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杨家岭毛泽东旧居位于中央办公厅楼右侧的山坡上。院内有3孔窑洞,中间一孔是办公室,左边是寝室,两窑之间有门洞相通。毛泽东1938年11月至1943年居此。 周恩来旧居位于中央办公厅楼的左侧。旧居为一排三窑洞及瓦房两间,右边第一孔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周恩来1943年7月至1944年10月居此。 朱德旧居位于毛泽东旧居西侧,院内有一排4孔面向东南的窑洞,左起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朱德的办公室陈列着木质办公桌椅等旧物。 刘少奇旧居位于毛泽东旧居右侧,这是一排14孔窑洞。刘少奇1942年12月至1944年10月住在西起第七、八两孔窑洞。 毛泽东和斯特朗谈话处在毛泽东旧居门前。这里背靠窑洞摆放着一个小石桌,数方石礅围在石桌旁。1946年8月,毛泽东曾同美国记者赛娜·路易斯·斯特朗在此交谈,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成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理论。 枣园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城北7.5公里,园内原有几排窑洞和一些果树,房屋不多。中共中央到延安后,中央社会部在园内办公。1942年后陆续在园内修建了几栋“品”字形房和一座小礼堂,还在山上修建了几十孔土窑洞。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社会部搬住后沟。1947年3月,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这里的一些建筑物遭到破坏。1949年以后对旧址按照原貌进行了修复,由延安革命纪念馆管理。现开放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旧居,中共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和幸福渠。 幸福渠是从书记处院子横穿而过的一条小渠,1940年由中央机关的干部、战士、学生和群众修建。渠长12华里,可灌溉土地1200多亩。 任弼时旧居位于幸福渠畔,是一排3孔石窑洞,这里展出当年大生产运动中,任弼时改造过的纺线车。 周恩来旧居位于任弼时旧居旁,左边第一孔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旧居中展出周恩来当年白天当大衣,下雨当雨衣,晚上当被子的“三用大衣”。 1944年秋至1945年11月的张闻天旧居和周恩来旧居在同一排窑洞,左起第三孔窑洞是他的办公室,第四孔是寝室。 毛泽东旧居在枣园东北的半山坡上,是一座小院,与周恩来和朱德的旧居左右为邻。院内有一排面向西南的石窑洞,右起第一孔是会客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寝室,其余是工作人员住处。 1945年至1947年3月的朱德旧居位于毛泽东旧居东,一排五孔窑洞,左起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会客室,第四孔是寝室,其余是工作人员的住处。院内有一小石桌,上面刻有棋盘,保存至今。 刘少奇旧居位于幸福渠畔,与任弼时旧居相邻。左边第一孔是办公室,第二孔是寝室,现陈列有木质办公桌、椅、床。 书记处小礼堂座落在枣园中央,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凸字形建筑。当年这座小礼堂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墙上挂着毛泽东“为群众服务”的题词和照片。 王家坪旧址 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与延安城隔延河而望。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司令部(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在此,也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王稼祥、叶剑英等住过的地方。1947年3月,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这里的部分建筑遭到破坏。1949年以后,依照原样对旧址进行了修复,由延安革命纪念馆保护管理。 王家坪旧址大门内,为高大的军委礼堂。礼堂内共有12根立柱,正面有一舞台。礼堂是1943年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工作人员自己设计建造的,可容纳千人。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位于延安市南关,现由延安行署机关使用。该旧址原是古墓滩,边区政府初成立时在阳面山坡打有几孔土窑。此后每年增建几孔,到1942年已有37孔。后办公区由山上搬到山下办公大院,正面5孔石窑,中间一孔窑洞是区政府会议室,左右两排各有13孔窑洞。会议室对面有20间小青瓦房。由这31孔石窑和20间房子组成的四合办公大院,至今仍保存完好。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旧址 位于延安市南关,坐北向南,旧址现保存有参议会礼堂一座和驻会议员住过的土窑洞数十孔。现由延安电影公司使用,延安革命纪念馆管理。1941年陕甘宁边区军民集资200万元边币,修建了由6孔石窑组成的院落,作为参议会常驻议员办公室。又在此右侧修建了大礼堂。1973年政府拨款对大礼堂进行了翻修,内部设施和设备按现代标准改建,但外形依然如故。 瓦窑堡革命旧址 在今子长县城。这里是当年中共陕北省委和陕北苏维埃政府所在地。193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从吴旗镇转移到瓦窑堡。瓦窑堡旧址主要包括瓦窑堡会议旧址、西北军委旧址及毛泽东、周恩来旧居。革命旧址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堡会议旧址 在子长县城二道街中段北侧一个砖筑窑院内,占地441平方米,四周筑有围墙。1935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秦邦宪、王稼祥、张浩、邓发、凯丰、李维汉、郭洪涛等人出席。瓦窑堡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的政治路线问题,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会议旧址现仍保持当年原貌,室内陈设着方木桌,四周放着长条木凳,墙上挂有与会者的照片和关于会议的介绍资料。现由子长县瓦窑堡旧址管理所管理。 南泥湾旧址 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的南泥湾镇,此地因当年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而驰名。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共中央发出“艰苦奋斗,克服困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三五九旅在1941年春进驻开垦南泥湾。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小江南”。粮食不但自给有余,而且向边区政府交公粮一万石。 为纪念边区军民的艰苦创业精神,缅怀在垦荒和保卫边区而牺牲的战士,1945年5月1日,在九龙泉沟路旁竖烈士纪念碑。1952年,管理部门为纪念碑建立了六角飞檐保护亭。 杨家沟旧址 位于米脂县东25公里的杨家沟村,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最后一个居住地。旧址是由11孔窑洞组成的一座院落。 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在这里办公,著名的十二月会议、高级军事会议就在这里召开。1948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离开杨家沟,过黄河向华北转移。1971年,米脂县恢复了毛泽东的办公室、寝室、会客室等旧址并对外开放。 洛川会议旧址 位于洛川县以北10公里处的冯家村。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洛川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有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凯丰、朱德、任弼时、彭德怀、关向应、张国焘,还有部分红军领导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刘伯承、贺龙、张浩、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张文彬、肖劲光、周建屏、林伯渠、徐向前、傅钟等22人。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根据国共两党的约定,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下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共4.2万人。 吴旗镇革命旧址 位于今吴旗县政府院内。此地原名吴起镇,以吴起屯兵而得名,1942年5月改置县,称吴旗县。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抵达吴旗镇。毛泽东就住在城内山脚下的新窑院内。此院分为南北两部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南院中一排5孔面向南的石窑,西起第二孔是毛泽东居室。北院为红军一军团驻地。 1935年10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敌三十五师、三十六师的4个骑兵团紧追其后。10月21日,在大峁梁展开激战,敌一个骑兵团被歼,另3个骑兵团被击溃。大峁梁后被当地称“胜利山”。1959年在山下修建了烈士陵园。 保安革命旧址 位于延安西北92公里的志丹县(原名保安县),为纪念陕北红军的创始人刘志丹,1936年6月,改保安县为志丹县。 中共中央于1936年7月3日从瓦窑堡迁往志丹县城内炮楼山下,借用当地石洞居住办公。毛泽东旧居为一排在红色天然岩石上凿成的5孔窑洞。不远处有一院大小不等的11孔石窑,中央军委、周恩来就在这里办公居住。城南半山腰上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校部设在山上一个院内,有5间瓦房和几孔窑洞。 新华通讯社旧址 位于延安清凉山水沟渠东侧山坡上,当年的8孔土窑洞现由当地群众使用,由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管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