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位于西安兴庆宫公园内的东南角。此碑是1979年2月,西安市人民为纪念这位中日交往的友好先驱而建。碑用汉白玉雕成,座南向北,正面刻着“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八个贴金大字,碑的东侧,镌着这位主人公身居唐代长安时,写的怀念故土奈良的《望乡诗》:“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立山顶上,想又皎月圆。”碑的西侧刻着他的好友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的《哭晁衡卿》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阿倍仲麻吕(701~770)为日本奈良市阿倍村人。他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十月随第十次遣唐使团来长安,在太学中苦读九年,后“慕华不肯去”,留居中国长达五十四年。他先后担任唐朝的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左补阙、仪王友、秘书监、安南都护等官职。唐玄宗特意给阿倍仲麻吕起了一个中国名字“朝衡”。以后,他自己还使用了另一个中国名“晁卿”。在此期间,他与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王维、贺知章、包佶、储光羲、赵晔等人结为挚友,常常相互作诗酬赠。天宝十二年(753),朝衡在长安住三十六年后得玄宗同意回国。不料归国途中遇飓风,随船漂流至今越南。后又回到了长安,直到大历五年(770)病逝。 [吉备真备纪念碑园] 吉备真备纪念碑园位于大南门东侧环城公园(原唐国子监遗址)。吉备真备(695 775),本姓下道,原名下道真吉备,日本国吉备地区(今冈山县)人。他于开元五年(717)十月随第十次遣唐使团来长安,虽然没有进入太学学习,但拜唐四门助教赵玄默为师,在鸿胪寺中单独教授长达17年。由于真备勤奋好学,遂身通六艺,为当时唐都人们所惊叹。他还把从唐朝所得的钱款用来购置各种书籍。开元二十三年(734),真备学成回国,带回去大批典籍及测影铁尺、乐器铜律管、铁如方响、写律管声及兵器弦缠漆角弓、射甲箭、平射箭等等。回国后参照汉字偏旁,创制了片假名,并与另一位留学生大和长冈一起修订二十四条律令,为日本国家制度的建立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纪念吉备真备将唐代文化传入日本1250周年,西安市和真备故乡冈山县人民于1986年5月8日在唐国子监遗址,用一块未经斧凿的天然花岗岩建造了一座吉备真备纪念碑。 [张学良公馆] 民国25年(1936)1月,由西北通济信托公司投资建成,位于西安市金家巷1号(现改门西开,为建国路69号)。院内建A、B、C三幢精巧别致的三层小楼,楼前树木花草郁葱,环境优美。这里是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酝酿、发生与和平解决的主要所在地之一。金家巷张学良公馆,也因此而载入革命斗争史册。建国后,1983年由国家拨款,作了全面整修。198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50周年之际,建立的西安事变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1993年又在张学良公馆内增添了9尊栩栩如生的西安事变主要人物蜡像,再现了当年历史场景,使观众更贴近于历史。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学良将军故居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