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建国以来,伴随各项基本建设和考古调查、发掘及对古遗址、古墓葬的清理,本地先后出土了不少陶瓷器。古代陶瓷是中国灿烂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地各类馆藏文物中数量较大的一种。 咸阳是秦王朝的都城,西汉时是京畿之地,其间宫殿官署、园囿陵墓比比皆是。这些建筑虽已不复存在,但其遗迹和砖瓦等陶建筑材料随处可寻。在这些陶建筑材料中,除过普通砖瓦外,饰有各种精美图案、纹式的大型空心砖和瓦当,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格外引人注目。从前人著录及公开发表的资料看,中国秦汉瓦当中的多数种类,在咸阳境内遗存达百种以上,其中文字瓦当不下四五十品。这些精美的遗物,主要发现于秦咸阳遗址、汉甘泉宫遗址及汉代陵墓附近。 由于咸阳境内是汉唐王朝的主要墓葬区,因而,陶俑这种古代陪葬用的明器,在墓葬清理和发掘中几乎无所不在。从制作工艺看,除一般灰陶俑外,西汉时多施彩绘,西汉中期以后至东汉时期釉陶盛行,唐代则彩绘陶俑、彩绘釉陶俑及彩绘贴金釉陶俑皆有。从俑类题材看,多数为人物,有着装的、裸体的,有徒手的、持物的,有骑马牵驼的,也有奏乐舞蹈的,可谓千姿百态,形形色色。随着丧葬制度的世俗化,西汉中期以后,鼎、壶之类仿制礼器迅速消失,出现了禽畜俑和井、灶、猪圈等陶模型。彩绘陶俑以长陵附近的杨家湾大墓陪葬坑出土的大批步兵俑与骑马俑和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的大批裸体俑与战袍铠甲俑最为著名。葬于唐高宗麟德初年的昭陵郑仁泰墓出土的一批彩绘釉陶俑和彩绘贴金釉陶俑,不仅色泽鲜艳,造型逼真,而且在陕西省是首次发现,其制作时间亦属最早。 唐三彩是古代陶瓷工艺中的瑰宝。咸阳发现的唐三彩大部作工精良,造型优美,并系经过发掘清理,出土于昭陵、乾陵等有明确纪年的陪葬墓中,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昭陵郑仁泰墓和李震墓出土的三彩器物,被认为是由北朝的单彩器、双彩器向唐三彩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本地出土的几批古代瓷器中,以80年代末咸阳国际机场基建中发掘的几座北周大臣墓之所出最为重要。其中王德衡墓的青瓷盘口四耳壶、独孤藏墓的青瓷盘口六耳壶和青瓷碟等,胎质坚硬,华丽凝重,均为北朝青瓷的珍品。独孤藏墓中发现的白瓷盘口唾壶和黑瓷盘口唾壶,虽然还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白釉和黑釉,但在北朝白瓷与黑瓷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旬邑县安仁村宋金元瓷窑遗址是本地惟一经过科学清理的古瓷窑遗址,其中出土的青釉刻花瓷壶、青釉瓷浴婴等代表性作品,为研究耀州窑系瓷器提供了新的资料。 陶文是遗留在砖瓦及陶器残片上的文字,有随意刻画的,也有着意戳印的。本地陶文遗存以秦代的最有价值。秦咸阳遗址建国前即有陶文发现,建国后,特别是对秦咸阳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调查和发掘中,发现更多。另外,淳化县汉甘泉宫遗址附近亦发现了不少陶文。据初步统计,共约有四五百件之多。这些陶文中,有中央官署制陶作坊的,有咸阳亭里制陶作坊的,其中有不少亭里名、官署名和工匠名,为研究秦汉手工业生产制度及咸阳附近亭里名称,都有不可多得的参考价值;再加上这些陶文产生于汉字由小篆向隶书演变的重要时期,因而受到多方面的重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