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91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灞桥区新筑乡于家砖厂内清理唐金乡县主与其夫于隐合葬墓中出土彩绘陶俑150余件。于隐葬于武则天永昌元年(公元689年),金乡县主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与其合葬。这些陶俑形象地再现了唐代贵族生活的场景,特别是西域文明对唐代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牵驼胡俑】 通高43厘米。高鼻深目,大络缌胡,竖眉怒目,张口似大声喝斥状。戴黑色幞头,着窄袖胡服,衣长至膝下。腰束黑色革带,袒右臂,右衣袖扎于腰间。内着红色交领半臂,半臂袖缘饰有花纹。足蹬黑色勒靴。双手紧握,作控缰状,直立于中间有孔的椭圆形薄底座上。整个造型充分表现了胡人粗犷豪放、勇武刚烈的个性。 【牵马僮俑】 通高40厘米。头梳双垂髻,圆脸朱唇。上身着窄袖衫,罩以“V”形领半臂,外着长袍挽束于腰间,双袖在腹前打结,足蹬靴。双手紧握作牵马状,直立于薄底座上。 【骑卧驼胡俑】 通高41厘米,卧驼长61厘米。驼俑昂首曲颈,作起立状,两峰中骑坐一胡俑。胡俑高鼻深目,头戴尖顶毡帽,身着圆领窄袖紧身衣,右手握拳高举,中有孔,原当持物,作喝令驼俑起立状。胡俑与卧驼分体烧造,造型生动。 【胡姬俑】 通高26厘米。高鼻深目,嘴角两侧饰圆点形黑色妆靥。头梳“刀”形高髻。上着白色窄袖襦,内着半臂,下着曳地长裙,肩披白色长帛。侧身而立,双手拱于胸前,中有小孔,原当持物。 【骑马女俑】 通高35.2厘米,马长32厘米。女俑两鬓抱面,头顶结单髻垂于前额,面庞丰润,前额饰花钿,上着白色圆领窄袖襦,下穿橘红色长裙,裙腰为绿色,裙上散缀白色小团花,肩披帛,足穿黑色尖头履,双手隐于袖内,头微左侧,骑坐于白马上。马昂首直立于一长方形薄底座上,鞍涂黑彩,鞯为宽缘白底,上饰以红彩大团花。 【骑马抱犬狩猎胡俑】 通高30.3厘米,马长24.5厘米。胡俑高鼻深目,络缌胡,头戴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袍,足蹬高勒靴,左手握举,似在勒缰,右手捋袖,怀抱白色猎犬,目视前方。棕黄色马直立于底座上,黑色鞍,豹皮鞯。
【骑马架鹰狩猎胡俑】 通高37.5厘米,马长33.5厘米。胡俑浓眉深目,头戴黑色幞头,身着圆领窄袖袍,原施橘红彩绘已脱落,足穿黑色高勒靴。左臂下垂,右手架鹰,高举过头,身体向右后倾,回首视鹰。白马直立于长方形底座上,黑色鞍,豹皮鞯。 【骑马拍腰鼓女俑】 通高37.5厘米、马长32厘米。女俑细眉、小口,丰腴秀美。头戴孔雀冠,尾羽飘垂于背部,身穿圆领窄袖粉白色长袍,袍的前胸、后背、双肩及双腿上各饰一朵圆形团花,脚穿黑色尖头靴。女俑端坐于马上,双手作拍击腰鼓状。腰鼓置于马鞍的前端。白马直立于一长方形底座上。鞍为黑色,鞯为褐红底,饰有小白花。 【侏儒俑】 高4.7厘米。戴黑色幞头,上身赤裸,下身穿三角短裤。手舞足蹈,作表演状,神态滑稽、生动。 【小憩俑】 通高3.5厘米。戴黑色幞头,两角巾长垂于背后,身着圆领窄袖袍,腰束革带。抱膝席地而坐,作埋首小憩状。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