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寺华塔] 宝庆寺华塔,位于今西安市南门内书院门街口北侧。宝庆寺修建于隋文帝仁寿(601~604)年间,原址在隋大兴城安仁坊。唐文宗时因以五色砖在寺内作塔,故宝庆寺也名华塔寺。五代时殿宇毁于兵火,惟塔存。明景泰二年(1451)移塔建寺于今址。万历(1573~1620)年间冯从吾讲学于其中。清雍正元年(1723)住僧文天重修寺阁。 宝庆寺华塔高约23米,7层,平面呈六角形,内有魏、隋、唐等时代的石刻佛像。在塔东侧,现存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石碑一通。建国后,政府对宝庆寺华塔进行了整修。系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罔极寺] 罔极寺位于唐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今西安市东关炮房街。 罔极寺修建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是太平公主为其母武则天祈福而立。寺名罔极,系取《诗经》“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之义,有无穷、久远的含意。开元二十年(732),改名为兴唐寺。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此寺被废。次年宣宗即位,罔极寺为长安首批恢复的寺院之一。 罔极寺规模宏大,殿堂雄伟,内有吴道子、杨廷光、周昉、尉迟乙僧、董谔、尹琳、杨坦、杨乔等名人壁画。寺内树木修茂,花卉繁盛,《西阳杂俎》载:“长安兴唐寺有牡丹一棵。元和中,著花二千一百朵。” 罔极寺是唐长安城中主要佛寺之一。唐代另一去印度求学取经名僧慧日法师回长安后即在此寺弘扬佛教净土宗,连唐玄宗也来过这里听他说法。 唐代以后罔极寺多遭破坏。宋代曾改名大佛寺,明正统八年(1443)重修后恢复原寺名。现寺仍存,占地约28亩,有山门三间,金刚殿三间,大雄殿五间,睡佛殿三间及其他用房50多间。据传睡佛殿里的大型石佛是隋唐遗物。 [八仙庵] 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北侧,建于宋代,具体年份不详,亦称“八仙宫”。元至正(1341~1368)年间增修。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建八仙殿,后又增建雷祖殿。清康熙十四年(1675)、嘉庆十二年(1807)又两次修葺,增加了吕祖、太白诸殿。 山门是一座三开间青砖建筑,歇山式屋顶,每间有一券门洞。山门外原有照壁,上刻“万古长青”四个大字。钟鼓楼分立左右。山门和钟鼓楼是清代晚期建筑,建国后,“文化大革命”中拆毁。由山门至后殿可分三进院落,并有东西两个跨院。第一进有灵官殿,面阔五间,为硬山式砖木建筑;第二进有两座殿,前面一殿三间,后有一殿五间,均为硬山式砖木建筑。后面大殿内塑有“八仙像”。正面殿门上原悬挂有光绪皇帝书写的“宝箓仙传”四字匾额。第三进大殿为斗姥殿,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殿门正中悬挂有清代慈禧太后那拉氏所书“洞天云籍”四字横匾。斗姥殿的东西两侧为跨院,也叫偏院,东跨院有吕祖殿、太白殿、药王殿,这三座殿均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吕祖殿内塑吕洞宾彩泥像。药王殿塑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像。西跨院为监院,是道士住所。自山门至第三进院落,两旁各有厢房18间,分作客室、住客之用。 八仙庵于建国后1952年重修。“文化大革命”中庵内建筑塑像匾额等遭到很大破坏,建筑曾被地方工厂占用,现工厂迁出,一些被拆毁的大殿建筑也在逐年进行修复。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