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册书刻石 唐贞观十四年(640)刻,1973年9月富平县吕村李凤墓出土。长方形,薄身,长75厘米,宽36厘米,厚12厘米。面刻楷书十二行,行十字。此刻石内容是唐太宗李世民册封刑部尚书彭城县开国公刘德威第二女刘氏为虢王妃的册书。此册书刻石与其它四块刻石在书法上如出一人之手,字体严整,刚劲挺拔,有欧体风格。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段志玄碑 唐贞观十六年(642)刻。原存礼泉县昭陵乡庄河村北段志玄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为螭首,身首高334厘米,下宽105厘米,厚35厘米。额篆题“大唐故右卫大将军杨州都督段公之碑”。碑文楷书,三十二行,行六十五字。碑中部以下文字凿损较甚。段志玄为唐初大将,两《唐史》均有传。此碑未见撰书人姓名。然其书法方整,于正书时作一二笔隶书,显系六朝遗风。 宇文士及碑 唐贞观十六年(642)刻。原存礼泉县北屯乡西页沟村南宇文士及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为螭首,身首高295厘米,下宽104厘米,厚32厘米。额题四行,行四字,但存界格,字已不辨。碑文楷书,三十三行,中部以漫泐无文。宇文士及为宇文化及之弟,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附马,投唐后,以功封新城县公,妻以寿光县主。太宗即位,为中书令。两《唐书》均有传。虽书者姓名不详,其楷法峻整,亦有可观。 皇甫诞碑 唐贞观于七年(643)刻,(据《碑帖叙录》推断),原立于长安县鸣犊镇皇甫诞墓前,宋元祐间移入西安碑林。螭首,身首一体,通高260厘米,宽96厘米。碑额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十二字,碑文楷书二十八行,行五十九字,文首镌“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上柱国黎阳县开国公于志宁制”,文末题“银青光禄大夫欧阳询书”。碑身明代地震中已断裂。断裂处及下端有二百多字漫漶不清。皇甫诞因争权斗争被杀,其子皇甫无逸为纪念其父而建此碑。此碑书法险劲挺拔,结构严紧,且秀丽妍润。历来被书法爱好者当作学习楷书的范本。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魏征碑 唐贞观十七年(664)刻。现仆于礼泉县昭陵乡魏陵村北五凤山魏征墓前。碑首雕蟠桃纹,与昭陵现存诸碑均作六螭下垂迥异。身首高370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文已磨灭无存。魏征为初唐名臣,生前深受太宗宠信,死后葬仪异常隆重。《旧唐书·魏征传》谓魏征卒后,“帝亲制碑文,并为书石”。可知魏征碑文为唐太宗撰并书。然据《新唐书》本传载,太宗尝因小人毁矩,不悦魏征“而仆所为碑”;辽东之役后,又因怀念魏征而“以少牢祠其墓,复立碑。”此碑当为太宗树而令仆,仆而复立者。《金石录》云:“唐魏郑公碑。太宗御制并行书。贞观十七年正月。”赵氏能详其书体及立石年月,是宋时碑尚有文也。宋以后未见著录。 孔颖达碑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刻。原存礼泉县烟霞乡袁家村西孔颖达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蟠首方趺,身首高347厘米,下宽108厘米,厚35厘米。额篆书“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于志宁撰文,楷书,三十五行,行七十六字。碑趺榫口两侧均刻有字,其中左侧十八字,右侧二十二字,楷、草、行书相杂,似镌碑随意所刻。碑面凿损特甚,字多残缺。此碑世传为虞世南书,细检原石,首行“于志宁字仲谧撰”以下十八格全空,可知无书者姓名。但笔势遒美,盖善虞书者所为也。孔颖达两《唐书》均有传,碑中所记,可以补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