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位于市区及临潼县。民国25年(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来西安部署“剿共”内战的蒋介石及其随行军政官员,实行“兵谏”。此后,中共中央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来到西安,协同张、杨与蒋介石及随后来陕的宋子文、宋美龄反复磋商谈判,迫使蒋“停止剿共,联红抗日”。12月25日,张学良亲自送蒋介石返回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事变旧址包括张学良公馆、西安事变临时总指挥部、新城黄楼、止园、东城门楼、高桂滋公馆、西京招待所和五间厅、兵谏亭。 1984年7月成立西安事变旧址管理处。1986年对张学良公馆、止园、五间厅、新城黄楼、西安事变临时总指挥部进行维修,基本恢复原貌。1986年12月在张学良公馆旧址建立的“西安事变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西安事变旧址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学良公馆】 位于建国路甲字69号(原金家巷五号)。1935年9月“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行代总司令职权)张学良率东北军由武汉移驻西安,租用通济信托公司新建的金家巷五号大院为官邸,始称“张公馆”。 公馆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四周砌青砖围墙,大门北向。院内以东、中、西三幢三层砖木结构楼房为主体,其东南有警卫人员居住的平房,西南有餐厅。三幢楼房平面均呈“十”字形,小青瓦屋顶,第一层为地下室,室外有缓坡台阶通向北开的二层大门。
西楼是公馆的中心。其第三层东侧套间为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卧室,二层东侧是会议厅。1936年12月11日晚张学良在会议厅召集东北军将领,部署“兵谏”的行动计划;12月23日、24日,中共代表团、张学良与杨虎城、南京代表团在此举行三方会谈,达成“六项协议”。中楼是张学良机要秘书、副官和卫士的住所。东楼为“西北剿总”总部人员办公居住。1936年12月17日中共代表团工作人员住东楼二层,周恩来、叶剑英、博古住东楼三层。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扣,次年3月东北军东调,金家巷五号院易主。1986年12月在此建“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事变临时总指挥部】 位于新城①陕西省人民政府院内,原为杨虎城的官邸。民国19年(1930年)杨虎城返陕,任省政府主席,后又被任命为绥靖公署主任,民国20年(1931年)在此建官邸。
官邸面积389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其东侧为办公室和会客厅,西侧是杨虎城与夫人谢葆珍的卧室。民国25年(1936年)12月11日晚,杨虎城在此向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兵谏”决定和方案,随后张学良率东北军高级将领至此统一行动部署,并以此地为“西安事变临时总指挥部”。 现由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管理、保护和使用。 【新城黄楼】 位于陕西省人民政府院内,南距杨虎城官邸约300米,亦称“新城大楼”。始建于民国16年(1927年),后扩建,其地略高于周围地面,因墙为黄色,房顶覆黄琉璃瓦而得名。它是民国时期陕西省政府和西安绥靖公署所在地。
黄楼实为高台上所建传统砖木结构的平房,由中间的会议大厅和东、西厢房组成,总建筑面积916.36平方米。民国25年(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从临潼被护送回西安,先住黄楼东侧一套间,14日迁往高桂滋公馆。 现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管理、保护和使用。 【止园】 位于西安市青年路中段路北。是1930年杨虎城购置清代庙产而建的公馆,原名仁王院、十方院,竣工时,为纪念杨虎城从胶东、豫东作战得胜回师,取“紫气东来”首字,命名为“紫园”。民国22年(1933年)杨虎城被免去陕西省政府主席职务,改“紫园”为“止园”,表明仅止于斯的心迹。杨虎城的蒲城同乡、书法家寇遐题“止园”匾,至今仍悬挂在止园门楣上。
止园坐北面南,占地3.9万平方米,中心建筑是一座中西合壁砖木结构的三层小楼(占地424.12平方米)。楼顶飞檐翘角,二层缩进,成三面阳台,背面置楼梯。楼身和室内装饰为西欧式样。楼前是一片花园。“西安事变”前夕,杨虎城在此会见了中共中央派来联络代表,“西安事变”后与周恩来在此有过长谈。 民国26年(1937年)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止园遂为他用。1949年西安解放后修葺,在楼北侧建立陕西省人民政府招待所。1983年恢复原貌并在此建立“杨虎城将军纪念馆”。 【高桂滋公馆】 位于西安市建国路玄风桥,与金家巷张学良公馆一墙之隔。始建于民国22年(1933年),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师师长高桂滋的公馆。 公馆原占地1.3万平方米,由一座主楼院和三个四合院组成,其房子之间既能闭门独户,也可相通为一院。主楼院坐北面南,进院门内有汽车道绕喷水鱼池可通主楼前。主楼实为带地下室的高大平房,其左边为会客厅,右边是餐厅,后面一排是卧室。1936年12月14日蒋介石从新城黄楼被迁至此楼后排最角落的一间屋内;17日他在此会见外籍顾问端纳后,悉知南京动态,手谕何应钦停止空军对渭华的轰炸;22日宋子文、宋美龄代表蒋介石在此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会谈;24日,周恩来在此会见蒋介石,蒋当场口头许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25日蒋介石离此,由张学良陪同返回南京。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时,高桂滋将军把公馆捐献给国家,西北行政委员会妇女联合会、中苏友好协会陕西分会曾在此办公。现高公馆由中国作家协会陕西省分会保护、使用。 【五间厅、兵谏亭】 分别位于临潼县华清池东南隅和骊山西绣岭山腰虎斑石处。五间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民国21年(1934年)曾加修葺,因其建筑为五间平房,且位于南傍骊山的高台上,故初名“五间楼”,后改称“五间厅”,民国25年(1936年)美国女作家史沫特来曾居此养病。 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来陕,下榻五间厅筹划高级军事会议,坚持“攘外必先安内”,强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进攻红军。张、杨多次苦谏无效,遂发动“兵谏”。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卫队迅速占领华清池前院,蒋介石匆忙越墙东逃,摔伤后由侍从扶掖,藏于骊山西绣岭虎斑石畔的穴洞。天亮后蒋介石被发现,后被护送到西安绥靖公署大院。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虎斑石一度改称为“民族复兴石”,并在此建钢筋水泥亭一座,名“正气亭”。民国35年(1946年)胡宗南重修此亭,改名“蒙难亭”,亦称“民族复兴亭”,国民党军政大员陈诚、戴季陶、陈立夫、戴笠等题词刻石。1949年西安解放后改名“捉蒋亭”,陈诚等颂扬刻词全被铲掉。1986年12月改此亭为“兵谏亭”。 【西京招待所】 位于解放路与西四路西北夹角处。民国24年(1935年)建,原占地4亩,以一座西式建筑为主体,此建筑中间为圆形客厅,两侧各为二层楼房,门向东南。民国25年(1936年)12月12日晨,十七路军特务营包围了此招待所,扣留了随行蒋介石准备召开“剿共”会议的南京军政大员。此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抵达西安,周恩来在此租房一间,与有关人士会谈。 现为陕西省政府外事办公室保护、使用。 ①明为秦王府旧址,清为满城八旗军校场,民国16年(1927年)大革命时,改名“红城”,后改为“新城”,为陕西省政府驻地。现其北半部为陕西省人民政府等单位驻地,南半部为新城广场。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