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四足尊 西周早期。1976年宝鸡市竹园沟四号西周墓出土。通高22.1厘米,口径19.1×19.5厘米,腹深18厘米,腹最大径13.8厘米,重2.15公斤。长方形扁椭状,尊体低矮。口沿卷曲外侈,颈部较高,微敛。下腹垂,外鼓,最大径在下腹,腹下承接四扁形虎足,虎足微向内敛。颈下饰两周弦纹,腹侧有一兽头单鋬,腹身中部饰一周夔龙、夔凤纹,大小相间,共八组。夔龙特小,探首卷尾,细密云雷纹衬地。与单鋬对称的一侧有一隆起兽头。器壁厚重,典雅别致。内底铸铭文两行6字。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季四足提梁卣 西周早期。1976年宝鸡市竹园沟四号西周墓出土。通梁高27.3厘米,通盖高23.2厘米,口径12.8×15.6厘米,腹深12.9厘米,腹最大径13.4×18.8厘米,重3.02公斤。体呈椭圆形,低矮,侈口,敛颈,方唇,下垂腹外鼓。颈部有环耳衔接提梁,提梁素面无纹,两端各有一兽头,兽头卷耳,吻部长伸。盖上有方形握手。盖面及器颈部饰一周弦纹,一周夔龙、夔凤纹,大小相同,共八组。夔凤细身、回首、垂冠、尖勾喙。夔龙特小,卷尾探首,细密云雷纹衬地。对称腹侧各有一隆起兽头。腹下承四扁形虎足,微向内敛。器盖同铭,铸两行6字。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伯方鼎 西周早期。1976年宝鸡市竹园沟四号西周墓出土。通耳高20.3厘米,耳高3.9厘米,口横15厘米,口纵12厘米,腹深5.9厘米,重1.65公斤。敞口,平折沿,方唇,两方形立耳立于口沿上,方耳上有阴线槽纹两周,腹壁直,腹较深,平底。腹下承四扁足,内敛,互呈八字形。腹四壁各有大饕餮面一组,饕餮巨角卷曲,圆目,两侧各饰一只侧身下探夔龙,龙身粗短,云雷纹衬地。腹四角及四壁中部有八条高扉棱。扁足作凤鸟形,凤鸟利喙,卷尾,突目,形态极为生动。腹内壁铸铭文一行3字,铭曰:“白(伯)乍(作)彝”。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伯甗 西周早期。1976年宝鸡市竹园沟四号西周墓出土。通耳高39.8厘米,立耳高6.2厘米,口径25.7厘米,甑部腹深15.3厘米,重4.95公斤。圆口,圈沿外侈,薄尖唇,两索状立耳立于侈沿上。甑、鬲连体,束腰,中隔箅。箅与腹壁环接,上有十字镂孔及提钮。鬲部分裆,下有三柱足。腹上部饰一周饕餮纹,中有小扉,上有列旗纹。腹下部有乳状圆涡纹一。鬲部饰三组大饕餮兽面,兽面鼻梁隆起,大尖角,圆目,裂口,状甚威严。器外底厚积烟炱。腹内壁铸铭文一行四字,铭曰:“白(伯)乍(作)宝彝”。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伯格尊 西周早期。1981年宝鸡市竹园沟七号西周墓出土。通高25.8厘米,口径20.7厘米,圈足径13.9厘米,重3.25公斤。尊体作深圆筒状,圆口外侈,方唇,深腹,腹中部微鼓,圈足较高。通体起有四道扉棱,并高出口沿。纹饰分三区段,口颈饰四绀蕉叶纹,每组蕉叶纹由两只倒立探身向下的夔纹组成,蕉叶纹下饰一周四组夔龙纹,夔龙回首,拱身,卷尾。腹部饰两组对称大饕餮兽面。兽面圆目高突,巨口,卷身高翘,突出器身,两侧有下探夔龙。圈足饰一周四组夔凤纹,夔凤突目,分尾。通体云雷纹衬地,满披绿锈,器形庄严、厚重。内底铸铭文两行6字。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伯格卣 西周早期。1981年宝鸡市竹园沟七号西周墓出土。通高27.9厘米,口径10.7×8.5厘米。腹深14厘米,重3.17公斤。全器由盖至圈足四壁均有透雕扉棱,提梁两侧饰立体牺首,两端作羊头。羊角分左右向下蟠曲,角尖向前翘出,扣于器钮,使提梁可动而不可脱。盖钮作花蕾形。盖面饰饕餮纹,饕餮大角盘曲,角尖悬翘。盖沿、器沿均饰顾首夔龙纹,中隔兽头。腹饰宽鼻、大角盘曲、角尖翘起悬出器表的大饕餮面。圈足饰两两相对的夔龙纹。器通身均以细云纹为地。器内底铸铭文6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品。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