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汉墓] 今雁塔辖区有西周时期杜伯国首领杜恒墓,秦二世胡亥墓,汉宣帝刘询墓,宣帝王皇后墓及宣帝子清河王刘竞墓等。 【周杜伯墓】 杜伯墓位于今山门口街道杜城村南清明渠边,《竹书纪年》载:“周成王八年周灭唐,迁其民于杜,立杜伯国。”西周时诸侯于王畿内者为伯,周宣王时封杜恒为伯,周宣王四十三年(前785年)宣王听妃鸠谗言,囚杜恒于焦(今长安县韦曲东2公里焦村)并杀之,葬封地杜伯国南。《长安志》载:“杜伯墓在杜城清明渠边,石椁四隅有石柱,以铁索绕之,相传水涨蓥开,水落乃封。” 【秦二世胡亥墓】 秦二世墓在今曲江乡西曲江池村南半原上,墓椭圆形,东西宽14米,南北长20米,高6米。墓北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立碑,正面为“秦二世皇帝陵”隶书大字。背面有清嘉庆十年(1805年)生员周新命补刻的《夜役说》文,墓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8月曲江乡人民政府对陵园整修,扩陵园近1万平方米,建展厅五间,门楼三间,塑“指鹿为马”像一组。成立“秦二世皇帝陵保管所”,由专人看管并对外开放。 墓主胡亥(前230~前207年)为秦始皇嬴政第十八子。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东巡,途中病发,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旧赵国行宫。丞相李斯与宦官赵高密谋,立胡亥为帝,在位三年(前209~前207年),荒淫残暴,挥霍无度,杀始皇诸子女及大臣三十多人,复作阿房宫,引起全国讨伐战火。赵高怕祸殃己身,与女婿阎乐、弟赵成密谋,率兵包围咸阳望夷宫,逼二世自裁,以黔首(庶民)礼葬杜南宜春苑。 【汉宣帝杜陵】 汉宣帝刘询墓,位于曲江乡三兆村南杜陵原上,《长安志》载:“杜陵之制正方,每方百二十步,据地六十亩(合3.99万平方米),四面去陵十余步,皆有观阙基址。” 杜陵现高25.5米,顶平,呈覆斗形,直径约50余米,底部每边长175米,封土完整,占地面积约3.99万平方米,墓冢四面各一墓道,大小相同。陵园占地面积约7.99万平方米,方形,垣墙每边长430米,墙基宽8~10米,四面中部各有一门,周围排水沟洫尚历历可见。陵南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立石碑,书刻“汉宣帝杜陵”。1956年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第一批名胜古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对部分陵园遗址挖掘,其建筑形制大体与汉长安宫殿相似。陵前原有石碑13块,今存7块和一些残碑碑石。 刘询(前91~前49年),初名病已,在位24年(前73~前49年),为汉武帝刘彻曾孙,出生不久因祖父卫太子“巫蛊”案株连入狱,在廷尉监(监狱总管)丙吉营救下脱险,后流落民间。汉昭帝于元平元年(前74年)驾崩,丙吉等大臣从民间找回病已,拥立为帝。由于宣帝知“闾里好邪,吏治得失”,临政后励精图治,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中兴”。 宣帝流落民间时喜游杜、户(今户县)之间,对杜原风光感情深厚,于元康元年(前65年)下诏为自己在杜原高处建陵。黄龙元年(前49年)十二月驾崩未央宫,初元元年(前48年)正月葬杜陵,葬仪28天。 【汉宣帝王皇后陵】 王皇后陵位于杜陵东南575米处(今三兆村东南),封土呈覆斗形,高24米,底部每边长145~150米,顶部每边长45米,陵园每面垣墙长330~335米,四面中部各开一门。 王皇后生年不详,祖籍江苏丰沛人,其祖随汉高祖刘邦起兵有功,徙居长陵。十余岁入宫,初为宣帝婕妤,汉本始三年(前71年)立为后,死于永始元年(前16年),葬宣帝陵东,称“东园”。 1982~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王皇后陵进行试掘,于陵园北部发现三个陪葬坑,坑内有裸体男俑,身带武器和小五铢钱以及木车、漆器、砖瓦、陶器、兵器等文物。 【汉清河王刘竞墓】 清河王刘竞生年不详,汉宣帝子,封清河王、中山王。建昭四年(前35年)死于京师,陪葬杜陵。位于宣帝陵东北,墓高约5米,周长约18米。 【缪家寨汉墓】 西汉墓葬,墓主不详。1954年在曲江乡缪家寨村附近发现,墓道斜坡形,砖券墓顶,墓壁石砌,墓室长4.5米,宽2.4米,墓室顶部靠近墓道处有盗洞痕迹,墓主骨架腐朽无存。陪葬器物有陶鼎1件,陶盒1件,陶钫1件,玉节2件,刀、钺、铜带钩各1件,铜五铢钱25枚,铜帽钉10个,小铜环3个,小铁刀1把。 【吴家坟汉墓】 汉代墓葬,1984年在长延堡乡长延堡村附近发现,共三座,无墓碑,墓主不详,三墓道及墓室均用砖砌,陪葬物有小贮粮罐,红色釉陶罐、陶盆、陶壶、陶鼎、陶甑等多件。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