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殷高宗命,传说之词也。灞河一水,虽不若江、淮、河、汉之巨,无舟楫不能济,则一也。乾隆前,汝河口上流两岸石嘴,造有铁锁桥,以济行人,名日“六郎桥”。年湮代远,无石刻可查,不知“六郎”何神?乾隆后,人烟日多,山地渐渐开垦,暴雨、暴水、沙土将河填高,石嘴湮没,“六郎”桥化为乌有,而河如故也。道光十年,胡振海、刘永和、陈椿、赖登云等,捐资造舟。道光二十六年,先祖建巷与匡大经等,续捐造舟,而置业收稞,盖未闻也。同治五年,先本生父成章、先父庭有,继先志,邀集首士,将公渡余资,买魏学义山地。光绪年间,买田福仁水田,刘在榜、田福发山地,施业回家;先本生父成章、善士柴元吉、曾正榜、李应来是也。嗣后,来往行人无裹足之忧。古圣王之善政于是乎在士君子,济人利物之事,亦于是乎在矣。 值年轮流经理首士丁 震 等(略) 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三月谷旦立 (黄岑楼撰 丁晓钟书) “以彰厥善”碑,立于魏汝区兴隆乡灞河垭子。该碑较全面的记述了当地群众历代捐资,兴办桥渡, “以济行人”的情况;为加强渡船管理,还公议船规十条 ,镌刻在石碑背面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