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巨型槽形铁板 西汉。1986年出土于秦都区沙河古桥遗址。每件铁板用3块大小相近的矩形铸铁板相接铸成,呈槽形,厚3厘米,宽100—110厘米,长6—7米。当即沙河古桥的建筑构件。 铁颈钳 西汉。1974年11月出土于兴平县汉茂陵东侧。刑具。近圆环状,颈圈大小可调节。又,1972年春,渭城区西汉阳陵刑徒墓亦曾出土两种不同式样的铁颈钳:一种是圆形的铁环,另一种是有与圆形圈垂直的一根铁杆,称为翘。出土的钳直径17—24厘米,重1150—1600克,翘长29.5—34厘米。 铁手铐 西汉。1977年12月出土于兴平县定周村。刑具。由5个串联的扁环链与两端的圆铐圈相连组成。铐圈可开合。 铁脚镣 西汉。1974年10月出土于兴平县陈王村。刑具。同出刑具有铐、钳等8件。镣近于环形,有缺口。径9.5厘米,宽5厘米。多锈斑。又,1972年春,渭城区汉阳陵刑徒墓亦曾出土铁脚镣,当时称为“”,直径9.5厘米,重820—1100克,分马蹄形和圆形两种。 铁辟土 汉。1964年渭城区周陵乡赵家村出土。辟土呈不规则菱形,长45厘米,宽24厘米,一边有凹凸的弧,背面有四个鼻钮,并铸一“田”字。 铁铧 汉。1974年10月永寿县监军镇西村出土。共26件。分为四式:Ⅰ式5件,属于小铧之类。器呈三角锥体形。正面起脊,背面弧形,上部有一圆孔,铧有两边刃,顶部中空成銎。器高11.7厘米、宽8.8厘米,刃长12.1厘米,銎口长6.8厘米、宽4.5厘米。器身背部圆孔径0.6厘米。Ⅱ式18件,亦属小铧之类。器呈舌形,刃为凸弧状。正、背面均呈弧形。背面中部有一长圆孔。器体上部中空成銎。器高11.7厘米,銎口长10.1厘米、宽4.8厘米。器身背部长圆孔径0.8—1厘米。Ⅲ式2件,形与Ⅱ式相同,器体略宽大。器高15.3厘米,銎口长14厘米、宽6.5厘米。器身背部长圆孔径0.8—1.1厘米。Ⅳ式1件,器身正视为等腰梯形。铧刃平直,器两边斜直,器身上部中空成銎,器身背面有一圆孔。器高26厘米,刃宽10.5厘米,銎口长15厘米、宽10厘米。器背圆孔径1.9厘米。又,1964年渭城区周陵乡赵家村亦曾出土汉代铁铧,铧呈舌形,长37厘米,宽35厘米,高11厘米,后端有扁圆形銎,背面铸一“”字。 V形铁铧冠 汉。1974年10月永寿县监军镇西村出土。单合范铸造,前锐后阔。两翼外侧均有刃,翼侧呈弧形,背部呈銎状,两翼于前端汇成120°角的尖锋。铧冠高17.6厘米,每翼刃长23.5厘米,两翼尾部间距28厘米,翼尾宽2.3厘米,翼尾銎口宽1.4厘米。 凹口铁锸 汉。1974年10月永寿县监军镇西村出土。2件,大小、形制相同。器呈“凹”字形,刃外拱。器身长10.3厘米,刃宽11.8厘米,首宽11.8厘米。其中一锸左首上面铸阳文“阳二”2字。“阳”可能为地名简称,“二”疑为铁器作坊编号。 铲形铁锄 汉。1974年10月永寿县监军镇西村出土。1件。器如铲形。锄首高出,首有长方形銎,可横装木柄。锄肩圆弧折角,两边斜直,刃口平直。器身通高13.5厘米,锄身高8.6厘米,刃宽8.9厘米,锄首高4.9厘米、宽2厘米、厚2.2厘米,锄首銎长2.4厘米、宽1.1厘米。此类铲形锄俗称镢锄,銎部厚实,锄身却较薄。 铁铲 汉。2件。一件,1985年淳化县汉云陵陵区出土。正视呈长方形,高6厘米,刃宽13厘米,銎口长12.5厘米,宽0.8厘米。另一件,1979年淳化县城关镇龙屋村出土。形如铲,通高14厘米,刃宽11厘米,上有方銎,銎内径4.7厘米、宽2.1厘米,銎上有辖孔。 铁锄 汉。1974年出土于长武县丁家乡。锄作六角形,上部有长方形銎可安柄。高12.8厘米,刃宽20.5厘米,銎长3.6厘米,宽2.1厘米。双范合铸,锄身很薄,銎部较厚实。在锄脑和两肩有一道与边沿平行的凸线,使边沿形成一道沟。銎两侧亦有同样一道沟。锄面上部有单线卷云纹和桃叶纹凸线。 铁夯头 西汉。1973年5月兴平县豆马村出土。夯土器具。圆柱形、中空。平底素面。高7.3厘米,夯头直径8.5厘米。系铸铁浇范一次成型。腹即为装柄的銎。 铁锤 汉。1975年4月长武县丁家乡出土。锤身为圆柱形,直径2.8厘米,高5.1厘米。中部有长方銎,可安柄。一边宽12厘米,一边宽11厘米。 铁凿 汉。1975年4月出土于长武县丁家乡。一端中空成銎,可安柄,銎口近方形。凿长14.9厘米,刃厚0.2厘米,宽1.6厘米,柄端长3厘米、宽2.5厘米,銎口长1.8厘米、宽1.5厘米、深4.2厘米,凿刃淬火部分长2.7厘米。 铁锯条 汉。1975年4月出土于长武县丁家乡。2件,其中完整1件。厚0.18—0.22厘米,长58厘米。一头宽,一头窄,由宽到窄为3.7—2.8厘米。锯齿形状为60°三角形。锯条两头靠背部有固定锯条的系绳小孔各一。此锯条有锯架,与近代锯基本相同。 铁齿轮 汉。1975年4月出土于长武县丁家乡。共8件,其中正齿轮1件,棘轮7件。正齿轮系锻件,并经过加工。正齿轮为传动齿轮,有咬合磨损痕迹,模数1,齿数48,齿宽1.2厘米,节圆直径4.8厘米,齿顶圆直径5厘米,齿根圆直径4.56厘米,轮厚1.2厘米,轴孔2.4×2.4厘米。齿轮直接套于轴上,当为花键轴的原始雏形。此正齿轮的齿形轮廓已由直线发展为曲线。齿厚等于其节距,齿宽足以承受它所传递的扭矩。轮盘的厚度等于齿宽,为1.2厘米,是齿厚的12倍,可保齿轮在工作状态下轴向位置正确。棘轮7件,大小、形制相同。齿数16,向一个方向偏倚。棘轮外径6.9厘米,牙距1.17厘米,轮牙弧面半径约为2厘米,牙根角度为70°,牙尖以圆角过渡,可减少牙尖磨损和棘爪的损坏。轴孔、轮盘与正齿轮相同。铁齿轮出土为研究汉代铁器冶铸及机械应用提供了珍贵资料。 铁提梁暖炉 汉。1986年秦都区马泉乡程家砖厂汉墓出土。通高17.4厘米,重8公斤。铁炉分上下两层,均高8.7厘米。上层直径23.7厘米,盆状,侈口,为炉膛(盛炭火部分);下层直径26.5厘米,碟状,侈口,为底座(接炭灰部分)。上层有可活动的弧形提梁,炉膛腹部和底部各有3个和6个透风孔。下层有3个外撇的兽腿形足。整个器物造型美观,接茬严密,在出土器物中极为少见。 铁釜 宋。1977年1月长武县巨家乡巨家村出土。炊器。通高41厘米,口径50厘米,壁厚1.8厘米,重80公斤。同出2件,其中一件已残。二釜均呈敛口,鼓腹,圜底,上腹有一圈宽沿。 铁钟 金。淳化县云寂院遗物。钟通高2.25米,口径1.73米。二蒲牢交尾形钮。顶浑圆,有对称的四个圆孔,孔径12厘米。孔下饰莲瓣八个。腹壁较直,下端八唇,上饰蔓草和莲花纹。钟腹以突起双线分为上下两部分,每部分又以双线界分为八区。上截每区一字,连读为“皇帝万岁,臣佐千秋”,下截铸劝缘人、监铸人及与会诸人名目。金大定二十九年十月十七日(1189年11月26日)云寂院监铸。现存淳化中学校园。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