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西周墓群 绝大多数分布于丰镐遗址内。周代“墓而不坟”(《周礼·檀弓》),因而地面无墓冢。1951~1981年,北京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在丰邑遗址内清理西周墓葬近400座,在镐京遗址内的花园村、落水村、普渡村一带也清理过若干墓葬,在张家坡和花园村一带还发掘10多座车马坑(见本志“车马坑条”)。这些墓葬大体上可分为: 幼儿“瓦罐葬”是利用残破的陶器,如:鬲、罐、盆、瓮等器物的破片铺盖在尸体的上下。这种习俗,我国原始社会、殷商时代普遍存在,西周也沿用。 成人墓葬是长方形竖穴墓,穴形窄长,宽度不及长度二分之一,底小口大,呈覆斗形,墓底中间有腰坑。葬式主要是仰身直肢葬,其次是俯身直肢葬,个别为屈肢葬和合葬。葬具有长方形木棺,少数有棺椁并用,棺椁表面涂朱漆。葬具上下常用芦席铺盖,这是西周墓的主要特征之一。死者身上往往撒有朱砂。还有一些墓没有棺椁,而用芦席裹尸。随葬的铜陶器大都放在墓主人尸体头前的棺内或棺椁之间,有的放在头前的二层台上,青铜兵器放在头前的二层上。铜戈援的中部往往弯曲成钩状,或被折为两段,这也是西周墓葬的特点之一。祭祀的牛、羊、猪食品,多放在头前二层台上,死者口内含贝或手握贝。用狗殉葬的占少数,用人殉葬的占百分之七八,每墓常见的是1人,形制大的墓殉葬多人。随葬品有:戣、戈、矛、镞、刀、削、斧、锛、锥及石斧和磨石等,戈的数量最多。生活用品以陶器为主,其次是铜器。釉陶器、漆器罕见。陶器有:鬲、簋、豆、盂、罐、碗、盘、壶和瓿等。铜器有:鼎、甗、鬲、匜、簋、盘、壶、盉、卣、、爵、觚、觯和豆等。出土乐器有编钟,还有用玉、石、骨等雕琢的装饰品,如:鱼、鸟、蚕、牛、马等,以鱼为最多。 墓葬时代,根据出土文物可分:先周晚期,西周初期、西周中期、西周晚期等。 西周车马坑 1951~1981年,在丰镐遗址内发掘西周车马坑10多座,其中有马坑、牛坑,车马坑统称“车马坑”。车马坑都是竖穴,分方形、扁形和长方形。前两种都埋1车2马。后一种埋2车4马、2车6马(内有1车驾4马)或3车8马。多数车马坑内有人殉,均埋在车箱底下,可能是御人。有一座车马坑是圆形竖穴,内埋1头牛,很可能是祭祀的牺牲坑,但未发现任何祭祀遗迹。车马坑和马坑,都是墓葬的附属物,而且都属实用的车和真马。 车马坑保存最完整的一个,位于丰京遗址内(张家坡村),现已建成博物馆,就地复原保存,供游人参观。这座车马坑是长方形,长5.6米,宽3.4米,深约2米,内埋车两乘,马6匹,驾车的奴隶1人,车轮直径1.36米,只有1根车辕,安装在车箱前方正中,至少须有两匹马驾乘。南边的一车驾有4马,两服马曲肢正卧,两骖马相对曲肢侧卧。马身上披有各种精美的青铜马具,驾车的奴隶骨架压在车箱底下。北边的一辆,驾2马,马曲肢正卧,身上披戴贝制的马饰。两车的车箱、车辕形制各不相同,可能用途不同。据考证这座车马坑约相当于西周成康时期。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