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章主要记述各类石刻文字。 石刻文字中出现最早、数量最多的是碑碣。碑碣是古代对各种碑刻的总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秦石刻《石鼓文》,旒出土于陕西宝鸡。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上发现的“左司空“等刻石,是我省境内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东汉以来,立碑成风,隋唐时期,至于极盛。关中历来为京畿之地,遗存的碑刻甚众。宋代于故都长安建立碑林,以致名碑荟萃,中外闻名。千余年来,虽历经沧桑,我省各地仍保留下了大量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有汉《苍颉庙碑》、《仙人唐公房碑》及《曹全碑》,晋《司马芳碑》,前秦《邓太尉碑》及《广武将军碑》,唐《孔子庙堂碑》、《大唐三藏圣教序》、《温彦博碑》、《多宝塔碑》、《玄秘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及《开成石经》等。这些碑刻不仅各自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不少碑刻艺术价值很高,堪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石刻文字中藏量仅次于碑碣的是墓志。西安碑林收藏的西晋泰始四年(268)《夫人天水赵氏墓碑》及永平元年(291)《管氏夫人墓碑》等,虽保留碑形并自称墓碑,但形体极小而埋于墓中,被钛为是在当时严禁树立墓碑的背景下,由墓碑到墓志的一种合理的演变形式,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墓志。石刻墓志到北魏时期逐渐趋于定型,而西安碑林现存“鸳鸯七志斋”藏石,则是我国目前藏量最多的北魏墓志。建国以来,伴随工农业基本建设,全省各地陆续出土了一大批各个时期的墓志。其中数量最大的隋唐墓志,仅西安碑林就收入近千石。这些墓志不少出于名家之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塔铭是专为死去的寺院僧徒及佛教徒刻立的,它显然不像墓志那样必须埋于墓中,而可以以碑形竖于塔前或嵌于塔上,但其性质和墓志相同,故本书一并归入墓志。许多塔铭,不仅雕工精致,书艺极高,也是研究佛教史的珍贵资料。 摩崖即摩崖刻石,多为于事发之处磨崖镌石以记其事。我省摩崖主要遗存于陕南、陕北。陕南汉中地区的褒斜道石门石刻,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有名的摩崖石刻。它不仅为研究古代交通史和水利工程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则是我国东汉、北魏和南宋时书法艺术的珍品。此外,榆林红石峡、安康万寿寺以及西岳华山等地遗存的历代摩崖石刻,亦因其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而受到人们重视。 经幢是古代的一种宗教石刻,创始并盛行于唐。幢身多作八棱、六棱、四棱形,除雕刻各种图案和佛像外,主要是镌刻佛经,故称为“经幢”。所刻佛经常见的是《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我省经幢现存有近百件,多数为唐代遗物,其中以现存于西安碑林的《梵汉合文陀罗尼经幢》最为著名,其上刻尼泊尔文与汉文对照的经文,是中尼两国人民悠久友谊的象征。现存于礼泉县赵镇的唐广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作圆筒状(俗称“石鼓”),在经幢中亦别具一格。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