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长杨宫遗址 位于终南镇竹园头村西5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5~1.5米,可见建筑倒塌堆积。采集有云纹、四神瓦当,空心砖,回纹铺地砖及陶缶、陶罐等。《汉书·地理志》注:周至县“有长杨宫,有射熊馆,秦昭王起”。以宫内垂杨数亩而得名,汉代沿用。《汉书·元帝纪》记:永光五年,上幸长杨射熊馆,大事骑猎。《雍胜略》载:长杨宫在周至县东南三十二里。“宫门建有高台射熊馆(亦作观)”。供皇帝观看校猎。汉武帝曾多次在此狩猎,而且喜好亲自与兽搏斗,司马相如见武帝以万乘之尊亲履险境,不以为然,乃作《长杨赋》,汉成帝元延二年(前11),下令扶风郡调集民众,西自褒斜谷,东达弘农郡,南到汉中的秦岭中,张设捕兽网点。捕到熊罴、豪猪、虎、豹、长尾猴、金丝猴、狐、兔、麋鹿等,运到射熊馆,建围栏圈住,令少数民族使者入栏与野兽搏斗,谁捉到什么野兽,就赏给谁,汉成帝以观赏为乐。关中因这次民众捕兽,致使秋收无法进行。杨雄亦作《长杨赋》,以谏讽游猎。东汉后渐废。《小校阁金经文》载有长杨宫鼎。 来家村遗址 位于侯家村乡来家村北70米的坡原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5~1.5米,可见大量泥质灰陶片,纹饰有弦纹、篦纹,器形有罐、盆、瓮等。另见有内布纹、外绳纹筒、板瓦残片。 下三屯遗址 位于四屯乡下三屯村东北350米,面积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1~1.5米,遗物有内麻点、外细绳纹板瓦、筒瓦残片,云纹瓦当(直径0.15米),素面灰陶罐残片。 马融读书石室遗址 位于马召乡金盆村北300米。马融(79~166),东汉经学家、文学家,茂陵(今兴平县东北)人。石室面积10平方米,凿石崖而成,顶已毁。存残垣3面,高1~2米。 骆峪道栈道遗址 骆峪道南口洋县傥峪,全长382.5公里,其中峪道250余公里,是长安与汉中之间捷近的古道,西汉高祖年间初开,唐至清代仍通行。在周至境内已查出栈道遗址13处。 姜家坪栈道遗址,在厚畛子乡姜家坪村北2000米的黑河北岸,距河床60米,共2段,全长22米,有栈孔19个,栈桩5个,平均孔距1.1米,栈桩长0.8米,直径0.18米,圆形栈孔径0.2米,深0.2米。 桥湾坪栈道遗址,在沙粱子乡桥湾坪东北50米,距黑河南岸河床2米的花岗崖壁上,长60米,可见圆形栈孔10个,间距1.1米,孔径0.21米,深0.2米。 立碑子栈道遗址,在骆峪乡碾子坪村西南4.5公里的骆峪河西岸,距河床8米的崖壁上。长25米,存栈桩18个,间距不等,桩长1.23米,桩径0.14米,与崖壁夹角150°,上架石条,今仍能通行,南端15米处卧石上有鱼形刻画。 大麦场栈道遗址,在骆峪乡村西南300米,为桥址,处骆峪河东西两岸,东岸距河床1.6米的巨石上,有凿孔14处,0.2米见方。西岸有4处凿孔与东岸相同。 夏家沟口栈道遗址,在骆峪乡碾子坪村头道岭南2.5公里的夏家口北100米,距骆峪河西岸河床1.8米的崖壁上,长78米,可见63个栈孔,间距1.1米,有圆孔、方孔,孔径均为0.12米,深0.26米。 斜石窑栈道遗址,在骆峪乡碾子坪村南6公里的斜石窑东北350米,骆峪河西岸,距河床3米的崖壁上,长6米,有方形栈孔4个,间距1.6米,孔径0.2米,深0.2米。 偏桥栈道遗址,位于骆峪乡茅草坪村北3公里的骆峪河东岸,距河床1.5米的崖壁上,长10.5米,存栈桩7个,长1.4米,桩径0.19米,上架石条。 大坪栈道遗址,位于安家岐乡大坪村西1200米的黑河东岸,距河床2米的崖壁上,可见圆形栈孔3个,间距1米,孔径0.4米,深0.25米。 三和店栈道遗址,位于陈河乡三和店村西130米的易家沟陈河南岸,距河床1.8米的岩石上,可见2个栈孔,间距1.6米,圆孔径0.25米,深0.2米。 六角子栈道遗址,位于厚畛子乡佐家坪村西北1.5公里的黑河北岸,距河床90米,全长约30米,可见栈孔20余个,孔距不等。 骆驼脖子古道遗址,位安家岐乡灯盏窝村东南1350米的骆驼脖子,距河床3米的崖壁上,长52米,宽0.2米。有的地方仅有脚窝,共14个,间距0.2~0.5米。 隋唐仙游寺遗址 在距县城南12公里的黑水峪内黑水河畔,面积约3万平方米,隋开皇十八年(599)建,名仙游宫。隋仁寿元年(601),宫内建塔,安葬佛舍利于塔下,易宫为寺,塔称法王塔,亦称仙游寺塔,为国内少有的隋代砖塔,密檐式结构,塔基局部的砖已脱落。塔顶颓废,7级方形,高约31米,塔基周长33米。唐元和元年(806),周至县尉白居易与进士陈鸿,隐士王质夫游仙游寺,话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时,质夫说:“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也,试为歌之,如何?”白居易遂在此写就名诗《长恨歌》,世代传诵。毛泽东主席爱诵《长恨歌》,曾手抄《长恨歌》(未终篇),今已刻碑竖于仙游寺。另有贺敬之、茹桂等人书写的《长恨歌》诗碑。 唐咸通年间(860~864),仙游寺析建为3寺,黑水南岸称仙游寺,北岸称中兴寺,中兴寺今废弃。一寺佚名。后周时,楼观道士住仙游寺,改寺为观。宋嘉祐九年(1064),苏轼游仙游寺,题联写诗。熙宁九年(1076),赵瞻于马融石室前建观空堂,并作记。明正统六年(1441),仙游寺由藏族喇嘛桑加巴主持,建成山门、天王殿、地藏殿、大雄殿、法堂、钟楼、鼓楼等,明英宗赐额普缘禅寺,乾隆十二年(1747),知县邹儒修葺。道光五年(1825),守真和尚修建寺院,民国时亦有修葺。 现存文物遗迹:法王塔,月珠和尚墓塔基,逼水、逼风塔基,宁真和尚塔,见明和尚塔,明天顺六年(1462)造铁钟1口,高1.3米,周围铸有吉祥颂语和捐资人姓名等。清建大雄殿1座,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顶。东西厢房17间,清代碑刻16通(块),现代碑刻廊3座,另有盛姬(周穆王妃)墓,桑加巴墓,路德墓,玉女洞,马融石室,太平军引水渠,蔷薇涧质夫洞等。 唐代延生观遗址 位于就峪乡延生观村南,面积约350平方米,唐景云年间(710~711)建,宋至清有修葺。1966年拆除,可见殿堂基址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50平方米,存明《宗圣宫下院延生观记碑》,明《延生观重修玉皇庙记碑》碑首,明玉皇石象1尊。另有圆形青石柱础3件,清建面阔进深各1间的硬山顶玉真公主祠1座。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