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纹鼎 西周早期。1970年乾县临平镇出土。通高27.4厘米,口径23厘米,腹深13.5厘米,重4.45公斤。柱足粗壮,器壁厚实。腹壁较直,直口方唇沿。口沿下饰六道垂直脊棱及两两相逐的夔龙纹。腹及足部饰饕餮纹。足饰垂叶纹。全器纹饰均以细雷纹衬地。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饕餮纹鼎 西周早期。1981年宝鸡市纸坊头一号西周墓出土。通耳高40.2厘米,立耳高8.5厘米,口径32厘米,腹深16.5厘米,重11.65公斤。立耳,柱足,腹壁近直,腹较浅,平折沿,方唇,器口有盖,盖平盖于鼎口,鼎口略呈桃形,盖顶中部有方形立耳状提钮。盖近边沿处分立三条立体夔龙,夔首下探,卷尾向上,仰置时,立体夔龙可作三足。盖面饰一周饕餮纹,口下亦饰一周饕餮纹,腹饰垂叶纹,三柱足根部饰浮雕饕餮面。此鼎器形精制,纹饰美观,是一件难得的珍品。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高圈足双耳簋 西周时期。1981年宝鸡市纸坊头一号西周墓出土。通耳高22.8厘米,口径20.3厘米,腹深9.7厘米,圈足径16.5厘米,重3.3公斤。高圈足,浅直腹,口外侈,薄尖唇,兽首双耳下有长方形珥。兽耳高耸,珥部有两对称兽头,其间饰一周涡纹间夔龙纹,各八组,夔龙回身下卷。腹部饰七周瓦纹。高圈足高于簋身,器形显得修长。圈足上段呈筒状,上部饰弦纹,弦纹之下饰两组对称的大饕餮兽面。兽面尖角上翘,圆目阔口,正中有小扉棱突起。圈足内悬有小铜铃,奉簋时可发出清脆之玲声。此簋造型特别,纹饰精美,是西周铜簋中罕见的珍品。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乳钉直线纹四耳簋 西周早期。1981年宝鸡市纸坊头一号西周墓出土。通耳高23.8厘米,口径26.8厘米,腹深15厘米,圈足径18.6厘米,重8.4公斤。侈口卷沿,四兽耳下有长珥,长珥几触地面,深腹,腹壁近直,高圈足。颈郝饰一周钉纹,由三排乳钉组成的乳钉纹,乳钉排列井然。腹中部饰一周细直棱纹,上下各有一道弦纹。下腹亦饰一周乳钉纹,由四排乳钉组成。圈足上饰四组饕餮兽面,中有脊棱。兽面由两条对称屈身夔龙组成,夔龙裂口,单角高耸,拱背,卷尾。四兽耳分铸,与簋腹相接的腹侧上下均有凸起的三角形榫头,兽耳中空,正好与椎头套合。兽耳上部兽头作浮雕状牛首,双耳侧耸,圆目,神态生动自然。牛头之上又耸立片状铜牌,上方下圆,中部有凹槽,凸起部分作耸起的牛角,凹槽内有两突起扉棱,扉棱间夹一小牛首,铜牌背面亦饰一个小牛头。兽耳下部正中饰小牛头,两侧饰阴线勾勒的小鸟纹,垂珥两面有两道坚直向下的凹槽,饰对称两牛头。四兽耳共有24个大小牛头巧作装点。眦簋造型庄重、典雅,纹饰华丽,实为西周铜器中的珍品。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伯四耳方座簋 西周早期。1981年宝鸡市纸坊头一号西周墓出土。带盖通高38.7厘米,口径26厘米,腹深12.5厘米,方座高10厘米,长23.2×23.8厘米,重13.45公斤。有盖,盖面隆起,盖顶正中有圆形握手,握手处有对称的两方孔。簋腹圆,直口,平折沿,方唇,腹较浅,腹壁近直,四兽耳,兽头突出口沿,吻部高伸,长方形兽珥下垂特长,珥部有长条镂孔。高圈足与四方座连接。盖面近握手处有一周柿蒂纹,两周弦纹,盖面饰一周高浮雕涡纹间夔龙纹,盖接四耳处弦纹折上,呈形,正好与四耳相合,对应合盖后,方能平整扣合。腹亦饰高浮雕圆涡纹间夔纹。圈足上有四组夔纹组成的饕餮兽面,布局至为奇特。方座亦饰四组牛头。牛头以转角线为中轴,牛角翘立,两侧饰探首夔龙。通身无地纹。盖内铸铭文两行6字。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伯双耳方座簋 西周早期。1981年宝鸡市纸坊头一号西周墓出土。通耳高31厘米,口径25厘米,腹深13.1厘米,方座高11.3厘米,长21×22.5厘米,重9.35公斤。圆侈口,敛颈,鼓腹较深,高圈足,有四方座。两兽耳有长方形垂珥,垂珥微内敛。腹饰两组大饕餮兽面。兽面圆目,双角向内卷曲,阔口,鼻梁处有突起大扉棱。兽面两侧饰回首折身夔龙。圈足上饰四组夔龙纹,长身,拱背,卷尾,两两相对,中有脊棱相隔。两兽耳作牛头。牛头上有恶虎盘卧,裂口,竖耳,恶虎前爪抓攫牛耳,口衔牛首,后爪扒伏器壁,长尾下垂,尾梢上卷,与腹壁大饕餮面相协,浑然一体。恶虎扑牛,布局巧具匠心,壮观传神。圈足连接四方高座,方座四角各饰浮雕状小牛头一组,四壁饰大牛斗四组,以转角线作中轴,牛角微曲翘立器外。牛头两侧均饰回首折身夔龙纹。圈足内有悬环,环上系有铜铃。奉簋时铃声响动,清脆悦耳。铜簋立体纹饰用高浮雕牛首、饕餮兽面装饰,细密云雷纹衬地,立体感极强,整个器形庄重、威仪。簋内底铸铭文两行6字。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