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愍王李承乾碑 唐开元二十六年十二月四日(739年1月17日)刻。原存于礼泉县烟霞乡马寨村西南李承乾墓前,1975年发现,移入昭陵博物馆。碑首仅碑身上端残缺。残高152厘米,下宽105厘米,厚29厘米。碑文篆书,十五行,行存字不等。李承乾为唐太宗长子,贞观九年立为太子,十七年废为庶人,十八年死于黔州,开元二十四年追封为恒山郡王,谥曰愍。李承乾,两《唐书》均有传,此碑可与传互补。 唐俭碑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重刊。原存于礼泉县北屯乡西页沟村东南唐俭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360厘米,下宽120厘米,厚34厘米。额隶书“唐故特进莒国公唐府君之碑”。碑文楷书,四十行,行八十五字。碑上端部分文字尚为清晰,余多磨泐难识。此碑无撰、书者姓名,然书法轻圆秀劲,卓然名家。唐俭为唐初名臣,两《唐书》均有传,碑中所述,可以补史。 隆阐法师碑 唐天宝二年(743)刻。螭首龟座,首残缺,座缺龟头,通高250厘米,宽94厘米。碑文行书三十四行,行六十五字。无撰者姓名。从碑文内容看,此系温国寺(原名实际寺)主思庄为其师原实际寺主怀恽法师立。此碑书法俊秀,结体遒美,笔法颇似王羲之行书。碑阴附刻宋篆书大家郭忠恕以古文、篆、隶字体写的《阴符经》。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石台孝经 唐天宝四年(745)刻,原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天祐元年(904)迁至尚书省之西隅(今西安市社会路)。北宋元祐二年(1078)迁至府学,即今西安碑林。竖方形,以四石合成,上有云漫山岳的华冠,下有三层石台,因所刻为《孝经》故名“石台孝经”。通高535厘米,面宽130厘米。华冠下为方形碑额,四面碑额两边各刻浮雕瑞兽。正面碑额刻皇太子亨篆书“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十六字。碑身为细质青石,色如墨玉,光亮鉴人。碑文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训注并书写的儒家经典著作《孝经》,均为隶书。第四面后半部分镌刻参与修建的人名,以及竣工后国子祭酒李齐古的奏文和玄宗御批,除御批为行书外,余皆作楷书。此碑书法工整,秀美多恣,在唐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三层台阶式的青石碑座,四面布满线刻蔓草和瑞兽,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此碑造型别致,雄伟壮观,无论书法艺术还是雕刻艺术,都是唐碑中最华丽、最高大的一通。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多宝塔感应碑 唐天宝十一年(752)刻,原立于唐长安城安定坊千福寺(今西安西关),北宋时移入西安碑林。螭首龟座,通高285厘米,宽103厘米。圭形碑额刻有隶书“大唐多宝塔感应碑”八字,碑文楷书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由岑勋撰文,徐浩隶额,颜真卿楷书。文记佛教天台宗和尚楚金禅师创建多宝塔经过及唐玄宗资助修建和楚金禅师死后监护其丧事等。碑阴刻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草堂寺和尚飞锡为纪念楚金禅师所撰碑文,由吴通微楷书。颜真卿是唐代名臣,更是书法名家,此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所书,书体端正俊丽,无一懈笔,向来是学习楷书的范本。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杨珣碑 唐天宝十二年(753)刻,现存扶风县建和乡石碑村西小沟边。碑为螭首方座,座下刻瑞兽浮雕。碑通高667厘米,其中碑身高318厘米,宽219厘米。额篆书“弘农先贤积庆之碑”八字,碑文隶书二十六行,行五十七字,由唐玄宗李隆基御制御书,皇太子李亨篆书碑额。杨珣为杨国忠之父,死于开元五年,追封为郑国公,并立此碑。此碑书法可与《石台孝经》媲美。碑阴有宋绍圣二年题名。 大福和尚碑 唐宝应二年(763)刻,立于蓝田县厚镇乡唐空寂寺。后寺毁碑存,清末发现。通高500厘米,宽120厘米,厚30厘米。螭首龟座,碑额篆书“大唐故大福和尚碑”八字。碑文行书二十一行,行六十字。尚书主客员外郎陆海撰文。安国寺沙门惟嵩书,比丘实悟刻字。文记大福和尚的生平事迹等。碑阴有线刻佛像,还刻有渭南、蓝田两县划地给空寂寺的告示及七十多个立碑人的姓名。此碑首雕刻玲珑剔透,书法萧洒自如,大有李北海笔意。现藏蓝田县水陆庵。 臧怀恪碑 唐广德元年(763)刻。原存三原县陵前乡三家店村。颜真卿撰并书,李秀岩篆额,额书“唐故东莞臧公神道碑”。碑高467厘米,宽124厘米。碑文楷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八字至六十四字不等。王昶《金石萃编》以颜真卿署衔证之立碑时间应在大历三年之后。此从杨震方《碑帖叙录》。此碑书法伟劲,不减其他著名颜碑。文记臧怀恪参与抵御突厥等事,可补两《唐书》之阙。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争座位稿 唐广德二年(764)刻。颜真卿书。系致定襄王郭英乂之尺牍稿本,又名《与郭英乂书》。因就内容而言是为争座位,故又名《争座位帖》。字体正雅,圆劲苍古,与《兰亭》并称行书双璧。由于历来有名,刻本有数十种,而刻工最佳,年代最早者,现存西安碑林。此石高152厘米,宽81厘米,分二截书,上截三十二行,下截三十二行,旁添二行。因为未誉清的草稿,所以刻石上保留了涂改的字迹。全篇书法气势充沛,劲挺豁达,豪宕激越,恣势飞动,是一篇极佳的行草作品。刻石背面镌宋代梦英和尚写的《抄高僧传序》。或以为宋代重刻,因无可靠证据,姑依《碑帖叙录》仍为广德二年刻。
郭氏家庙碑 唐广德二年(764)刻,此碑原在清西安府布政司署中(今西安市社会路)。螭首,通高371厘米,宽126厘米。碑额为唐代宗李豫隶书“大唐赠太保兴国贞公庙碑”十一字,碑文楷书三十行,行五十八字,颜真卿撰文并书。是唐代名将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修建家庙时立,文记郭子仪家世和官爵武功,虽相当剥落,但雍容朗畅。碑阴分上中下三部分,以行书刻郭子仪兄弟子孙的官职姓名,共三十四行。据《金石录》亦颜真卿所书。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