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此类陶文主要见于始皇陵附近出土的残瓦上,尤以陵北吴中村一带为最多,多为阳文印记。因为陵园建筑需砖瓦甚多,除中央机构烧造外,还从各县征集部分徭役性的制陶工人。此类陶文皆有县邑名的人名,或仅有县邑名。如: 1、拓片1198“美阳大苍”。美阳,秦县,治所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北。 2、拓片1207“新城义渠”,拓片1209“新城邦”,拓片1206“新城如步”。新城本韩地,在今河南伊川西南。 3、拓片1229“临晋翏”,临晋本魏地,入秦后置县,在今陕西大荔县东。 4、拓片1254“频阳工处”,拓片1265“频沽”。频阳秦县,在今陕西富平县东五十里。 5、拓片1267“乌氏工昌”。乌氏,秦惠王置县,在今甘肃安定县东四十里。 6、拓片1274“宜阳工□”,拓片1230“宜阳肆”。宜阳战国韩邑,秦置县,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里。
7、拓片1244“鄙阳具”,郧为春秋时小国,在今湖北西部。 8、拓片1261“蒲反”,即文献蒲坂,在今山西永济县西。 秦代宫殿建筑和陵园建筑所用的砖瓦,一般都在宫殿和陵园所在地附近烧造,这样可以节省土、水和燃料。某地工某陶文的发现,证明在陵园附近,各地征调来的陶工集中在一起开一个或几个窑场,每一窑场由一技工负责。各窑场的产品上打上自己的戳记,以便稽核,即所谓“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各县征调来的陶工,可能征发于各县民间私营制陶手工作坊的陶工,同时也可能征调于各县市府制陶作坊的陶工,或二者兼而有之。由这些人组成临时性的、徭役性的官营窑场作坊。 始皇陵的修造者很多来自原六国地区,且多刑徒,这同文献记载是一致的。此类陶文仍属小篆,但隶书的味道很浓,风格粗犷,大概出自一般工匠之手。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