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太平塔 在岐山县初级中学(太平寺旧址)内,系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呈八角形,八层,通高28.2米。自第二层起,每层都隐出假窗及栏杆,每层檐下均饰以五铺作出双抄的斗拱。除第二层饰有平座外,以上各层均饰假平座。由于整个塔身斗拱繁密,显得特别秀丽。据塔旁石碑记载:太平寺“建自唐元和七年,至宋元祐三年建塔,名曰太平塔”。据专家鉴定,此塔是关中地区尚不多见的标准宋塔。建筑工艺高,抗震性能强。九百年来,屡经地震,而此塔至今作为岐邑之表望,游客之所观瞻而巍然耸立。惟近年塔身稍倾,塔刹稍有剥蚀。经过整修,完好如初。 第二节 周公庙古建群 周公庙创建于唐代。历代屡经重修、扩建、增建,逐步形成一组古建群。现存古建38座128间。兹简记其重要者如次: 中乐楼 此楼为周公庙中院之门户。三间,面阔10.6、进深8.8米。其两侧各跨有耳室一间,面阔各2.1米。外观为歇山顶,内观为硬山七脊顶。梁架结构巧妙,建筑工艺精绝。 周公献殿 五间,面阔17.3、进深9.4米。硬山五脊顶。脊兽装配讲究,颇具特色。据旧县志记载,此殿重修于清光绪五年(1879)。 周公正殿 五间,面阔16.6、进深7.4米,硬山五脊顶。 八卦亭 在周公献殿前。平面呈正方形,边长4.9米。重檐四脊攒尖顶。建筑工艺精巧,秀丽美观。 太公献殿 在周公献殿左方,与之并列。三间,面阔10.5、进深9米,硬山五脊顶。 太公正殿 在周公正殿左方,与之并列。三间,面阔10.5、进深9米,硬山五脊顶。 召公献殿 在周公献殿右方,与之并列。三间,面阔10.8、进深7.5米,硬山五脊顶。 召公正殿 在周公正殿右方,与之并列。三间,面阔10.5、进深9米。硬山五脊顶。 以上六殿,均在中院同一平面上,为周公庙内主体建筑。据考太、召二殿始建于宋,明嘉靖十七年扩大规模,加以重修。太、召二公自此始与周公合祀。 姜嫄正殿 五间,面阔17.4、进深6.8米。硬山五脊顶。宋代创建。 姜嫄献殿 现存三间。面阔10.1、进深5.1米。五脊硬山顶。明嘉靖三十八年增建,清同治十三年重修。 以上二殿均在中院东北二台地上,基址高于中院。 后稷献殿 三间,面阔10.1、进深4米,硬山五脊顶。 后稷正殿 三间,面阔10.1、进深5.3米,硬山五脊顶。 以上二殿均在姜嫄殿西北山崖间高台上,基址窄狭局促,二殿间隔甚近。创建无考,光绪五年重修。 碑亭 在中院东北墙外。平面为正方形,边长6米。歇山九脊顶。创建无考。四檐下竖立碑石七座,时代多为晚清。 第三节 诸葛亮庙古建群 诸葛亮庙创建于元初,明清屡经重修增建。民国十八年被土匪烧毁,翌年,西北民军某部首领刘得才会同当地群众修复。1980~1983年县博图馆全面进行维修、彩绘。现将庙内重要古建简述如下: 山门 北向,三间,面阔9.7、进深7.6米。两侧各跨耳室一间。九脊歇山顶。 献殿 五间,面阔16.9、进深9.2米。硬山五脊顶。其前檐使用五间通檩,是其特点。 正殿 三间,面阔11.1、进深14米。其西侧有杨仪庙一间,东侧有姜维庙一间。三殿均为五脊硬山顶。 八卦亭 在献殿、正殿中间,平面呈八角形,边长3.3米,中心直径8米。攒尖顶。建筑工艺精巧,饶具艺术价值。 钟楼 在山门与献殿之间西侧。平面呈正方形,边长5、通高7.3米。重檐十字歇山顶。楼上悬挂大钟一口,重1350公斤,系清嘉庆十三年所铸。 鼓楼 在山门与献殿之间东侧,与钟楼左右对称。同式同大同高。 此二楼本已残破倾圯,不堪修补。县博图馆先将其绘图、录迹,然后全部拆除,照原式重建如初。 第四节 已毁古建 木牌楼 原在县城东大街,横跨街道。石基,木构,三楼。高峻宏伟。清同治三年,清廷为旌表在太平军攻克武昌时殉职的湖北布政使邑人梁星源而敕建。以其颇有艺术价值,1956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被拆毁。 大成殿 原在县城南街岐山中学(文庙旧址)内。五间,面阔17.5、进深10.2米,歇山顶。唐时创建,金末尽毁,元至元二十八年重建,明清屡经修葺,尚保持元代建筑特点。1976年秋,因大梁断裂而崩塌,遂拆除。 召公祠 原在县西南八里刘家原村,今为孝子陵乡刘家原中学校址。祠门南向,祠内中院有召公正殿、献殿各五间,均为五脊硬山顶。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十分壮观。西院有召公亭一座,重檐攒尖顶,高约8米。 此祠是清光绪二十六至二十八年所创建。时因西太后逃躲八国联军侵略驻跸西安,岐山官绅武敬亭等遂乘机奏请在刘家原村(此地据《水经注》、《括地志》等记载,乃召公采邑之所在)为召公建祠。西太后大概因在陕西逃难,不得不准其所请,并颁赐帑银五千两,支持费用。故旧时祠门上悬有“敕建召公祠”匾额。上述古建均早被拆除。惟正殿内所悬“光绪癸卯御书”之“甘棠遗爱”金字牌匾尚在,今存县博图馆。 三王庙 在祝家庄乡岐阳村西。原名太王庙,明嘉靖三十九年,附王季、文王而合祠之。此后始称三王庙。创建无考,明清屡经修葺。同治初,回民暴动时毁之。十一年重建。庙内有正殿五间,硬山五脊顶,今尚保存。献殿五间,悬山顶,有斗拱,规模宏大。“批林批孔”时被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