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陵石狮 置于咸阳市韩家湾则天皇后之母杨氏顺陵陵前。雄、雌狮各一。其中雄狮最为威武,高305厘米,长345厘罘,宽100厘米。躯体硕大,圆眼突出,张口龇牙,巍然屹立,气势雄强,为唐代各陵中最大而具有代表性石刻之一。杨氏死于唐高宗咸享元年(670),初赠晋国夫人,葬以王礼。武后即皇帝位后,于光宅元年(684)追封其母为魏王妃。永昌元年(689),又追尊其母为忠孝太后,改墓名为明义陵(或称顺义陵),天授元年(690)再追封母为孝明高皇后,改明义陵为顺陵。 桥陵石人 置于今蒲城县金炽山唐睿宗李旦桥陵前朱雀门外石马大道东西两旁,为立像,共十对。高约220厘米。头戴龙冠,双眼圆睁,面阔,长须,身着宽袍袖,手柱长剑,表情肃穆恭谨,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陵前石人又称“翁仲”。睿宗葬于开元四年(716),此石人与陵前其它石刻当刻于葬仪之前。 桥陵石狮 置于桥陵前。高105厘米,长130厘米。呈蹲态,头部硕大,胸部突起,前肢直挺,肌肉丰满,神态雄壮,比例匀称,具有唐代盛世雕刻艺术所独具的雄浑博大瓜格。
桥陵天禄 置于桥陵前。高318厘米,长330厘米。头平直向前,嘴略张开,一角直竖于头顶端,前肢两旁接颈部处长有展开的双翅,上雕云纹。腹部以下凹入的石面,亦雕云纹。四肢粗壮,勇猛有力。
石羊 盛唐时刻,1991年4月18日西安灯泡厂南侧基建时出土。高96厘米,长82.5厘米,宽38厘米。底座长、宽同羊体,高30厘米。系利用一块见方的青石,精雕细凿而成。从羊的颈部开始,羊体采用稀疏粗犷而又流畅的阴刻线条,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遍身茸毛的质感。石羊抬头,直颈,双目明亮,鼻孔翘突,嘴紧闭,双角卷曲深度大,双耳贴额。静卧,温顺安祥。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镂空石马像 唐。1955年兴庆宫遗址出土。高66厘米,宽10厘米。这是在一块石板上镂空雕刻的两匹带翅的神马中的一匹。石马在云海大浪中飞奔,英姿焕发。构图新颖,简洁明快。系唐代兴庆宫建筑装饰构件中的珍品。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老君像 唐。原置于临潼骊山老君殿中,系华清宫朝元阁内遗物。高190厘米,宽145厘米。传说为西域著名雕刻家亢伽儿所刻制。像正襟危坐,慈祥端庄,身强体健,雍容大度。座为三层,上层为长方形,略有残缺;中为正方形,四面刻有莲花图案,莲瓣丰满;下层为牡丹花,富丽圆润。老君即老子。唐王朝建立后,自认是老子后裔,崇信道教,封老子为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九年(741),令诸州置玄元皇帝庙并崇尚玄学。此像为盛唐遗留于世的佳品。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鸠摩罗什舍利塔 雕刻年代不可考,从其创作手法和风格看,应是唐代的作品。现存户县草堂寺。塔用大理石雕琢而成,高230厘米。八面二十层。下层为浮雕山状的须弥座;三层云台,填饰蔓草花纹;云台上为八角形龛,龛前刻有门,左右刻格子窗;上覆四角攒尖形座顶,顶端作宝珠形。层顶上刻有线画佛像,整个形体别致,雕琢精致。塔身各层石色不一,有砖青、玉白、乳黄等色,故俗称“八宝石塔”。塔有题刻铭文:“鸠摩罗什之舍利塔”。草堂寺是鸠摩罗什讲译佛经的地方。鸠摩罗什出生于龟兹,是印度著名僧人,“三论宗”的创始者。后秦姚兴弘始三年(401),到长安传教,住逍遥园(即今草堂寺)中,主持佛经译场,并和姚兴及沙门多人翻译佛经。译出梵文经典97部427卷,为我国用汉文大量译经之始,是玄奘之前译经成果最显著的人物。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鸠摩罗什园寂后,葬于逍遥园,草堂寺被视作中国佛教三论宗和诚实宗的祖庭。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