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和仁造像 隋开皇十五年(595)造于耀县五台山,呈碑形,高120厘米,宽46厘米,厚26厘米。阳面一龛内为一佛二菩萨二僧。左侧上部一龛内雕普贤菩萨与二僧,龛下分三层,第一层为二护法狮面对一炉,二、三层为并排线雕的供养人。右侧上部一龛内雕文殊菩萨二僧,龛下部分与左侧同。最下面是造像铭,有开皇十五年四月□□日造讫之语。书为楷体,猷劲有力。现存耀县药王山碑廊。 提篮观音立像 1963年出土于陕西蓝田县孟村,像高43.5厘米,宽15厘米。观音头戴宝冠,顶梳高髻,胸前饰缨珞,臂腕戴钏左手提篮,右手执杨柳枝,神态自然生动。雕刻手法和衣褶的安排都富有装饰性。雕工细致玲珑,刀锋犀利明快,特别是莲座左右雕刻的护法小双狮,气势轩昂,造形更为生动别致,是隋代小型雕刻中不可多得的作品。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黄花石观音像 1963年出土于陕西潼关县老虎村,像为圆雕立像,通高103厘米,宽29厘米。观音头戴宝冠,左臂下垂,持净水瓶,右臂上曲,手握荷蕾。头后作桃形背光,中间雕刻覆莲。壁间衣带垂披座上,颈部饰莲珠纹项圈,足踏覆钵式莲座方台,台上角雕二蹲狮,雄健威武,生动逼真。观音像肌肤饱满,面容丰润,表情温和恬静,衣着轻柔适体,富有质感。比例匀称雕工细腻,亦是隋代造像中的精品。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永康陵蹲狮 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永康陵之物。高212厘米,长182厘米,宽85厘米。狮呈三角蹲势。胸部肌肉突起,前肢挺立;颈项部披长毛,状如尖形叶片;尾端呈三叉形;颚下有三卷尖形髯;胸前为涡状卷毛。雄健威武。据《旧唐书·高宗本纪》载,武德元年六月“己卯,看法驾,迎皇高祖宣简公己下神主,袝于太庙。”永康陵之建,当在武德年间(618—626)。现仍置于三原县东北永康陵前。 献陵石犀 唐高祖李渊献陵前之物。高238厘米,长357厘米,宽115厘米。身躯硕壮,高大,披麟甲,头长一角,双目出神,四肢挺立,坚实有力。据《唐书》,有国外向唐进犀牛之说。在石犀的三前足底板上刻有“□祖怀□之德”数字,当是“高祖怀远之德”。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献陵石虎 唐高祖李渊献陵之物,成对列在陵墓四门之内。高205厘米,长253厘米,宽102厘米。虎四肢挺立,头大尾长,双眼圆睁。前、后腿腰处的棱角线,表现了虎身躯的强劲和肌肉的柔韧感。虎的两颊似在颤动,如发怒吼。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贞观九年(635)冬十月庚寅葬高祖太武皇帝于献陵。”南陵陵墓石刻当造于贞现九年前后。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昭陵六骏 唐代六匹骏马(什伐赤、青骓、特勒骠,飒露紫、拳毛、白蹄乌)浮雕石刻。原列于昭陵北阙。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武功,将征战所骑上述六匹战马雕刻上石,陈列于醴泉县昭陵陵后。相传马的图样是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 六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简炼明确的造型,圆熟、浑厚的手法,栩栩如生地突出了马的性格和六骏在战阵中的不同遭遇,同时表现了初唐写实性强的艺术风格。六骏中“飒露紫”、“拳毛”在1914年被美国人运走,现藏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骏在1918年即将被盗运时因当地人阻止未遂,先存放于陕西省图书馆,后移至西安碑林,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