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龙桥 位于三原县城南、北两城之间的清水河上,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竣工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系由知县高进孝创建,邑绅温纯捐资续建而成。故桥南原有“高公祠”,桥北有“温公祠”。 桥身长110米、宽11米、高26米。此桥建筑设计采用多孔券拱式。共有3孔,中间一孔大,两边两孔小。中间大孔采用尖形拱顶,两边小孔采用对称半圆形式。全桥为石构铁钳,桥面用长方形大青石板铺道,两边各雕有石柱栏杆,整个桥身用长方形青石块筑成,造型宏伟,坚实美观,是关中现存最早的古代石桥。 清顺治十年(1656)、乾隆二十年(1755)、道光六年(1826)以及1940年,先后几次对桥面和桥基两侧堤岸进行过修补,1984年陕西省文物局又拨专款对护堤作了加固。 孟店民居 位于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为清代孟店村巨商、刑部员外郎、江苏司行走周梅村的私宅。初建于嘉庆年间(1796—1820),至道光初年,共建有17院。同治初年(1862)于战乱中焚毁16院,仅存此一院。 此院建筑坐北向南,东西宽13.8米,南北进深71米,面积979.8平方米,由门楼、抱厅卷棚、客厅、退厅、前厢房、后厢房和后楼等五拱二平四进院落组成,共有房舍35间。 门楼居中开阖,为五间二层楼房,门额上高悬“主政第”匾额。进门迎面立一垂莲柱大屏风门,东西有偏门,西偏门旁有上马石。屏风门两边南墙上有精美的“大禹放牧”和“鼠吃葡萄”等砖雕图案。进入二门后为主要院落,两侧各为四开门、三架梁带前廊的厢房,厢房门窗隔扇皆为硬木镂刻,裙板上分别雕有“耕、樵、渔、读”、“长安八景”、“八蛮进宝”等五彩图案。正面为三间大堂,五架梁带后廊。接着就是五开间五架梁带后廊的大厅。前堂和大厅的门窗隔扇上刻有“郭子仪拜寿”、“岳母刺字”及“忠孝节义”故事和象征“福、禄、寿、喜”的图案。院内侧墙上的砖雕有“鹭鸶戏莲”、“凤凰戏牡丹”等。大厅厅柱上悬挂楹联一副,文曰:“燕翼贻谋堂上箕裘绵福荫,凤毛济美阶前兰桂发奇英”。五间大厅之后为宅主之居所,东西厢房各三间带前廊。后楼房为五间二层楼房,三架梁带前廊,进深5.9米,建在青石叠铺的高台基上。后楼房正中檐下,悬挂宅主周梅村道光十五年(1835)自题的“怀古月轩”木匾。孟店民居具有中轴贯通,左右对称,厅堂并列,庭院深邃等传统建筑的特点,特别是砖雕、石雕和木雕艺术,表现出建筑工匠的精湛技艺。 1951年土地改革运动时,将孟店民居分给了11户农民。1953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购回,由三原县代管,后辟为“阶级教育展览馆”对外开放。1988年成立孟店民居文管所。1988—1993年,陕西省文物局先后拨专款对前后厢房、东西山墙、前堂、大厅、后楼等作了维修加固。 唐家庄院 位于旬邑县太村镇唐家村。唐家是清代中晚期驰名省内外的大财主。当时在三水(今旬邑)、邠州(今彬县)、淳化、耀县等地有土地达1.9万余亩,年收租约3000余石。与此同时,在陕、甘等13省有商业街坊90余所。可谓富甲一方。先后建成屋宇87院,约2700余间。由于子孙奢侈无度,恣意挥霍,到清代末年,家道完全衰落。87座庄院,仅留此一所。 此庄院为两进三院相毗连的庭院。其中两院各分前厅房、中厅房和后厅房三座房。前、后厅房均为两层,中厅虽有一层,但与前后厅房同高。厅房之间均为对檐厢房。厅内有全堂执事、板隔墙屏风及神龛等。神龛及板隔墙上刻有“八仙图”、“二十四孝图”等图案。院内角柱、墙壁上雕有周穆王“八骏马”、宋太祖赵匡胤与陈抟老祖“看棋图”以及姜子牙“钓鱼图”等。这些雕刻作工精细,造型逼真。大门、厅堂和居室的众多匾额、楹联,则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高啄,钩心斗角,墙壁为水磨石、砖,嵌以木、砖、石雕,精美细致,巧夺天工。至于门栏窗棱,更是刻镂细致,玲珑剔透。整个建筑群落布局合理,浑然一体,具有北方民间建筑的鲜明特色。 1958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于此建立唐家地主庄园博物馆,1971年改名旬邑县阶级教育展览馆,1979年恢复唐家地主庄园博物馆名称,1988年更名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