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私印 井相私印。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3厘米,边宽1.5×1.5厘米,厚0.6厘米。印面阴刻篆文“井相私印”四字,有边栏。 李邦私印,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高10.6厘米,宽1.8×1.8厘米,厚0.8厘米。印面阴刻篆文“李朔私印”四字。 屈相印。铜质。基本呈正方形。虎钮。虎作盘卧状。通高1.6,边宽1.8×1.7,厚0.8厘米。印面阴刻篆文“屈相”二字。 皇广明印。1972年唐村乡大唐村汉墓中出土。铜质。基本呈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0厘米边宽1.2×1.3厘米,厚0.5厘米。印面篆刻“皇广明”三字,阴阳纹相间。 姚长益印。1976年征集于南指挥乡八旗屯村。铜质。有大、小二印,合为一套。大印为空匣式,小印从侧面掀入,即为一套。以绳穿钮,则二印即可系牢,设计颇为精妙。二印均基本为正方形。大印为龟钮。通高1.5厘米,边宽1.5×1.6厘米,厚0.8厘米,印面阴刻篆文“姚长益印””四字。小印为桥钮。通高0.8厘米,边宽1.3×1.4厘米,厚0.4厘米。 上述六印,从制形、书体等特征观察,皆属西汉时期。 刘平印。铜质。正方形。龟形钮。龟作爬形状。通高1.2厘米,边宽1.3×1.3厘米,厚0.6厘米。印面阴刻鸟虫篆文“刘平印”三字。刘平为东汉彭城人,字公子,名旷,后改平。东汉初举孝廉。拜全椒长。明帝时钟离意荐之,拜议郎。永平间累官宗正。 刘之勃印。玉质。方柱体。高4.4厘米,边宽2.4×2.4厘米。印面文阳篆书“刘之勃印”四字。顶刻一“讳字”。此为明人刘之勃姓名印。于范家寨乡刘家沟村刘之勃墓中出。 安候印。玉质。方柱体。高4.5厘米,边宽2.5×2.6厘米。印面阴文篆书“安候”二字。顶刻一“字”字,为刘之勃之字印。 安刘图书印。玉质。方柱体。高3.6厘米,边宽3.3×3.2厘米,印面阳文篆书“安刘图书”四字,顶刻一“号”字,为刘之勃之号印。 官印 五威司命领军印。1983年4月出土于柳林镇屯头村。距地表深约2米。银质。正方形。龟形钮。龟四肢直立,龟纽高1.45厘米。印面阴刻篆文“五威司命领军”六字。据此印形制及印文字体特征观察,为王莽时期。印文所记官职为五威司命之,官属是王莽始建国六年为更换皇室印绶而设立的临时官职。其职位很高,秩比在二千石以上。 军司马印。1974年由县农副公司铜库征集。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2.1厘米,边高2.4×2.4厘米,厚0.9厘米。印面篆刻阴文“军司马印”四字,书体有力。军司马为武职,秩比千石,为东汉之物。 别部司马印。1958年长青村化原出土。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2.5厘米,边宽2.55×2.55厘米,厚1.3厘米。印面篆刻阴文“别部司马”四字,书体豪放。此官职为大将军之属官,类似后代的独立营,为东汉末至三国时期。 诏假司马印。与别部司马印同时出土。铜质。正方形。桥形纽。通高2.55,边宽2.55×2.55厘米,厚1.5厘米。印面篆刻“诏假司马”四字,阴文,篆势雄劲。此官职为诏拜的暂代之职,为“诏军假司马”之省称,其秩比为六百至八百石。为东汉至三国时期。 义军都统之印。铜质。正方形。长方梯形钮。通高4.4厘米,边宽6.2厘米。厚1.4厘米。印面阳文篆书“义军都统之印”六字,印体上侧刻“义军都统之印”六字,印背右侧边款“东行部造”,左侧边款“正大二年三月日”。即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 凤鸣驿蘸之印。铜质。正方形,长方体形钮。通高5.1厘米,边宽5.1厘米,厚1.5厘米。印面阳文篆书“凤鸣驿蘸之印”六字,印背右侧边款两行“行中书省发”、“至元四年十一月日”,即元惠帝至元四年(1338)。左侧边款两行“监造官王斌”,“铸印匠武诠”。此印为凤翔古驿站“凤鸣驿站”之印。苏轼于北宋嘉祐年间任凤翔府签书官判时写有“凤鸣驿记”为凤鸣驿增添了光彩。元明代因袭为“凤鸣驿”,驿比站,“蘸”应通作“站”。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