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长阑无孔刀 商代后期。1984年淳化县官庄乡赵家庄箭杆梁墓葬出土。锋向后折卷,正好顶住柄的上端。一侧开刃,另一侧有长阑,阑出下刺,阑侧有长方形二穿,以便缚柄。通长35厘米。 短阑直内弋 商代晚期。1971年淳化县润镇郑家村出土。援宽而较短,略如三角形。自阑至锋铸一棱,两边各饰一突起圆点,组成简易饕餮纹。内稍下斜,阑窄于援而宽于内。阑上下与援形成的空档为二穿。通长20厘米,援长14.5厘米,宽8.4厘米,内长5.5厘米,宽4.5厘米。 有鉴直内弋 2件。均商代晚期。标本一:1985年9月淳化县夕阳乡陈家嘴出土。援体略如三角形,两侧有棱脊,前锋圆弧状、直内。通长21.1厘米,銎内径1.8×2.4厘米。标本二:1982年12月淳化县夕阳乡夕阳村黑豆嘴墓出土。援如舌条状,援下刃稍出短胡,直内。通长21厘米,銎径3×1.6厘米。 大孔长内有阑钺 商代晚期。1983年11月淳化县卜家乡营坊坡村出土。钺体略偏长,弧形钺刃,中有一大孔,孔两侧有弧形突棱。长内有阑,两肩有穿,两穿下各饰一乳钉。通长19厘米。 长阑有孔刀 商末周初。1982年12月淳化县夕阳乡夕阳村黑豆嘴墓葬出土。形制与上述长阑无孔刀略同,惟刀身有5个圆孔,孔径2.1厘米。刀通长31厘米。 直内大孔戚 商末周初。1982年12月淳化县夕阳乡夕阳村黑豆嘴墓葬出土。钺体舌形,中间有一大圆孔,三边开刃。内长方形,上部有一“口”形阴符。肩有二穿。通长17厘米。 三孔管銎戚 商末周初。与上述直内大孔戚同时出土。体扁,略呈梯形。有三圆孔,其中孔下端一棱,棱至锋端逐渐消失。孔上有长管状銎,可安柲。銎两侧有长方形对穿的三个辖孔。銎脊铸三个突起的圆涡。长约12.7厘米。 长内有阑钺 商末周初。1980年11月淳化县石桥乡史家原村出土。钺体扁长,刃口延展成弧形。长内有阑,两肩有穿。钺身饰有突起的三角纹和弧线纹。通长16.5厘米。 短胡扬援戈 西周晚期。1986年3月淳化县润镇出土。援向上扬起,下刃缓弯弧形,有中脊。锋残,短胡一穿,有阑,阑出上下齿。内残缺。 中胡二穿圭首戈 西周晚期。1985年淳化县铁王乡小沟畔村出土。援起中脊,锋呈圭首形,中胡,胡部一穿,援基上部一穿。有阑,阑下出刺。内较长,上有菱形穿一。通长15.5厘米。 短胡一穿戈 春秋早期。1980年9月淳化县十里原乡马家山出土。援长,锋圆润,有中脊。短胡一穿,有阑,出上下刺。内为长方形,通长21.3厘米。 中胡一穿戈 春秋早期。1972年淳化县方里乡供销社废铜中拣选。援长,有棱脊,断面为菱形。中胡一穿,有阑。内上铸“”形阳文符号。通长23.3厘米。 中胡二穿戈 春秋中期。1980年淳化县润镇乡供销社废铜中拣选。形制与上述中胡一穿戈略同。此为中胡二穿。通长21.2厘米。 前内长阑戈 战国中期秦器。咸阳市渭城区周陵乡征集。戈援平直,锋弧尖,长阑,内在阑前援基后。穿在阑上,共四穿,援基部一圆形穿。戈通长约19厘米。此型戈形制特殊,国内仅见此一例。 勾援型戟 西汉。咸阳博物馆征集。戟刺无尖锋。援宽短后曲钩,勾刃下一子刺。直长胡,四个圆形穿。长方形内。全长约20厘米。此戟形制是古制的残留,主要用于勾,戟刺无杀伤作用。 弩机 东汉。1979年8月武功县普集镇印刷厂东汉墓出土。通长13.3厘米、体宽3.3厘米、厚2.3厘米,前体下刻3行铭文,文曰:“十五年八月卅日,督刘钧,将刘金”;后体下刻4行铭文,文曰:“队(燧)王善佐、向小所作”。弩机即弩的机件。此弩机铭文为研究东汉时兵器制作情况提供了可靠资料。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