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丰镐遗址 丰京和镐京,均是西周的国都,也是我国历史上在长安地区出现最早的两大全国性都市,距今已有3000多年。周原是泾渭流域的一个部族,文王姬昌迁于沣河西岸营建丰京,武王姬发又在沣河东岸营建镐京。约公元前11世纪中叶,武王自丰镐出发,反商灭纣,建立周朝。至公元前770年,丰、镐一直是周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丰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时,前北平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于1933~1943年由徐旭生先生带队,对丰、镐的地理位置作过两次调查。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和西安市的文物考古部门,对丰、镐遗址作了大规模的调查、发掘。1951~1954年,沿沣河两岸普查,在客省庄、灵台等地试掘,在普渡村清理西周墓三座,出土“长甶盉”等一大批重要文物,引起国内外学术界重视。1955年,在客省庄村北和村西发掘揭露遗址面积约2838平方米,清理西周墓葬51座。同年冬,在张家坡村东发掘出西周刻字卜骨,这是陕西省第一次发现西周卜骨。1956~1957年,在张家坡村东发掘揭露遗址面积5888平方米,清理西周墓葬131座和车马坑4座。1959~1963年,发掘探出许多墓葬,首次在马王村北,发现两处西周夯土墓基,为探索丰京中心提供了重要线索。1960年秋,在张家坡东发掘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1961年冬,在马王村西清理铜器窖藏一座,出土青铜器53件。1964年,在张家坡、马王村一带发掘西周墓葬140多座,以及车马坑、马坑、牛坑,并在马王村和新旺村一带发现一铜器窖藏,出土青铜器29件。1976年,在马王村北发掘3座西周夯土残基和下水管道。 1961~1963年间,查明了沣水、滈水、滈池和昆明池等古代水道位置,在白家庄、上泉北村和落水村等地试掘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初步了解遗址中的堆积层、分期和年代。在落水村北还发现大量的西周瓦片和一些“白灰面”、墙皮等建筑遗物。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此设立考古工作站,发掘出车马坑和“工”字形宫殿遗址数处,为探索镐京的中心提供了重要线索。 经过多年调查、发掘,可以认为,丰京遗址在今沣河中游西岸,北极客省庄、张家坡、南达新旺村、冯村,东至沣河,西至灵沼河,总面积6平方公里,镐京遗址在今沣河中游东岸,北极落水村,南达斗门镇,东至昆明池故址,西至滈水故道,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 周文王灵台遗址 位于灵沼乡阿底村南1公里,距沣河200多米。关于文王灵台,史书记载较多,《诗经·大雅》中有“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中有“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其谓台曰灵台,其谓沼曰灵沼。”《左传》中有:公十五年“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侯,……秦获晋侯以归。……乃舍诸灵台。”说明在春秋战国之际,灵台尚存。关于周文王灵台的位置及其作用,《三辅黄图校证》(1980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载:“周文王灵台,在长安(笔者注;指汉长安城)西南四十里。”《诗序》曰:“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人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汉代郑玄注释这段话时说:“天子有灵台者,所以观祲象,察氛祥也。文王受命而作邑于丰,立灵台”。根据郑玄的注解,灵台乃是为观测天象而筑,其位置在汉长安城西南四十里。宋敏求《长安志》载:“灵台高二丈,周百二十步。”今长安县灵沼乡阿底村南1公里,有周文王灵台遗址。唐代在此建有平等寺,建筑物早已无存,地上仅留几个石柱础。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