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训墓]位于玉祥门外潘家村。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李静训为9岁女孩,系皇室近亲,葬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此墓位于一长50米、宽22米的夯土台基下。墓室南北向,为一口大底小的长方形竖井坑,口部长6.05米、宽5.1米,底部长5.5米、宽4.7米,深2.9米,距现地表0.6米。斜坡墓道在墓室南壁中部,长6.85米、宽约1.8米,夯筑填土。 墓室中央的棺椁为青灰色石质。椁由17块粗制石板拼成,为一长2.63米、宽1.1米、高1.61米的立方体,其南侧放墓志。椁内的棺由8块石板精雕成面阔三间的九脊殿堂形式,长1.92米、宽0.89米、通高1.22米。棺内绘壁画,外壁用阴线刻出人物、龙凤、卷草等纹饰。棺内人骨仰身平躺,头向南,面略向左偏,双手抱于胸前。棺内置生活用品和用具;棺盖及四周置有陶俑和模型明器。 出土各种人物、动物俑68件,罐、碗、瓶、屋、碓、灶、磨等陶器和模型明器各6件,壶、罐、盒、瓶等瓷器17件,项链、手镯、杯、勺、筷、波斯银币等金银器30件,瓶、杯、盘、珠等玻璃器24件,盆、钵、壶、铃、镜、钱等铜器13件,铁剪、铁锥斗、玉盏、玉饰品、骨梳、木梳、漆盒、漆瓶及丝带等90余件。 [姬威墓]位于东郊白鹿原西麓的郭家滩。1954年陕西省文管会发掘。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姬威系隋代金紫光禄大夫,龙泉、敦煌二郡太守,先后为太子杨勇及权臣杨素之幸臣、亲信,葬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 此墓为斜坡墓道土洞墓。墓室平面近方形,长4.1米、宽4米、残高2.05米,西部置石棺床,床上置木棺。墓道位于墓室南壁偏东处,长46.75米、宽2.05米,由墓道口(竖井)和隧道组成。隧道上方开七个间距约2.5米的方形天井;两壁靠近墓室的第一天井下方各开一小龛,内放随葬物。封门砖砌在第一天井与甬道相接处,内为石门,门上雕守门人、门钉等图案花纹;在门墩的前半部,还雕有蹲狮一对。 出土镇墓俑、男女侍俑、仪仗俑及鸡、鸭、猪、狗、羊等动物俑150余件,鼓、灶、仓、舂、磨、厕所等陶器和模型明器16件,另有瓷器、玉饰、鎏金铜饰、铜镜、铁矛、铁环、料罐、料杯等。 [田德元墓]位于东郊白鹿原西麓的郭家滩。1954年陕西省西北文物清理队清理。墓志记载,墓主田德元为隋代豫章郡西曹椽,葬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 此墓的墓室为不规则方形,其南有甬道相通墓道,墓道作斜坡形。墓室内葬具、骨架已朽蚀。 出土陶器类有拱手俑38件,骑马俑9件,武士俑、镇墓兽、马、狗、猪、鸡等各2件,罐、灶、磨、羊等数件;瓷器类有四耳罐3件,瓶、盂、砚各1件;铜器类有四兽镜1件,五铢钱17枚,残饰条4节;玉、料器有珩、璜、琚、璃类杂佩及料珠等;另有1米长的木剑1柄及墓志1方。 [李爽墓]位于雁塔区羊头镇村。1956年陕西省文管会发掘。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李爽为唐高宗时银青光禄大夫,葬于总章元年(公元668年)。 此基南北向。墓室平面近方形,长4.3米、宽3.9米、高6.5米,底对缝横砌铺地砖,四壁略向外弧,顶近尖锥形,西部置砖砌棺床。甬道在墓室南壁偏东处,其南口置封门砖。斜坡墓道在甬道南,长20.6米,最深处距地表7.8米,其上方开三个大小及间距不等的长方形天井,两壁在靠近甬道的第一天井处各开一小龛。 墓内共发现壁画25幅,有16幅较完整。其中墓道两壁南端留有9幅单墨色人物画下半部,均着乌皮靴,最后二人佩长剑,北端原存朱红绘成的宫殿。甬道两壁由外向里各绘一男一女执笏文吏。墓室内三壁各绘4幅彩绘侍女或乐人画,侍女分执拂尘、团扇及杯、盘、壶类,乐人各执箫、排箫及横笛,作演奏状。 出土陶俑334件,其中212件完整,有天王俑、镇墓俑、男女立俑、骑马俑及猪、马、牛、羊、狗等陶制品,多置小龛及墓室内。另有铜镜、带钩、泡钉等8件,瓷瓶、罐、壶、盘、碗等7件,陶罐4件,玉牌饰、料饰、男女木俑头、墓志等各1件,多置墓室内。 [牛弘满墓]位于南郊曹家堡村东。1972年西安市文管会清理。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牛弘满系唐长安城崇业坊内的著名道观——玄都观主,葬于咸亨三年(公元672年)。 此墓坐北向南。墓室平面近方形,南北长3.4米、东西长3.46米,墓壁略向外弧,用长32厘米、宽15厘米、厚6厘米的长方形砖错缝砌成。距墓底两米以上再向中心斜砌成穹窿顶。墓志即置于穹窿顶端。室内横砖铺地,其西北角紧贴西壁砌棺床。墓门居南壁当中,高1.5米、宽1.15米,用双层砖砌成拱券形,并以横砖相错封堵。 收集帷帽俑6件、骑马俑2件、骑马女俑2件,陶牛、白瓷瓶、铜镜、石墓志各1件,平底白瓷罐2件。
[1] [2] [3] [4]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