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仁寺碑 《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贞观三年十二月癸丑诏为义士、勇夫陨身戎阵者各立一寺。于是立昭仁寺于邠州(豳州)破薛举处。据此,《雍州金石记》认为此碑立于贞观四年(630)。碑高393厘米,宽150厘米。碑额篆书“大唐豳州昭仁寺之碑”九字,碑文楷书,朱子奢撰文,四十行,行八十四字,无书者姓名。对此各金石著作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是虞世南书。碑文主要记述李世民于武德元年八月率军战败薛举、薛仁泉的功绩。碑阴为宋代欧阳修撰文、张淳书的题记。此碑书法劲秀俊逸,又有圆腴之致,笔迹端正,结体严密,刻工精美传神,是初唐瘦劲书风的典型之作。现藏长武县昭仁寺。 九成宫醴泉铭碑 唐贞观六年(632)刻,立于麟游县唐九成宫。碑螭首方趺,上部断裂。高310厘米,宽120厘米。圭形碑额刻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碑文楷书,二十四行,行五十字。魏征撰,欧阳询书。碑左侧刻宋元丰间各家题名,右刻宋绍圣及明正德、嘉靖间各家题名。此碑系欧阳询晚年之佳作,书体秀劲,圆润,一笔不苟,楷中多带隶法,为欧书中上品,素为历代所重视,称楷书第一。因历代捶拓者甚多,碑文磨损严重。宋代以来曾几次开凿,或过肥,或过瘦,渐离欧书的本来面目。现存北宋拓本当为最佳拓本。碑仍存麟游县新城南唐九成宫遗址。
张琮碑 唐贞观十三年(639)刻。原在咸阳县双照村西北萧何庙东南,1940年移入周陵中学,碑身、碑首分嵌于壁上保存。1963年碑身移存咸阳市博物馆,碑首仍在周陵中学。碑螭首方趺。身高182厘米,上宽87厘米,下宽99厘米,厚29厘米,碑首高85厘米,碑趺高40厘米,通高307厘米。额篆书“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张府君碑”十二字。碑文楷书,三十行,行六十字。于志宁撰,无书者姓名。然笔法颇似褚遂良。 温彦博碑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原存于礼泉县烟霞乡山底村前温彦博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为螭首,身首高342厘米,下宽111厘米,厚37厘米。额篆题“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虞恭公温公之碑”。岑文本撰,欧阳询书。碑文楷书,三十六行,行七十七字。碑下部断裂,字多磨灭。此碑为欧阳询最晚年之作,观其楷法精妙,字字风骨整竣,神采奕奕,确系唐碑上品。温彦博两《唐书》均有传,碑叙其历官甚详,可补史传之阙。
智该法师碑 唐贞观十三年(639)刻,1979年3月在长安县终南山天子峪村发现。碑高195厘米,宽104厘米。碑额刻蟠螭纹,篆书“大唐故智该禅师之碑”九字。碑文楷丰三十一行,行六十七字。弘福寺明浚制文,普光寺沙门明解书。文记智该法师的生平及在隋、唐两朝受到厚遇的事实。此碑字体结构严谨,秀丽大方,融合北魏以来书法特征,与同时代的褚遂良书法风格有相近之处。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于孝显碑 唐贞观十四年(640)刻。清道光三年(1823)由富平县西乡出土,建国前由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收藏。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碑为螭首方踱,高212厘米,宽70厘米。楷书,二十九行,行五十八字。额篆书“大唐骑都尉濮阳县令于君之碑”。无撰书人姓名。字颇似虞世南,间用隶体,楷法精整。碑阴刻清卢坤跋文,记出土情形。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