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文物首页 | 西安文物 | 宝鸡文物 | 咸阳文物 | 铜川文物 | 渭南文物 | 延安文物 | 榆林文物 | 汉中文物 | 安康文物 | 商洛文物 | 杨凌文物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咸阳市文物大全 > 塔

字号:   2013-7-23 7:56:49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开元寺塔 位于彬县县城西街紫微山下的唐开元寺遗址内。北宋仁宗皇祐五年八月十四日(1053年9月28日)建。
  开元寺创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寺院建筑毁于天宝末年战乱。开元寺塔是一座平面呈八边形的七层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通高47.84米,塔基底层每边长5.6米,正南和正北面各有一宽1.61米的券门,底层塔壁厚4.6米。塔体内结构为空筒式,各层有木楼梯。外层磨砖对缝,以黄胶泥砌筑。每层均有栱形门洞与竖形假门相间,逐层依次变换方位。塔体每层各面均为三开间,中间为券门洞或竖形隔扇假门,开间较宽,门扇上有乳钉,其余两间均有一横木条格假窗,并用砖作出隐柱,柱头上有一朵一斗三升斗栱,斗栱之上再叠涩出檐,并间有两层菱角牙子,檐下用砖作出方杊和瓦形,然后反叠涩砌筑。腰檐上置平座栏杆,下用砖作出两出跳斗栱,每角有一转角斗栱。塔刹为铁质,现存一层相轮,铁刹中间为一莲瓣。在铁刹相轮上铸有“大宋皇祜五年岁次癸巳秋八月十四建谨记”。1983—1987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对寺塔的塔檐、斗栱、平座栏杆、塔体裂缝等进行加固和维修,并恢复了塔内的木楼梯,游人可盘旋而上,登高远眺。1985年4月,在塔顶铁刹周围发现宋代铜佛像30尊,莲花佛座1个,壶门座铜棺和“大观通宝”、“宣和通宝”铜钱等珍贵遗物。
  香积寺塔 位于礼泉县烽火乡薄太后村东南。此地原为香积寺。因在薄太后村旁,俗称“薄太后塔”。北宋时建。
  塔为四方形,共七层,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通高27.618米,向东南方向倾斜,偏离垂直中心线42.2厘米。塔身底层较高,每边长6.5米,南北各有一券门,宽1.25米、高3.03米。塔壁厚2.15米。塔自第二层以上,各层四面均砌出砖柱及平座栏杆,并于每层叠涩砖檐下,隐出斗栱。塔内结构为空筒式,第二到第四层各面相错劈券门,五、六、七层则四面劈券门。塔刹不知毁于何时。寺内残存宋代残幢数节,余无所遗。
  此塔造型雄伟、秀丽,异常别致,是中国古代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塔型。1985—1986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对香积寺塔身各层用铁箍加固,修补塔檐、券门,加固了塔基及海漫散水,恢复了塔内的木楼梯和塔檐各角的风铃。
  泰塔 又名“旬邑塔”。位于旬邑县城内北街旬邑中学院内。建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
  塔为八棱、七层仿木楼阁式结构,通高56米。塔身一层较高,南北各辟一门,有梯可登顶层。一层塔檐下有仿木斗栱,叠涩出檐。在二至七层塔檐上有平座栏杆,下为两出跳仿木斗栱。每面均为三开间,用砖砌出隐柱,柱间有阑额。二层塔身四面正中各辟一券门,门洞两侧各有横格棂窗或球形菱花格子假窗。三层至七层塔身各面的券门洞与二层作法相同,位置依次相间。各层塔檐的檐角饰螭首,系铁铃。塔刹为石质,系50年代维修时重新制作的。
  此塔相传建于唐代,但据第七层北面东侧槛窗上砖刻的“嘉祐四年正月中建”字样,确知建于北宋仁宗年间。
  报本寺塔 位于武功县武功镇西北隅原报本寺内。建于北宋初年,因在武功旧县城中,又俗称武功宋塔。
  塔为七级八面的仿木楼阁式结构,高38.94米。塔身底层较高,每边长4.65米。塔门向东,宽1.6米,高2.77米。正南、西、北各有一假门。塔檐下部有砖作的平枋,八个角有垂莲柱,平枋上面有斗栱一朵,八个转角斗栱,用砖作出菱角牙子两层,层层叠涩出檐。第二层塔身以上各层塔檐下均有一朵一斗三升的补间斗栱,八个角用砖砌出隐柱,柱头上有一朵一斗三升的转角斗栱,然后用13层砖叠涩与反叠涩出檐。二层塔身正南、北各有一券门洞,正东、西各有一假门洞;三层塔身的正南、北为假门洞,正东、西为券门洞;四、五、六、七层的券门洞依次相间。塔刹不知毁于何时。塔身的隐柱、券门、斗栱等均涂有红土色,各层每面均用白灰粉刷。塔内中空,原有木楼梯可登,今已不存。
  塔势雄秀挺拔,据其形制、构造,其中一些建造手法,仍具有唐塔的风格。此塔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曾经加固,包砌了底层塔身和塔檐。由于年久失修,塔已向东北倾斜3°36′。塔顶偏离垂直中心线2.41米。
  1987年6月初,在报本寺塔下地宫内发现北宋彩绘石椁、银椁、金棺、舍利子、铜镜、白瓷净水瓶、包银宝函、葫芦形琉璃瓶、彩绘仰覆莲石座以及北宋货币等文物。
  武陵寺塔 位于永寿县水平乡武陵寺遗址内。因其地原为永寿县城,故俗称“永寿塔”。旧传为唐代建,1984年维修时在塔顶北券门洞西侧砖上发现墨书“大观元年五月”题记和“熙宁重宝”铜钱,确认此塔建于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
  塔为八棱七层仿木空心楼阁式结构。通高27.7米。塔门西开,第三层与第七层的正南、正西、正北、正东四面各有一券门洞,第五层则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面各辟一券门洞。塔檐下用砖砌出平枋,每角有一五铺作出双抄斗栱一朵,补间斗栱亦为一斗三出双抄。塔檐以上用相同的作法作出平座栏杆。第三、五、七层每面为三开间,正中辟一券门洞或带乳钉的假门,两侧则用砖作出竖条格假窗。平座栏杆的栏板上有精美的砖浮雕二龙戏珠、飞凤、流云火焰等图案。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偏离塔身垂直中心线约80厘米。1982—1985年陕西省文物局拨出专款对塔身底部、塔檐、楼梯进行了维修加固。
  兴平县北塔 位于兴平县县城西街。在原保宁寺内。其南500米处原有与此塔同时建造的七层四方形砖塔一座,两塔对峙,俗称“双塔”。又称南面的塔为南塔,北边的塔为北塔。南塔因严重倾斜,危及附近居民安全,已于1963年拆除。现仅存北塔。
  北塔为七层八棱砖塔,通高38.6米,底部每边长4.35米。第一、四、五、六、七层,每角有砖柱,第二、三层除砖柱外,还有砖砌转角和斗栱。每层南北两面有门。塔身基本完好,惟塔刹已损。
  塔所在的原保宁寺相传建于隋唐之际。此塔始建年代无考。从塔的风格看,当不晚于宋代。
  铁佛寺崇文宝塔 位于泾阳县崇文乡西太平村东侧。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竣工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清同治元年(1862)因战乱,寺院被毁,惟留此塔与大门楼。
  塔为八角形十三层仿木空心楼阁式结构。塔基地平面至铜刹尖高83.214米。塔门向正南,门额上刻“崇文宝塔”四字。第一层每边长9米,上下两层塔檐,下层塔檐八个角翘起,各用砖砌成半圆形柱子,柱头上有一朵一斗三升斗栱。檐每面用砖砌出五层平板枋,从下向上第二层平板枋之间每面各有一斗三升拱九朵。在两层平板枋上砌出46个蚂蚱头、其上再砌两层平板坊,再上为方杊两层,最后有一层砖出檐。上层塔檐作法基本同于下层作法,蚂蚱头每面只有36个。两层平板坊上有两层菱角牙子,然后叠涩出檐。塔第二层每面各开券门,可通塔檐。在塔檐下的四层平板枋上作出垂莲柱两个,将每个面分为三开间。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各层每面的券门与佛龛,依次错开,并且在券门与佛龛的两侧各有出檐小龛一个。第十二、十三层每面的佛龛内均有石刻佛像一尊。塔顶用砖叠涩收顶,在砖砌的仰莲瓣形刹座内,用砖砌成一个球状体,上为高约5米的铜质葫芦形塔刹。塔内有砖梯,沿塔壁盘旋而上,可直达第十三层。1980年10月在塔顶发现鎏金卧佛、弥勒佛和天王力士铜佛像三尊。1988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对塔内砖梯进行了加固和修整。
  中王堡木塔 位于三原县安乐乡中王堡村东北。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清康熙年间重修。据《三原县志》载,三原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堪舆家建议于巽位(东南方)建峰,方能文运通达,人才辈出。塔建成后初名“文运浮”,后更名“文峰塔”,因全为木结构,故又称“文峰木塔”。
  木塔为重檐四注高台基砖木结构。六角攒尖顶,共四层,通高约20米。下为六棱形,高4米,每边长13米,每层每面檐角翘起,有正脊和戗脊、脊兽,檐角下有套兽,兽头下挂风铃。原设有砖阶木梯,可以拾级而上,登高远眺。
  1984—1986年,陕西省文物局先后拨专款加固了砖台基,增修了台基排水设施,翻修了每层屋面,补修更换了部分糟朽的木构件和楼梯,又将三原县城文庙存留的一座明代木牌楼迁建院内,使木塔更为生色。
  福昌寺千佛铁塔 位于渭城区北杜镇西街,是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南书房太监杜茂所建。
  塔为八角形九层楼阁式铁砖结构,通高21.5米,基座每边长2.38米,每角用砖砌出半圆形柱,柱额上有斗栱一朵,每面有砖雕装饰。塔座南、北各有一宽0.8米、高1.6米券门,门内有砖台阶可登。塔座正南面券门上有铁制匾额,居中铸“千佛塔”三个大字,右端铸“南书房太监杜茂”,左端铸“大明万历三十八年岁次庚戌吉日立”。塔身通体内为砖砌,外为铁铸。塔身第一层正南、正西、正北、正东各有一券门,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面各铸有一尊天王立像。塔檐下铸有平枋、斗栱、蔓草图案等。正南、正北券门有砖台阶可盘旋登上第二层。第二层塔身正东、正西各有一券门,其它各面铸浮雕小佛。第三层塔身的正南、正西、正北、正东四面各有一券门,其余各面均铸浮雕小佛。第五、七、八层塔身在正南、正北辟有券门,其余各面均铸浮雕小佛。各层塔檐下均饰仿木结构的斗栱和昂等。塔刹为宝瓶形,因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地震而向南倾。
  铁塔所在处为金大定年间(1161—1173)所建的福昌寺,明万历年间杜茂在建造铁塔的同时修建了寺院建筑。福昌寺大殿1962年拆毁,殿内明代铸造的一尊高2.2米的铜佛像移存于咸阳博物馆。1988年,陕西省文物局拨专款对塔进行了维修。
  金龟寺塔 位于礼泉县阡东乡底照吴村小学校内,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因塔前原有寺院为金龟寺,故名金龟寺塔。
  塔为八棱十层,通高约45米。塔身底层每边长3.85米,壁厚3米,每面有一长宽各0.57米的青石块,上有浮雕仙人一尊,八个仙人之上,有同样大小的青石一块,按方位依次分别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大字。塔门面南,门楣上刻“金龟寺”三字。塔为仿木楼阁式结构,每层叠涩出檐,檐下为单抄三跳斗栱,每面各角均有一朵转角斗栱。塔身第二层正南、正西、正北和正东四面各有券门洞一个,上有青石浮雕佛像,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四面塔檐下亦各有青石浮雕佛像。第三层正南、正西、正北和正东四面为假券门洞,内镶青石浮雕佛像,东南、西南、西北和东北四面各有一券门洞。第四、五层依次相间。第六层的正西、正东为一券门洞,其它各面均为假券门洞,内镶青石浮雕佛像。第七层与第五层相同。第八层每面用砖作出八卦符号,以示方位。第九、十层每面均为青石浮雕佛像。塔刹为铜质。每个塔檐角原均有一个风铃。塔内呈圆柱形,原有木质楼梯可盘旋上至六层,清同治年间战乱时楼梯毁坏。塔门前竖有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补修金龟寺碑》一通。

编辑:秦人
关键词:咸阳古建筑、石窟寺 
相关阅读
· 桥梁、民居
· 石窟寺
· 咸阳古建筑、石窟寺
咸阳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安吴青训班旧址 李靖故居 于右任故居文管所
唐家民俗博物馆 泾阳博物馆 淳化县博物馆
长武博物馆 兴平市博物馆 孟店民宅
顺陵 三原博物馆 秦咸阳城遗址博物馆
报本寺塔 沙河古桥遗址 汉茂陵
咸阳市美食 更多
咸阳特色小吃之白吉饼与肉夹馍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锅盔
咸阳市美食:桂花蜂 咸阳市美食:方师酱
咸阳市美食:酒枣 咸阳特色小吃之三原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特色小吃之甑糕
咸阳特色小吃之三原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特色小吃之扯面 咸阳特色小吃之乾县
咸阳市特产 更多
咸阳市地方特产:咸阳琥珀糖
咸阳市地方特产:饸饹-淳化
咸阳特产:乾洲广杏 咸阳特产:乾县柿子
咸阳特产:蓼花糖 咸阳特产:梨枣木工
咸阳特产:大晋枣 咸阳特产:淳化刺绣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县 咸阳地方特产之乾洲
咸阳地方特产之琥珀 咸阳市地方特产:三
推荐信息  
·商周青铜器:建国前出土商周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建国后出土商周青铜器
·墓志:杨绍程墓志
·墓志:李从曮夫人朱氏墓志
·墓志:杨礼暨继室羽氏合葬墓志
·墓志:徐明母周氏墓志
·墓志:元大亮墓志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出师表》刻石
·众志成城小碑
·召伯甘棠图并记
·果亲王诗碑
·重修实相寺碑
·创修通玄观记
最新更新  
·桥梁、民居
·石窟寺
·咸阳古建筑、石窟寺
·石雕
·石椁线刻
·碑碣
·墓志
·塔铭、经幢
·咸阳市石刻文物
·饪食器
·酒器
·兵器
·诏版、衡量器
·虎符、印章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文物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wenwu/.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