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墓前神道碑尚存,现移置昭陵碑林博物馆。封土呈尖锥状,堆基直径长26.5米,高8.8米,全经夯筑。1971年10月—1972年1月,文物部门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墓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构成,水平全长56.3米。在第三过洞和前甬道两壁共有4个小龛。墓道呈斜坡形,长16.5米。过洞4个,为拱顶土洞。天井4个。甬道分前后两部分:前甬道在第四天井北,至前室南口,甬道南端有石门一道;后甬道在前后墓室之间,呈梯形。墓室分前室和后室两部分:前室平面略呈方形,南北两壁正中券有门洞,室内东西宽2.5米,南北长2.6米,顶高3.7米;后室结构与前室同,长宽各5.1米、高5.35米,穹窿顶。前后甬道和墓室均为砖砌,地铺方砖。后墓室有石棺床一台,正方形,长宽各3.9米、高0.3米。墓室充满淤泥,随葬品被盗一空,惟存有两合完整的墓志,一合属墓主尉迟敬德,一合属敬德夫人苏娬。墓志纹饰及石门、棺床的雕刻均很精美。 墓中清理出的残存随葬品有陶俑头15件,陶俑履9件,陶马头5件,残瓷碗1件。另外,还有鎏金铜带饰1件,残破玉环3件,玉佩饰1件,料珠58粒。 程知节墓 位于礼泉县烟霞乡上营村西。昭陵陪葬墓之一。为唐初大将程知节与其孙、崔二夫人的葬地。葬于麟德二年十月二十二日(665年12月4日)。 程知节(589—665),俗作程咬金,后改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县(今属山东省)人,隋末从李密参加瓦岗军,任内军骠骑。李密败,属王世充,后归唐,任秦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击败王世充。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封卢国公。高宗时率军征西突厥,无功而还,被免职。两《唐书》均有传。 墓为圆锥形,高7米,直径20米,周长63米。所遗神道碑首趺均佚,碑身两端残缺,已移置昭陵博物馆。墓经发掘,因早年毁坏严重,仅出土部分陶俑残件及一合墓志。 韦贵妃墓 位于礼泉县烟霞乡陵光村中岭上,西北距昭陵约1公里。为唐太宗贵妃韦珪的葬地。葬于乾封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667年1月28日)。 韦贵妃(597—665)名珪,字泽,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北周太傅韦孝宽曾孙,隋沈、陈二州刺史韦圆成之女。初嫁隋户部尚书李雄之子李友珉,生定襄县主。改嫁秦王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册封为贵妃,生纪王李慎与临川公主李孟姜。永徽元年(650)拜纪国太妃。麟德二年(665)卒。 韦贵妃墓依山为陵。近年昭陵博物馆进行了清理发掘。墓道长50米。墓前有土阙1对,石柱1对,神道碑1通。墓中出土遗物174件,主要有陶俑101件,包括男立俑、女立俑、骑马俑、双头人面镇墓兽及天王俑等。出土壁画72幅,分布于墓道、甬道和墓室,包括四灵、仪卫、列戟、给使、男装女侍及乐伎等。遗存墓志一方。该墓经过整理,已对游人开放。 李勣墓 位于礼泉县烟霞乡烟霞新村西,在今昭陵博物馆院内。昭陵陪葬墓之一。为唐初大将李勣与夫人的葬地。葬于总章三年二月六日(670年3月2日)。 李勣(594—669),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县(今山东省东明县东南)人。家富有,初从翟让起义,参加瓦岗军,因功封东海郡公。瓦岗军失败后降唐,任右武候大将军,封曹国公。赐姓李,因避太宗讳,单名勣。贞观三年(629)与李靖出击东突厥,因功封英国公,守并州16年。高宗时官至司空。两《唐书》均有传。 墓为三个锥形土堆,作倒“品”字形。中高25米,直径98米,周长307米。三峰象征阴山、铁山、乌德鞬山,用以表彰其平薛延陀、破高句丽之功。墓前有石人、石虎、石羊各1对,并有高宗李治亲自撰书的神道碑。其墓70年代经过清理发掘,虽损毁殊甚,遗物极少,但出土的“三梁进德冠”和部分壁画却极为珍贵。李勣墓志亦保存尚好。据《唐书》记载,李勣葬后13年,即嗣圣元年(684),李勣之孙徐敬业于扬州起兵讨伐武后,武后下令追削其祖(勣)、父(震)官爵,并令“剖坟斫棺”,李勣墓即被毁坏。中宗李显复辟后,诏令为李勣“起坟建葬”,当有所修复。 武则天母杨氏墓(顺陵) 位于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东。为周武则天之母杨氏的葬地。杨氏死于高宗咸亨元年八月二日(670年8月22日),是年闰九月二十一日(670年11月9日)以王礼葬。文明元年(684)称顺义陵,天授元年(690)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之后,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改顺义陵为顺陵。 陵园分外城和内城,外城南北1246米,东西866米。内城东长298米,西长310米,南长280米,北长282米,略呈方形。内城四角夯土墙遗迹仍存。内城南门有二土阙,间距20米。陵冢在内城。呈方锥形,底边长48.5米,高12.6米。经钻探获知,墓道为斜坡形,长28.5米,宽2米,两壁绘有壁画。外城是号墓为陵后扩建的。陵前有石人6对,石羊、石坐狮各1对,莲花座1个。内城门外有巨石雕成的走狮和天禄(独角兽)各1对。在陵的东、西、北三面各有石坐狮1对,陵北石坐狮以北还有石马1对。顺陵的石走狮和天禄,是顺陵石刻的精品,亦是唐代陵墓石刻的精品。顺陵外城中部碑塔寺遗址原竖有《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系武三思撰文,相王李旦书,明代关中大地震中倒地碎为数节,后又被咸阳知县派人砸碎筑了河堤。以后陆续发现8个碎块,世称“顺陵残碑”。 阿史那忠墓 位于礼泉县烟霞乡西周村西。昭陵陪葬墓之一。为唐薛国公阿史那忠与其妻定襄县主的葬地。葬于上元二年十月十五日(675年11月7日)。 阿史那忠(611—675),字义节,突厥人。贞观四年(630)诱执颉利可汗,因功封左屯卫将军,尚定襄县主(太宗韦贵妃与前夫李友珉之女),九年封薛国公。累官至右骁卫大将军及西域道安抚大使兼行军大总管。上元二年(675)卒。两《唐书》均有传。 墓冢圆锥形,径25米,高6米。墓前存神道碑一通,已移置昭陵博物馆。1972年5月文物部门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墓由斜坡墓道、5个过洞、5个天井及甬道、墓室构成。第四天井下有两个小龛。第一、二、三过洞及甬道、墓室均为砖砌。全墓南北水平长55米。墓室近方形,边长3.7米。墓底距今地表深约12.7米。墓室西侧有砖砌棺床,长3米、宽2.1米、高0.3米,东侧尚有砖刻壶门。 墓道口、过洞和天井的壁面均有壁画。墓道口内东壁画龙、马、骆驼、仪仗等;西壁从南向北仅存虎身下部、犊车和武弁。第一过洞两壁各画2人,内外共有男侍6人。第二过洞有男侍4人,第三、四、五过洞有男、女侍各4人。第一天井两壁画戟架,东壁保存完整,插6戟。第二天井有男侍4人。第三天井男、女侍4人。第四天井两壁正中各有一龛,龛两旁亦有侍人。第五天井有男、女侍6人。该基曾被盗,墓内遗物几乎全被扰乱和破坏。计出土男侍俑60件,女侍俑6件,陶动物俑4件,白瓷坛1件,瓷罐1件,铁锁4件。 墓室出土墓志一合,镇墓石一方,另有墓志盖一件。从墓志可知,墓主为阿史那忠,志盖属其妻定襄县主。定襄县主死于高宗永徽四年(653),先葬。阿史那忠上元二年死后,合陪葬于昭陵。 永泰公主墓 位于乾县乾陵乡韩家窑东,乾陵博物馆内。乾陵陪葬墓之一。为中宗李显的第七女李仙蕙葬地。葬于神龙二年五月十八日(706年7月2日)。 永泰公主(685—701),名仙蕙,高宗李治与武后之孙,中宗李显之女。久视元年(700)初封永泰郡主,不久与武则天皇帝侄孙魏王武延基成婚。大足元年(701)因忤张易之,夫妇二人同时被害,死年17岁。中宗复辟,于神龙元年(705)追封为永泰公主。《新唐书》有传。 墓冢为覆斗形,高14米,见方宽56米。墓冢四周有围墙,南北长275米,东西长220米,总面积6050平方米。围墙外南面排列有石狮1对,石人2对,石柱1对。1960年,陕西省文管会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等构成。全长87.5米,宽3.9米,深16.7米。共有6个天井,5个过洞,8个小龛,都对称地排列在第一至第四天井下面。内置随葬品。 此墓虽经盗掘,但出土遗物达1350余件,仍称丰富。出土遗物中有壁画、陶俑、三彩俑、石刻、陶瓷器以及各种金属随葬品等。墓中所有墙壁绘有重彩壁画和藻井图案,壁画在整个墓的结构上占着重要的地位。从整个墓内壁画的布局看,除墓道上画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外,两侧上下绘有对称的花卉和穿紫、红、绿袍的武士们组成的仪仗队列。这些武士头戴幞头,腰佩贴金宝剑,末尾两位牵着彩色宝马,威严地排列在阙楼和六戟兵器架前,表现了武士们的威武气概。中间为男女各半的侍从。前室以侍女为主,体态丰盈,线条流利,色彩鲜艳,性格各异,栩栩如生,是唐墓壁画的杰作。石椁、石门、墓志上雕有飞鸟、花草、人物以及十二生肖等线刻,流畅雄劲,造型生动。陶俑中有男女骑马俑、胡骑俑、武士俑、镇墓兽和各种动物俑,特别是三彩俑,在造型和色釉各方面,都反映了唐代陶瓷工艺的高度水平。此外,出土的金、玉、铜、铁、锡器等,铸作精巧,雕刻细腻,华美大方,并为精品。 章怀太子墓 位于乾县乾陵乡东金村。乾陵陪葬墓之一。为高宗李治次子李贤与妃房氏的葬地。李贤初葬于神龙二年(706)七月,景云二年(711)与房氏合葬。 章怀太子(654—684),名贤,字永明,武则天所生。初封为潞王、雍王。上元二年(675),皇太子李弘卒,立为皇太子。监国期间,处理过政务,并招募学者共注《后汉书》。因得罪其母武则天,永隆元年(680)被废为庶人。文明元年(684)被害于巴州。后追复雍王。中宗复辟,于神龙二年(706)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追赠皇太子。两《唐书》均有传。 墓冢为覆斗形,高18米,见方43米。冢南残存土阙门和石羊1对。1971年至1972年,陕西省文管会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由斜坡墓道、4个过洞、4个天井、6个小龛及砖砌甬道和前、后墓室构成。全长71米,宽3.3米、深7米。后室有殿式石椁,长4米、宽3米、高2米,由33块大石板组成,上刻男女侍从、朱雀、飞马、蔓草等线刻画,特别是男、女侍线刻,线条流畅,体态丰盈,气韵生动。墓曾被盗,出土随葬品600余件,绝大部分为陶器,有陶立俑、伎乐俑、武士俑、文臣俑。各种动物和镇墓兽,还有三彩马、绿釉花盆和彩绘塔式罐等。制作精美,造型生动,各具特色。 壁画为墓中的重要遗存。分为墓道和墓室两部分,共约400平方米,可分为50多组。大都保存完好。所绘题材有出行、客使、仪仗、马球、歌舞、游戏以及宫廷的侍女、陪臣等。全部脚壁画不但色彩鲜艳,所绘人物、动植物、山水等,皆技巧娴熟,生动自然。特别是东壁的巨幅“狩猎出行图”、西壁的“打马球图”以及“礼宾图”、“观鸟捕蝉图”等,最为精采。 墓中出土墓志二方。一方是神龙二年(706)迁葬时的《大唐雍王墓志铭》,一方是景云二年(711)追封后与其妃合葬的《大唐故章怀太子并妃清河房氏墓志铭》。 懿德太子墓 位于乾县乾陵乡韩家堡西北。乾陵陪葬墓之一。为中宗李显的长子李重润的葬地。神龙二年(706),由洛阳迁葬于此。 懿德太子(682—701),本名重照,避武后讳改重润。《唐书》载,重润生于东宫,高宗甚喜,及满月,改元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圣历初(699),中宗为皇太子,封为邵王。大足元年(701)为人诬陷,则天皇帝命杖杀之。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陪葬乾陵。两《唐书》均有传。 墓冢为覆斗形,高17.9米,东西长55米、南北长56.7米。冢四周有围墙遗迹,南北256.7米,东西214米。围墙南有石狮1对,石人2对(1件残),石柱1对(已残,倒塌后埋入地下)。1971年至1972年陕西省文管会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全长100.80米,由斜坡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小龛及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构成。此墓规模宏大,有“号墓为陵”之说。 墓内随葬品甚丰。共出土遗物约1000余件,其中有欧体阴刻玉质填金表册残片及各种陶俑、三彩俑与陶、金、铜、铁器等。尤以分别绘在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及前后墓室的40组(约400平方米)壁画最为珍贵。这些壁画保存比较完整。题材有青龙、白虎、城墙、阙楼、仪仗队、伎乐、男仆、宫女等。特别是前室为南北对称的“宫女图”,各有宫女7人,色彩绚丽,姿态各异,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宫廷的日常生活。戟数多少是唐代地位的象征,永泰公主墓绘12戟,章怀太子墓绘14戟,而此墓绘48戟,应属帝王一级。石椁内外的线画雕刻亦很细致,堪称佳作。 懿德太子迁葬时,曾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 杨贵妃墓 位于兴平县马嵬镇西,相传为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的埋葬地。 杨玉环(718—756)即杨太真,小名玉环,天生丽质,又通晓音律,初入宫为玄宗之子李瑁妃,后得玄宗宠爱,册封贵妃。三姊妹分别被封为韩、虢、秦国夫人,堂兄杨国忠升任宰相,操纵国政。安禄山叛乱后,玄宗携贵妃西逃四川,行至马嵬驿,六军不发,斩杀杨国忠,并请杀杨贵妃,玄宗无奈,遂命将贵妃缢死。肃宗至德二年(757),玄宗自成都返回长安后,密令中官将贵妃遗体迁葬。此墓为原来的葬地还是迁葬的墓冢,均无确证。 建国后,政府对墓地多次进行修葺,形成了一个占地5亩的陵园。墓冢为圆形砖砌,高2.2米,直径4.5米,墓周有三面回廊,上嵌历代文人题咏碑碣25块。 冯晖墓 位于彬县底店乡二桥村西南冯家沟,为五代时后周朔方军节度使冯晖的葬地。葬于后周显德五年(958)。 冯晖(894—952),字广照,邺都高唐(今山东省高唐县)人,青年从军,屡立战功,后晋天福二年(937)任滑州节度使,开运二年(945)移镇邻州节度使,翌年改授朔方军节度使。后汉天福二年(948),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周广顺元年(951),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陈留郡王,翌年死于公署,赠卫王。《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均有传。 墓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封土残高4.20米。墓由墓道、甬道、主室、耳室构成,全长44.42米。除墓道外,其余部分均用长方形、方形或楔形砖砌,并用草拌泥、青灰渣、白灰浆分别混合粉刷。斜坡墓道长25米,甬道口有砖砌门楼,高6.4米。门洞呈弧形,门楼外表彩绘,楼阁雕刻有妇人启门、柱础、柱、斗拱等。墓门高2.20米、宽2.06米,双扇向外开的门面上雕有泡钉、手环孔。在门楼之前用砖封门洞。甬道呈弧形顶,长8.14米,宽2.06米,高2.78米。甬道北端连接主室。主室略呈方形,长6.80米,宽5.24米,高1.75米,穹窿顶。前室的东、西、北各有一弧顶耳室,东、西耳室均长4.03米、宽1.70米、高1.90米,北耳室长3.68米、宽1.65米、高1.86米。墓内共有弧形和凸字形小龛35个,其中甬道两边各有2个,主室两壁各在耳室两旁排列2个,北壁两旁各有1个,东、西、北三个耳室内各有7个。 此墓墓壁均绘有壁画。甬道、耳室、小龛内绘蔓草、牡丹、双凤等;主室顶部绘28宿星相图及银河、北斗、明月,周壁绘6个侍女手持花瓶、果盘,拱手站立;墓门以西为庖厨图,图中有锅、灶、柴、蔬菜、肉、瓢、盆、碗碟等;墓门以东为宴饮图,图中有桌、凳、盘、水果、茶具、酒具等。壁画色彩艳丽,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甬道两侧用56块方砖精雕成28对乐舞人物浮雕,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人物,有男人女人,翩翩起舞。乐器有笛、箫、笙、排箫、磬、鼓、腰鼓以及箜篌、琵琶等。在每侧北端有乐舞指挥,构成完整的乐舞演出场面。 出土遗物有瓷盂、碗、壶、杯、茶托、器盖、鎏金铜饰、铁锁、玉饰、石器、“开元通宝”铜钱和一合墓志。 从墓志可知,与墓主冯晖同时埋葬的有亲属7人,其中有长子继勋等4个儿子、1个孙女及两个夫人。据《资治通鉴》载,冯晖死后“其子牙内都尉侯继业杀其兄继勋、自知军府事”。看来冯晖死后,为了争夺权力,家庭内部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五代墓葬特别是较大的墓葬发现很少。此墓葬为研究五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