刻共42段,其中较有价值、而且保存完好的是碑阳正中所刻金天会二年(1134)《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前段为契丹小字(旧误认为女真文字),后段为正书汉字。两种文字工整俊秀,苍劲有力,极为珍贵。题记中所谓“皇弟”为金太宗完颜晟之弟撒里喝,其所记之事亦有一定历史价值。 何汉南《唐代乾陵石刻取象初探》一文依据《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之说,认为乾陵神道之西的《述圣记碑》可称“石社”,神道之东的这通“无字碑”可称“石祖”。文中引用了《唐书·韦湊传》中一段记载:“开元二年夏,敕靖陵建碑,……湊(指韦湊)以自古园陵无建碑之礼,飞表极谏,工役乃止。”据此以为唐代既认为古陵园不立碑,因而“无字碑”也就不应称碑。此略备一说。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