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昭仁寺大殿 位于长武县城东关。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武德元年(618)战胜薛举、薛仁杲父子的阵亡将士而建。昭仁寺初建时规模很大,后大部坍毁,现仅存大殿一座。殿面阔3间、进深3间,各约10.5米,殿高约8.5米。单檐歇山顶,基座高1米。前有月台。梁架为彻上明造,通檐用六椽栿,四角以抹角梁构成歇山收山和翼角构架。歇山收山近半间,老角梁后尾直抵平梁端头之下。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出一跳。补间用一朵,为“把头绞顶造”。耍头后尾起跳斡压在下平之下,转角辅作重栱偷心造。传统说法是一座九梁十八担的三间挑角大殿。特点是其内不见立柱,全由四周大梁架叠起,即俗传八卦悬顶方式栱起来的。结构颇为特殊,为国内现存古建筑中所罕见。 寺内现存唐昭仁寺碑一通,朱子奢撰文,无书者姓名(传为虞世南书,一说为王知敬书)。原竖于大殿西北,后迁于殿前。1985年国家对大殿进行了维修并建了碑亭。 彬县城隍庙 位于彬县县城东街,明洪武年间(1368—1398)创建。 城隍庙座北向南,自南而北,依次由庙门、神路、戏楼、钟鼓楼、东西厢、大殿、寝殿及两侧配殿组成。其戏楼与两侧建筑的组合颇具特色。戏楼系坐南向北的楼阁式建筑。其南面为砖结构券门,屋面为重檐歇山顶。北面为三重檐戏台,戏台面阔5间,进深3间,通高约12米,戏台长约10米,宽约8米。戏楼两侧接建八字形过街楼,楼上下两层,底层3间,明间为门道,两次间为小房。楼上各为3间小房,直通戏台。过街楼两侧又与四角攒尖顶的钟、鼓楼相接,连成一组建筑。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构思奇巧,建造精美。 清末以前,此地为邠州治所,城隍庙为州城的重要建筑。据载,明、清两代,曾多次对此庙进行过修缮,仅明代对戏楼就作过两次(宣德四年、弘治元年)大的维修。1982年,彬县人民政府亦拨款对城隍庙戏楼等建筑进行了维修。 凤凰台 位于渭城区原咸阳县城中山街北口。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扩建县城时保留下来,加以修葺。初以状似凤凰得名,后又寓意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恋爱乘凤凰成仙的故事。 凤凰台坐北面南,高6米,面积约800平方米。原南面有24级石砌蹬道,可拾阶而上。东、西面亦各有29级石砌蹬道,可由北向南而上。台上正中有两座殿,东西两边亦各有一座殿。中殿系1929年遭火灾后重修。西殿已毁,台上现仅存正中献殿、座殿和东殿。台下吕祖庙、药王庙基本完好。台南竖有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凤凰台碑记》。 兴平文庙大殿 位于兴平县县城东街,在今县文化馆内。为明洪武五年(1372)所建。 大殿为歇山顶,坐北向南,面阔5间,屋面坡度平缓,斗栱用材硕大,檐柱有明显侧脚和生起。面宽18.5米,进深14.3米,面积264.92平方米。殿前有北魏石狮一尊,隋代贺若谊碑一通,宋徽宗御制《大观圣作之碑》一通,明代铁焚纸楼一座,殿内藏直径达1.5米的唐代白玉塔顶盘一个,另有明代巨形铜造像两尊。 大殿1964年进行过维修,1990年陕西省文物局又拨专款进行了全面的维修。 三原城隍庙 位于三原县县城内,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成化十二年(1486)增建寝殿等建筑。为本省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1980年至1988年,陕西省文物局曾多次拨专款进行了维修和加固。 门前照壁高10米,上饰龙凤纹砖刻浮雕。照壁北有一对13米高的铸铁旗杆。旗杆以北为3间木牌楼。门为重檐歇山顶,高15米,两旁各踞石狮。大门两侧为青砖砌成的八字屏墙,门楼顶以华栱、重昂承托榫卯,衔接成“八卦悬顶”、“十柱山门”之状。进门楼后,中间石板条铺路,东西两侧有廊,内壁各嵌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刻石。再北通过二道牌楼,即至布满浮雕的棂星门。穿过上下两层的戏楼,方进入庙院。院内殿庑周环,曲屋连属,雕梁粉壁,典雅富丽。 大殿坐落在一石砌高台上,面阔5间,进深4间,“双槽”平面,单檐歇山顶。梁架为彻上明造,抬梁式构架。五架梁上用瓜柱、角背,太平梁上保留驼峰、叉手和丁华抹颏拱。外檐斗栱为五踩双下昂,平身科仅用两攒。后檐平身科耍头刻作卷草、“三福云”式样,后尾向上托在下金檩下,起挑杆作用。歇山顶转角为抹角梁与顺、扒梁并用。大殿与其前的拜殿呈“勾连搭”形式。拜殿为单檐歇山卷棚顶。殿前有一道木牌坊,歇山十字脊,东西两侧为钟、鼓楼,形制峻秀。大殿后为寝殿,寝殿为独特的庭院建筑,雕墙峻宇,比屋连甍。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顶,梁架为彻上明造,其构造特征与大殿基本相同。 太壸寺大殿 位于泾阳县县城。太壸寺创建于前秦苻坚,时为行宫。至隋,因隋文帝杨坚之母好佛,遂将行宫改为佛寺,号太壸寺。唐玄宗天宝年间改名中兴寺,与长安青龙寺同为讲经圣地。宋太宗太平兴国时改建惠果寺。明景泰年间(1450—1456)重修,现存大殿当建于此时。 大殿为砖木结构,保存完好。寺内有北朝八尺石佛1尊,唐代石经幢2件(一刻《金刚经》,一刻《佛顶尊胜陁罗尼经》)及明景泰二年(1451)增建时刻立的《重修泾阳惠果寺碑记》一通。 泾阳县文庙 位于泾阳县县城。始建年代无考。明嘉靖间原有建筑毁于地震,知县钟岱重修。后在万历四年(1576)、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扩建。清同治元年(1862)复毁于战乱,同治四年(1865)、光绪十一年(1885)两次重修。光绪十一年重修时本县安吴寡妇周氏捐银4万两,所成建筑规模宏大。今仅存戟门至大成殿一进院落,包括大成殿、戟门、乐房、东西庑殿等。 大成殿面阔7间,进深4间,歇山顶,八架椽,带前廊。前檐柱为方形石柱,梁架为彻上明造,用驼峰、叉手,多雕饰。歇山转角做法用顺梁和扒梁。外檐斗栱出45度斜栱,昂角也做雕饰。戟门面阔3间,进深2间,单檐歇山顶,细部做法与大成殿略同。1988年至1990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对大成殿、戟门和东西两庑进行了加固维修。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