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安姜寨遗址位于临潼县骊山北麓的姜寨村南,面积约5万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1972~1979年,西安半坡博物馆与临潼县文化馆发掘1.658万平方米,是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中,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其文化层厚达3~4米,文化堆积由下而上依次为半坡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和陕西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半坡类型的年代距今约6600~6400年,史家类型距今约5690年。
半坡类型的聚落保存较好,布局清晰,可分为居住区、烧陶窑场和墓地。居住区呈椭圆形,西南靠临河,其他三面以人工壕沟为屏障,面积1.9万平方米,内有中心广场。一百多座房子分为五个群体,门均朝向中心广场,每个群体以一座大房子为主体。房屋附近有储藏东西的地窖群、二座家畜圈栏及许多儿童瓮棺葬。窑场在村西临河岸边;墓葬区在东壕沟外,由南而北分三片。总的看来,这里可能曾经居住着由若干氏族组成的一个胞族或一个较小的部落。 发掘的房屋基址平面多呈方形或圆形,大房子的面积达80平方米左右,中小型房子为8~40平方米。房内一般有灶坑,大房子还有门道。各个文化层房屋基址的平面特征较为明显,由地穴式到半地穴式,再到地面建筑,然后出现大房子中有隔间,体现出当时建筑技术和房屋形制的演变;房屋墙壁较早的用草泥抹成,略晚的则施以白灰。 该遗址还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彩陶,纹饰有对称的鱼、蛙、人面纹等,史家类型的鱼鸟纹彩陶葫芦瓶是首次发现的新器物。陶器上有38种120多个刻划符号,为研究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及其本身的性质和文化内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在一座墓穴里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绘画工具(石砚、砚盖、磨棒、陶杯各一件)及数块黑色颜料(氧化锰)。出土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还有许多骨器,出土的粮食朽壳(粟等)与动物遗骸表明当时为农业和渔猎并存的经济形态。 姜寨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发展序列提供了重要依据。 1992年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