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石窟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的产物,它结合中国民族形式的窑洞、崖墓创造出来,一般开凿在深山崖沟的清静之处,远离尘嚣。故我省发现的306处石窟,大多分布在陕北地区和渭北山区,其次在陕南的秦巴山区。陕西的石窟寺始凿于北魏,盛行于唐,至宋金元明清,代有遗存。从造像形式上看,以常见的石窟造像为主,还有部分摩崖龛像及摩崖造像,其中以唐初建造的彬县大佛寺石窟艺术成就最高,最为著名。而现存的洛川寺家河密教石窟及延长七里村道教石窟等,则反映了我省石窟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石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所在,遗存了大批石刻珍品。本章所谓的“石刻”主要记述石刻造型,石刻文字将f下章中分类另述。石刻造型中最为常见的圆雕和浮雕,本章标目中称为“石雕”,而在我省石刻造型中颇具特色的“东汉画像石”和“石椁线刻”,则分别体现了平雕和线雕这两种石刻技法的高超水平。 遗存在我省的石雕,主要是陵墓前置物与各类石造像。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前的石雕群,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纪念碑式巨作。闻名中外的“昭陵六骏”以及乾陵、顺陵前的雕刻作品,新鲜生动,气魄壮伟,是“大唐雄风”的真实写照。同这种陵墓石刻的题材、表现技巧与艺术风格相异的,就是各类石造像,主要是佛教造像。我省这类造像与前述石窟造像同源于北魏,盛行于唐代。其突出特点是不再依托石壁,而是可以移动,其中以碑形造像(即造像碑)最具特色。这类造像多数恰恰遗存于石窟寺罕见的关中地区寺庙里,仅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精品就有近百件,而以北魏的“皇兴造像”、“景明造像”以及唐代的“虚空藏菩萨像”与“白玉残菩萨像”等尤为珍贵。 东汉画像石是东汉墓室遗存的石刻画像。这些画像除直接反映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画面外,车马、狩猎及神话故事也是应用最多的题材。我省东汉画像石多为建国以后新发现,主要分布在陕北的绥德、榆林、米脂、神木一带,早期发现的精品多由西安碑林收藏。它的出土,填补了从茂陵霍去病墓石雕群到赫连勃勃大夏石马五百年间陕西地区石刻艺术的空白。 我省的隋唐墓室中,常有石刻线画出土,其造型十分精美。这种石刻线画多在石椁四壁及墓门,可以说它是东汉画像石的另一种发展形式。这些画面题材丰富,有人物花鸟,也有装饰图案,造型生动,手法简洁,其线条细如发丝,弯似曲线,充满了“画味”。其中以唐初李寿墓和乾陵永泰公主墓中的雕刻数量最多,最为精湛。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