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城墙 周长1448.6丈,约合5公里。城基宽窄不一,用胶土、白灰二合土夯实。城墙顶宽1.38丈,外用砖或石块包砌。堞墙高5.5尺,顶宽1.2尺,底厚1.5尺;女墙高2尺,厚1.5尺;均为砖灰结构。 内城 城墙周长443.6丈,合2.96华里,高2.8丈。设5门,即南门、北门、南瓮城门、北瓮城门和香炉寺门。南门曰“德安门”,地址在今红会医院大门外南侧。上建“德风楼”,匾书“文明”,外书“古正乡”。明洪武初千户守御王纲始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知州孙毓奇重建,以后又多次补建;双重挑檐,砖木结构,规模宏敞。门洞为砖石结构(两米以下用长石条砌),今已无存。南门外有瓮城门,地址在今粮食局议价公司营业楼南侧,今已无存。北门曰“扬武门”,地址在今自来水公司大门前。上建“文昌楼”,双层、砖木结构,门内又建北瓮城及北瓮城门,今已无存。内城建有县衙署,署建大门、仪门、狱神庙、浩然楼、迎宾馆等,今均无存。 北郭 城墙周长157丈,约合1华里,高2.2丈,有“北郭门”,亦称“镇远门”,在今畜产公司大门口北侧。 南郭 城墙周长860丈,合5.73华里,高2.2丈;设六门:西门,东门,前、后水门,前、后炭门(也称炭门)。东门曰“天险”,地址在今机械厂东侧;西门曰“通秦”,地址在今影剧院大门东。东西门均由明隆庆年间(1567~1572)知州章评拓展南郭时初建,后经清、民国数次重修。前炭门、后水门、后炭门今尚存,西门、东门、前水门无存。原各门均建有城楼,今亦无存。 逻城 为城墙外围的第一道防线,共6座。建筑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是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的城南青沙岭逻城。上有墩台二、守窑六,规模似寨堡,二墩台间仅留容单人通行的狭路与逻城外相通。其余5座逻城均为清末民初修筑,分设于城外东西山坡要隘。 北郊炮台梁 原筑有炮台等防守设施,始建于何时无考,1916年又增修雉堞,与黄河、佳芦河两条天然护城河共为古城屏蔽。 坛、庙、塔 北宋以来,山城内外多次大兴土木,筑坛、修庙、造塔,与古城垣融为一体,使山城更加神秘典雅,古色古香。 坛共4座:社稷坛(城南西门外)、风云雷雨山川坛(城南东门外)、先农坛(青沙岭逻城西门下)、疠坛(北郊外)。庙共34处:灵官庙(城北门外)、三官庙(北郊外)、城隍庙(城北)、三灵侯祠(北郭内)、土地庙(衙署内)、观音阁(一在城南文庙后,一在北城扬武门上)、龙王庙(一在城南、一在青沙岭逻城旁、一在城北东坡)、香炉寺(内城外东侧)、观音楼(南街、西南街、东南街交汇处)、树神庙(观音楼北侧)、瘟神庙(城西后水门外)、黑龙庙(城南西门外)、药王庙(城南西门外)、火神庙(城南西侧)、白衣菩萨庙(城南西南街)、二忠祠(城南西南街)、名宦祠、孝子祠、乡贤祠、文庙(孔庙,城南西侧)、文昌庙(城南西侧、文庙后)、眼光庙(城南西侧、文昌庙后)、魁星阁(城南文庙西侧)、蜡祠(城南凌云鼎附近)、普照寺(城南东侧)、财神庙(城南普照寺西侧)、武庙(灵帝庙,城南偏东)、刘猛将军庙(武庙西侧)、马王庙(城南凌云鼎东侧)、河伯祠(城下桃花关)、云岩寺(城南东门外)。著名的有香炉寺、云岩寺、文庙、武庙、普照寺。除香炉寺、云岩寺外,其余今已无存。塔1座,名凌云鼎(见第二十五编)。 牌楼 城内曾建牌楼13座(文庙前有木牌楼1座,武庙前有石牌楼1座,北街有木牌楼1座,另有旌孝牌坊3座、旌节牌坊7座,分布于城内),均为四柱三楼,石刻套砌,双层挑檐,坊柱、额坊雕有龙狮花卉并刻有颂词,庄严生动,落落大方,今均已无存。 浮桥 元朝时,宋将石天应领兵5000驻守州城,在城下桃花关制造木舟,以铁索相连,上铺木板,架成浮桥,毁于明朝。 街 有4条,连接41巷。北街:扬武门至德安门,连2巷;南街:德安门至观音楼,连36巷;东南街:观音楼至东门(天险门),连1巷;西南街:观音楼至西门(通秦门),连2巷。 店铺 北街、南街两侧店铺林立,东南街、西南街店铺较少。多为硬山式木构架瓦房,单脊双坡,青砖山墙,板扇门面,阔2~5间。中街两店铺内院各有窑上砖木结构房数间,为山城建筑中最醒目者。 民居 城内民居以窑洞为主,多数院内建有瓦房。清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建筑各抱地势,参差错落。 富裕户住宅精雕细刻、布局巧妙,其中张枢故居最为典型:有石砌窑洞12孔(座北向南正窑5孔、座东向西厢窑7孔),正窑东端与厢窑北端有楼洞相通。窑上都建有砖木硬山式阁楼。大院中央有大厅房1座(称上厅房),将院落分为前院(南院)、后院(北院)。前院正前方又有倒座大厅室一座(称下厅房)、与上厅房南北对称。前后两院各有院门。前院门修造十分讲究,细凿台阶、水磨砖墙,门框、额坊、斗拱、棣棹起架,五脊六兽,额板刻有“光前裕后”四字,门洞置石狮一对,门左右各有小耳房1间,与两拱门相对,通向前、后院;大门内所设影壁即为上厅房西边墙,其上雕有飞禽花卉,并刻“福寿”二字。后院门称“二门”,较前院门简而矮,石块砌成,门额上嵌石匾,上有“敦厚”二字。 中等户多为正窑3~5孔,两侧有厢房(窑),前有大门、围墙。 一般户多用普通片石砌窑、盖房,建简易大门,石板盖顶,还有无大门和围墙者,俗称“敞豁子院”。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