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祖庵碑林即重阳万寿宫碑林。重阳宫位于户县祖庵镇北,是金代末期兴起的全真教的祖师王重阳修炼成道之地。全真教后经王重阳的弟子马丹阳、丘处机等弘扬光大,元初被奉为“国教”,风行于中国北方。重阳宫因而被全真道徒尊为“祖庭”或“祖庵”。 祖庵碑林现存当地文管部门建国后收藏和出土的石刻约55通,有碑、石像、寿函、经幢等,以碑为最多。其中祖师殿后东廊立有12通碑石,廊北的碑厅(1973年建)内立有31通上窄下宽、体形高大的巨碑。碑廊和碑厅所存碑石共刻文34篇、诗词6组(首)、画像3幅、题字2帧、图1面,多为元时刻立,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这些碑石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元代皇帝保护全真教的圣旨碑7通(其中5通为蒙、汉文对照碑)和元代书法家赵孟颊、姚遂等人的真迹。 1956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梦令碑]金承安五年(1200年)刻立。原散置在祖庵镇北郊王重阳墓侧田野,1962年移竖于重阳宫后院(今碑厅)。此碑尖首方座、首身一体,通高230厘米(其中座高50厘米)、宽94厘米、厚27厘米。碑额横题行书“无梦令”三字。碑正文行草四行,行八字,字径20厘米,文为“大道长生门户几个惺惺觉悟铅汞紧收藏方始澄神绝滤心慕慕便趋蓬莱仙路”,末题草书“重阳子书”。前后款小字正书,为立石时间与立石人的姓名。全真教始祖重阳子(王莆,字知明)撰书。
[十方重阳万寿宫记]蒙古海迷失后元年(1249年)刻立。原散置在重阳宫灵宫殿东南约100米处田野,1962年移竖于重阳宫后院(今碑厅)。此碑螭首龟座,通高516厘米、宽156厘米、厚50厘米。圭额篆书“十方重阳万寿宫记”2行8字。碑文楷书35行,行80字,记述全真教的思想精髓和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孔子51代孙孔元措篆额,孟攀鳞撰文,张志敬书丹。碑身下部及碑侧有精美花纹。 碑阴约为元大德十年(1306年)所刻刘海蟾诗。诗文行书,分上下两截,每截均9行,满行8字,字径约12厘米,碑面左下角有“终南山祖庭刻石”7个小字。宋渤书,笔力挺拔苍劲。
[大蒙古国崇道恩命碑]蒙古宪宗元年(1251年)刻立。原立重阳宫祖师殿前东端,1962年移至该宫后院(今碑厅)。此碑螭首、四龙方座,通高396厘米、宽113厘米、厚31厘米。圭额篆书“大蒙古国累朝崇道恩命之碑”3行12字。碑文楷书,共分四截。第一截左右并刻两封诏书,右方诏书22行,左方诏书11行,满行均25字;第二截共刻四封圣旨,右方圣旨14行,中间两封圣旨各7行,左方圣旨5行,满行均20字;第三截左右并刻两封令旨,右方令旨17行,左方令旨15行,满行均22字;第四截刻序文33行,行13字。碑身中部有裂纹一道。李庭撰文,石志坚书丹并篆额。此碑所刻为蒙古皇帝的诏书与圣旨,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全真教祖碑]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刻立。原散置在祖庵镇北郊田野,1962年移竖于重阳宫后院(今碑厅)。此碑螭首方座,通高512厘米(其中首高132厘米、座高46厘米)、宽148厘米、厚50厘米。圭额篆书“终南山神仙王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3行15字。碑文楷书36行,行84字,记全真教祖王重阳的道行。金源踌撰文,李道谦书丹并篆额。 碑阴为明正统二年(1437年)所刻楷书“天下祖庭”四个大字。其上款题楷书“正一嗣汉天师张与材题额道祖说经台玄学弟子孔潜真重书”25字,下款题楷书“大明正统二年岁次丁巳孟夏粤四日重阳宫住持侯圆方等上石”26字。
[重阳祖师仙迹记]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刻立。原散置于祖庵镇北郊古银杏树西侧,1962年移竖于重阳宫后院(今碑厅)。此碑螭首方座,通高525厘米(其中首高115厘米、座高48厘米)、宽136厘米、厚39厘米。圭额隶书“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2行10字。碑文楷书26行,行59字,记王重阳得道与传教的经过。刘祖谦撰文,元代著名文学家姚遂书丹并题额。此碑书法工整秀丽。
[栖云王真人开涝水记]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刻立。原散置于祖庵镇北郊田野,1962年移竖于重阳宫后院(今碑厅)。此碑圆首方座,首身一体,通高291厘米(其中座高44厘米)、宽97厘米、厚26厘米。碑额篆书“栖云真人开涝水记”2行8字。碑文楷书23行,行41字,记王真人带千余人引涝水绕重阳宫旁之事。薛友谅撰文并篆额,孙德或书丹。
[大元崇道圣训碑]约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刻立。原散置在重阳宫献殿前,1962年移竖于该宫后院(今碑厅)。此碑螭首方座,通高369厘米、宽117厘米、厚31厘米。圭额篆书“大元崇道圣训王言”2行8字。碑文分上下四截,共四封,均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文意相同。第一封圣旨,蒙文竖书43行;汉文楷书35行,满行19字。第二封令旨,蒙文竖书8行,末行为大字;汉文楷书7行,满行18字。第三封圣旨,蒙文竖书7行,末行为大字;汉文楷书5行,满行18字。第四封令旨,蒙文竖书9行,末行为大字;汉文楷书26行,满行19字。此碑蒙文八思巴文,系元世祖命西藏大喇嘛八思巴制定的蒙古拼音文字。它脱胎于藏文字母,字形仿汉字方体,自上而下直写,至元六年(1269年)作为官方文字正式颁行,后废弃。现存八思巴蒙古字碑已发现者仅有20余种,此碑八思巴文与汉文合刻,对于研究元代文献译名的演变,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