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雷有终墓志 宋景德二年(1005)刻。1973年出土于合阳县杨家庄乡大册村。正方形。边长77厘米。志盖篆书“大宋雷公之墓志铭”,四杀刻四神。志文行书,六十行,行六十字。王曙撰,白宪书,王余庆、王钦刻字。雷有终《宋史》有传。志文记其两次入蜀事(参与镇压李顺起义和主持平定益州军变),有一定历史价值,书法亦佳。现存合阳县文管所。 游师雄墓志 宋绍圣四年(1097)刻。1949年前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交碑林旧存。正方形,边长122厘米。志文楷书,六十八行,行六十七字,张舜民撰文。游师雄《宋史》有传。师雄为张横渠弟子,绍平元年举进士,为仪州司曹参军,自绍平迄元祐,二十余年皆在边帅幕府。其墓志所记,对研究宋与西夏战守这事极有价值。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折可存墓志 北宋。1939年出土于府谷县杨家沟折氏坟园,后移至府谷古城千佛洞。青石质,正方形,边长70厘米。楷书二十七行,行二十八字。文中记折氏身世,有其擒捕农民军首领宋江、方腊事,可补史书之阙,为史家所关注。 杨从仪墓志 宋乾道五年(1169)刻。原存于城固县丁家村南杨从仪墓前亭内,“文革”中残为五段,近年经粘接复原,藏于城固县文化馆。志石为长条形,高228厘米,宽108厘米,厚20厘米。额篆书“宋故和州防御使提举台州崇道观安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食实封一百户杨公墓志铭”。志文楷书,四十一行,行一百二十字,共四千多字。袁勃撰文,李昌锷书,王椿篆额,王杰镌字。杨从仪为南宋抗金名将,追随吴玠、吴璘屡立战功,惜《宋史》未为立传。此志可补史之阙。 张春墓志 清康熙三年(1664)刻。1945年出土于大荔县东七乡观音渡村。正方形,边长66厘米,楷书,三十七行,行三十八字。王四服撰。张春为明朝监军,崇祯四年大凌河之役中被俘,宁死不屈,皇太极壮其义节,不忍杀害。在北国被拘十年,艰苦备尝,至死未降。清初其子请归葬其父,朝廷允之。张春为明末“苏武”式人物。清史记有其兵败被俘之事,却未载其宁死未屈之状,此可补阙。墓志现存大荔县文化馆。 王鼎墓志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1967年出土于蒲城县贾曲乡忽家村王鼎墓中。志石为长方形,现存前二石,各长95厘米,宽30厘米。额篆书“皇清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子太师东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南书房行走军机大臣赠太保谥文恪祀贤良祠蒲城王公墓志铭”。志文楷书,存四十八行,行十八字。穆彰阿篆盖,卓乘恬撰文,祁嶲藻书丹。王鼎及穆、卓、祁均为清朝重臣,《清史稿》皆有传。现存蒲城县博物馆。 王容溪妻魏氏墓志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刻。1967年出土于蒲城县贾曲乡忽家村王容溪墓中。失盖。志石方形,边长74厘米。楷书,三十二行,行三十三字。陈官俊撰,林则徐书,姚元之篆盖。墓志撰、书者及篆盖者均为清朝大臣,《清史稿》皆有传。同时出土的王容溪墓志(仅存一石)为王鼎撰,杨振麟书,陈官俊篆盖;王鼎之父王丽亭墓志(盖佚)为卢荫溥撰,姚文田书,英和篆盖。卢荫溥、姚文田、英和亦均为清朝大臣,《清史稿》皆有传。现均存于蒲城县博物馆。 刘古愚墓志 清光绪三十年(1904)刻。原存咸阳县天阁村,现藏咸阳市博物馆。志石为两方,均为正方形,边长87厘米,第一石厚8厘米,第二石厚12厘米,二石文字相接。额篆书“圣清徵士咸阳刘古愚先生墓志铭”。志文楷书,共七十二行,行四十四字。李岳瑞撰文,宋伯鲁书丹并篆盖。论及维新变法,世称“南康北刘”(于右任语)“康”指康有为,“刘”即指刘古愚。刘古愚《清史稿》未为立传,此可补史之阙。 胡景翼祖母吴氏墓志 民国四年(1915)刻。此石未置于吴氏墓室,原存胡景翼家祠,1985年移至富平县文管所保存。正方形,边长59厘米,楷书,二十九行,行三十字。张鹏一撰文,高树基篆盖,寇遐书丹。此志记述清同治时“陕回”(陕西回民起义军),“豫捻(张宗禹所率之西捻军)在东府的活动。同时记述光绪四年陕西大饥,吴氏“采藜藿充朝饥”及次子幼弱,为狼所噬之事,颇有价值。寇遐书亦可观。 董振五墓志 民国九年(1920)刻。共十块,各长67厘米,宽33厘米,厚8厘米。于右任撰文并书,刘守仲篆盖,邓宝山题签。志后附岳西峰书《哭振五诗》二首。其中四块志文磨损难识,幸有全拓存世。此志系研究民国初年陕西、特别是关中地区军事政治斗争的重要资料。富平刘应文、樊鼎新镌字。现存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