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第一节 宝塔 慧彻寺塔 俗称“南寺宝塔”,唐贞观元年(627)建于慧彻寺内,系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蒲城中学院内。系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0级,高39米。塔体第一级南面开有券门,入门迎面立有唐代石佛像1尊(缺头与右手)。第二级北面中嵌石碑一方,上刻有“诸佛舍利宝塔”六字。自第二级起,每级塔身四面,均仿照佛寺建筑,隐现出三间方柱、斗拱,上承横梁及迭涩出檐,间以1~2层菱角牙子,分别用方砖和条砖砌成。第一、二、三级迭涩出檐多至15层,以上各级逐步减少。自第二级至第六级,每级均有对开券门两个,在方向上各级互相交错。券门两边饰有卧式条格楞窗。无券门的一间,也设有卧窗(第三级各间均无卧窗)。整个塔身造型玲珑秀丽。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地震时,塔身裂缝,顶端两层崩毁。1953年重修,塔内安装三级楼梯。 崇寿寺塔 俗称“北寺宝塔”,北宋绍圣三年(1096)建于崇寿寺南,系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县博物馆之后。塔身共13级,高47米,系密檐式方形砖塔。第一级塔身南面开有券门,可以进入塔内。第二级北面正中嵌一块石碑,刻有“诸佛舍利宝塔”六字。自二级至六级,每级四面均有三间方柱、斗拱造型,有的二柱间多一斗。自七级以上,均有柱无斗。斗拱上为横梁,牙子及迭涩出檐。第一、二级迭涩均为13层,以上各级逐渐减少。塔身各级均有券门,多为两真两假,虚实相间(也有一级只有一孔真券门的)。券门两边饰以卧式楞窗(九级以上无横窗)。塔身每层檐角原有悬铃,遇风响动,以后全部脱落。塔身第四级南面中嵌立佛像1尊。塔底北面建有小庙,内有石刻佛像1尊,还有2块石碑,记述延兴富商王信捐资修塔之事。北寺宝塔雄伟挺拔,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地震,塔身受损,塔尖失落。1985年全面维修,内安楼梯至顶,檐角恢复悬铃。 常乐宝塔 即金陵寺宝塔,位于平路庙乡常乐村。呈六角形,共13级,高24米。 温汤宝塔 即海源寺宝塔,位于永丰镇南温汤村。呈六角形,共9级,高26米。 常乐、温汤两塔,各级均有斗拱、门、窗、栏杆和象征性纹饰,玲珑秀丽,隔洛河遥遥相对,自成一景。两塔具有宋塔的造型特征,相传建于金代(具体年代不详),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届殿 文庙 又名“孔庙”、“学宫”,位于县城中心正街路北,面南,是一体制完整、房屋对称的古建筑群。该庙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其后宋、元、明、清均加维修和扩建。明正德七年(1512),修建宏伟的大成殿及东西廊庑。嘉靖三年(1524),修建明伦堂、东西斋房和敬一阁。万历四十四年(1616),修建棂星门、六龙壁、石牌坊,开凿了泮池。清代又多次修葺。共占地16600平方米,围墙7120米。 文庙为四进院落,从南向北为:六龙壁(又名“翠屏”)原在文庙南墙正中。民国25年(1936),拆除六龙壁牌坊两边的礼门、义路(东西门房)及棂星门前围墙,改棂星门为大门,改六龙壁及石牌坊为门前照壁。六龙壁通高6米,长17米。壁身系琉璃花砖砌成,上有短檐覆黄、绿琉璃瓦,脊部两头为脊兽,中间原饰有琉璃花,可惜今已残缺不全。壁正面为“六龙泳舞图”,背面为“龙狮舞蹈图”,并有人物,冠带楚楚,碧海汹涌澎湃。前后图案造型逼真,神态生动,色彩绚丽,栩栩如生。两边各建石牌坊一座,象征性的石柱高出脊部,上刻云纹,称为“云冠”。东西各有石匾一面,上刻有明末书法家、山西巡抚樊东谟所书“文章祖”、“帝王师”六字。下部是象征性的石门两扇,每扇中间各刻方孔9个,俗称“十(石)门九眼”。六龙壁系蒲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西马道口曾立有下马石,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棂星门(实为木牌坊),狼牙斗拱,碧瓦彩绘。1992年重修。门前原有石狮1对(近年移至北寺宝塔前)。棂星门北为半月形泮池(1979年整修时改为椭圆形),有单孔桥架于正中。桥北至戟门(又称“大成门”),为3间厅房,东侧有乡贤祠,西侧有名宦祠(今为宿舍)。 戟门后为第二院落,中心建筑物为大成殿,二进五间,宏伟壮丽。殿之内外,有红光大柱48根,最高者达9米之多。殿台基高1.1米,面积为505平方米。殿前有150平方米月台,月台前有垂带台阶。大成殿为歇山式宫殿建筑。殿内原有孔子、四配(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塑像及十二哲塑像。殿东西两则各有廊庑12间,祀先儒先贤147人牌位。大成殿被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1976年10月30日晚,毁于火灾。 大成殿北为第三院落,北面正中为明伦堂,系明三暗五结构。堂内壁上有朱熹《易·系辞》和王进德所书“忠、孝、节、义”大字的石刻。东西两边各有南北排列斋房5间,东为掌酒司,西为典库司。 明伦堂后为第四院落,明时建有3米高台,上有“敬一阁”,存放嘉靖皇帝所作《敬一箴》及程颐的《四箴》。清代改为“尊经阁”,解放前被毁。 明伦堂东边还有一个小院落,建崇圣祠5间,祀孔子祖先。今改为宿舍。 文庙在辛亥革命前,被儒生视为“圣庙”,成为封建礼教活动中心。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举行祭孔活动,只有秀才以上方能由泮桥上通过,称“身游泮水”。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文庙日渐冷落。民国22年(1933),中山图书馆迁入,改称“民众教育馆”,31年(1942)又改称“中山教育馆”。抗日战争初期,后院曾设立“抗敌后援会”,县参议会亦礼此办公。新中国成立后,县文化馆、博物馆(1990年分设)设立于此。 关帝庙 县城内现存南北两座。南庙,在今南街小学对面,是祭祀关羽的庙宇,又称“武庙”。清代《蒲城新志》载:武庙“在县治偏南,建嚣无考。明赢靖年间(1522~1566)改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县李嗣沫重修围墙一百六十丈,大门三间,东西角门各一间,献殿五间,三楹券棚,后座殿五楹,东西庑各五间。社人轮流经理,每十余年必润一新。”今大殿为明三暗五,雄伟凝重,为元代建筑风格。因前门及东西角门拆除,现所开的北门原为后门。南庙今为糖业烟酒公司盐库所占用。北庙在北寺宝塔北边,既祭祀关羽,兼祭祀唐宪宗李纯,建期无考,今存大殿一座,为广播站所占用。南北两庙均于1983年被公布为蒲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无量殿 位于县城西北约17公里的大孔乡西侧岳王山。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5),祀奉所谓功德无量的玄天上帝。清雍正、乾隆、咸丰及民国时期,曾多次修葺。殿座北向南,面宽三间,殿屋五脊四坡,歇山式砖木结构,四角挑檐向上,木雕龙头斗拱。殿内有高2.66米、宽1.94米的清代壁画8幅。殿前两株柏树,高约8米。殿西北300米处,有石佛洞,深约100米,宽约3米,原有石雕佛像百余尊,今已残存无几。1983年,县人民政府公布无量殿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