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今西安市区(不包括阎良区)。隋名大兴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由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规划营造,面积83.1平方公里;唐代作局部修整和补充,改名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唐末天祐元年(公元904年)废毁。1957年陕西省文管会勘查,此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全面勘查和多次发掘。 城址可分郭城、皇城、宫城三大部分。宫城、皇城位于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市、西市对称分布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整个都城按中轴对称的原则,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此外,此都城的规划设计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条件,如在东部的岗阜高地(所谓“六坡”)上置官衙、王府和寺院、道观等建筑,既利于防卫,又增强了城市的立体感;为解决宫苑环境等用水,城内引龙首渠、黄渠、清明渠、永安渠、漕渠等五条渠水;风景区芙蓉园、曲江池也与都城结合为一体,既美化了城市,又提供了游览场所。 199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郭城遗址】 又名罗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均版筑夯土,仅城门处内外表面砌砖壁;墙基宽约12米、有的仅存3~5米,史载其高一丈八尺(5米多)。经实查,东墙在今胡家庙西北约200米处向南,经动物园以西、铁炉庙村东、岳家寨西,止于新开门村西北;南墙从新开门村西北约120米处向西1360米,以直角南折510米,再以直角向西折,经庙坡头村南、瓦胡同村北,穿陕西师范大学,再经杨家村南、沙滹沱村北、北山门口村南,止于木塔寨村西;西墙从木塔寨村西向北,经陈家庄东、李家庄西、大土门村,止于任家口村北约500米处;北墙从任家口村北向东,经火烧壁村北,沿自强路北侧约80米处向东,再经三府湾村北,到胡家庙西北与东墙北端衔接。今地面上尚存的残墙有:一、北城近玄武门外(今西安铁路分局第二中学操场之北)残墙长约20米、高约1~2米,1983年以“唐城墙遗存”为名,由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玄武门向西,在今西安市光学仪器厂南侧的残墙长20多米、高2~4米;三、西城残墙,在今李家庄西北130米处,1957年陕西省文管会查明长约10米、高3米;四、南城残墙,在今北山门口村附近。其他多有墙基埋于地下。 城墙外侧3米许有城壕(护城河)。四面城墙各三门,按顺时针方向,东为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南为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西为延平门、金光门、开远门,北为光化门、景耀门、芳林门。开远门为唐丝绸之路的起点。门址除开远门和北面三门外,均已查清。其形制除明德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他各门均为三个门道,门道均宽5米。 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其中通东西六门及南面三门的六条街是主干大街。街宽最窄20~25米,宽则100米以上,最宽的朱雀大街宽达150~155米,是今北京长安街的两倍。路面均起拱,街两侧建有排水沟,深2.5~3.3米。 这些街道纵横交错出110个坊(隋炀帝时称“里”),其中东南隅一坊被划入芙蓉园内。各坊面积不一,皇城两侧的6列坊最大,南北长660~838米、东西宽1020~1125米;朱雀大街两侧的4列坊最小,南北长500~590米、东西宽550~700米。坊四周都筑有围墙,墙基宽2.5~3米。除最小的4列坊开东、西二门,设东西向的一条横街外,其余均是四面开门,中设十字街,街宽皆15米左右。十字街将坊分为四区,每区内有宽近3米的十字巷分一区为四小区。坊内有居民住宅、官衙、寺观等。坊门早开晚闭,设兵看守。佛寺和道观遍布各坊,著名的有兴善寺、慈恩寺、荐福寺、青龙寺、玄都观等。 东市(隋称“都会市”)、西市(隋称“利人市”,素有“金市”之称)各占两坊之地,四周有版筑夯土墙。西市在今莲湖区丰庆路南侧,实测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内有宽14米的沿墙街及宽16米的四条“井”字形街道,分市为九区。每区四面临街,设店铺,店铺面阔4~10米。东市在今碑林区友谊东路中段路北,实测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24米,形制与西市同,只是西街的北部和南街的西部各一段,街宽近30米,市东南隅还有“放生池”。当时商业和手工业大都集中在东、西市,但各坊内亦有分散的小饮食业、邸店和手工业作坊。 【皇城遗址】 亦名子城,北隔横街与宫城相接,是中央百官衙署及其附属机构的所在。 遗址在今西安城墙范围内的西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34.6米、东西长2820.3米,周长9.2公里。城墙夯土版筑,城门处内外砌砖壁。西、南面残墙被包于西安城墙内。西墙约从西安城墙西南角至西五台(安庆寺)处;南墙从今西安城墙西南角至开通巷南口偏北处;北面的横街约在今莲湖公园莲湖南岸一线;东墙在今开通巷东侧一线。 三面城墙共设七门,南面三门,东、西各二门。朱雀门为正门,北对宫城承天门,南为朱雀大街,直通外郭城明德门。城内有东西向街道七条、南北向五条,“皆广百步”。安上门内的南北大街宽94米,两侧均有宽3米的排水沟。 唐末长安城被毁时,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便于驻扎防守,放弃了郭城和宫城,只修葺皇城,名“新城”。所以独有皇城保存下来,历经五代、宋、元,至明代改为西安城并扩建。 【宫城遗址】 南连皇城,北接禁苑,是皇室居处的宫殿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492.1米,东西长同皇城。其西墙基在今西安城墙西墙北段墙下及其延长线上;南墙基在今莲湖公园南侧和光辉巷一线;北墙基(亦即郭城北墙的相应地段)在今自强路北侧约80米的东西向线上;东墙基在今尚德路及其延长线上。史载城墙高三丈五尺,今存北墙一小段(在今西安铁路分局第二中学内)的墙基宽18米。 宫城南面正门为隋广阳门,唐改为承天门;北面正门为玄武门。承天门为皇帝举行“外朝”大典之处,约在今莲湖公园承天阁附近,东西残长41.7米、进深19米,三个门道,门基铺石条或石板,为其他门址所未有。 宫城中部为隋大兴宫,唐改称“太极宫”,布局为前朝后寝。前朝正殿为太极殿,北与承天门相对,为皇帝举行“中朝”听政之处,约在今青年路附近。太极殿庭东廊左延明门外有门下省、史馆、弘文馆等官署,西廊右延明门外有中书省、舍人院等官署。后寝内正殿为两仪殿,为皇帝举行“内朝”听政处,约在今北城墙处。宫城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宽约830余米,史载分中、西、东三部分;宫城西部为宫女居住的“掖庭宫”,东西宽702.5米,史载其南有内侍省,北有太仓。1978年5月在今西五台南侧6米、今西城墙东240米处出土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所立《大唐重修内侍省之碑》。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