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神德寺塔 位于耀县县城北一华里的槐林堡南崖畔,宋代建筑。袢德寺在北魏时(471—556)名龙华寺,隋仁寿年间(601—605)因阁内塑有弥勒大佛像一尊,故名为大像阁。唐代改大像阁为神德寺。宋代修建砖塔,宋代宣和时金兵南侵,寺院建筑毁于战火。金代章宗承安年间(1196—1200)重建佛寺,并更名为明德寺。明代嘉靖二年(1523)知州赵时为了纪念范仲淹在耀县的功绩,改寺院为文正书院。该寺屡建屡废,现仅存砖塔一座。
神德寺砖塔为仿木楼阁式结构,八棱九层,通高28米,底层每边长31.5米。塔门向东,高2、宽1.26米,青石作门楣上线刻一佛二菩萨,门框南北两面分别线刻持箭和剑天王。 神德寺塔塔檐为两出跳,每面有九朵斗栱、檐上用砖叠涩收分。塔体每面三开间,用砖砌出隐柱,柱间有阑额。塔底层正西有一假门,宽1.26米,进深0.69米。塔体的二、四层正南、正北面各有一假券门洞,第三、五层正东、正西面各一假券门洞,券门洞的两侧各有横格式假窗一个。塔体隐柱、阑额、假窗均涂土红色。塔刹不知毁于何时。塔空筒状,无木楼梯。 香积寺塔 位于礼泉县薄太后村东南,此地原有香积寺,因在薄太后村,俗称“薄太后塔”,北宋时建。 香积寺塔为七层,四方形,仿木结构楼阁式,通高27.618米,向东南方向倾斜,偏离垂直中心线42.2厘米。塔身底层较高,每边长6.5米,南北各有一券门,宽1.25、高3.03米。塔壁厚2.15米。塔自第二层以上,各层四面均砌出砖柱和平座、栏杆。每层塔檐均以叠涩砖挑出,檐下出斗栱。塔的内部为空筒形式,第二到第四层各面相错辟券门,五、六、七层则四面辟券门。塔刹不知毁于何时。 1985年8月至1986年5月,陕西省文物局拨款13万元对香积寺塔身各层用铁箍加固,修补塔檐,券门,加固了塔基及海漫散水,恢复了塔内木楼梯和塔檐各角风铃。 泰塔 位于旬邑县城内北街路的旬邑中学校院内,建于北宋嘉祐四年正月(1059)。塔为七层,八棱形仿木楼阁式结构,通高56米。塔身一层较高,南北各辟一券门,有楼梯可登塔顶。一层塔檐下有枋木斗栱,叠涩出檐。在二至七层塔檐上有平座栏杆,下为两出跳仿木斗栱,每面均为三开间,用砖砌出隐柱,柱间有阑额。二层塔身,四面正中间各辟一券门洞,门洞两侧各有横格棂窗或球形菱花格子假窗;三层至七层塔身各面的券门洞,与二层的作法相同,位置依次相同。各层塔檐的檐角饰螭首,系铁铃。塔刹为石质,是50年代维修时重新制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