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辅氏城遗址 辅氏城为春秋时晋邑。公元前594年,秦桓公伐晋,晋将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即在此地。 据《统志〈明〉》记载:“辅氏城在朝邑县西北。”《朝邑县志》载:“辅氏城在县西北13里”。(指原朝邑县城)《朝邑新志稿》称:“辅氏在小伏坡村”。民国时期,小伏坡西城门上仍有石刻“古辅氏城”四个大字。小伏坡村现属步昌乡,距县城东北18.5公里。 二、王城遗址 周平王末年,一支少数民族大荔戎入侵国,筑王城,建立大荔戎国。王城就是大荔戎国戎王之城。 据《元和志》记载:“大荔戎国今朝邑县东三十步故王城是也。”《寰宇记》载:“朝邑县东□里有王城,盖大荔戎王之城”。《朝邑县后志》称:“大荔戎据县东地,称王筑城而居,故名王城。”本县多数县志均有记述,属重要城址,但具体地址不详,待考。 三、魏长城遗址 位于本县段家乡东高垣村西,与村紧邻,距县城西北16.2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7',北纬34°52'。 战国时期魏惠王十八年(前352)筑,南起华县,越渭河,沿洛河东岸到今洛川西北。东高垣现在残存的城墙遗迹长300余米,高8米,宽约7米,夯层明显,层厚6厘米。是本县境内南至党川、北至段家乡长城村,断断续续的城墙遗迹中保存最长的一段。 四、沙苑城遗址 据《朝邑县志》称:“沙苑城,旧志在县南12里,沿洛南岸,东入朝邑县境,南至渭水,城广80里。内有鹅鹳池、李公池,今皆没于沙。隋置羊牧,唐置沙苑监,牧马及上供牛羊,宋初置牧龙坊,又复改沙苑监。今城坊俱湮,惟故址存焉”。 现在的马坊头、马坊渡、石槽等村名的来历,传说都与沙苑城有关。杜甫《沙苑行》中的“缭以周垣百余里”,“王有虎臣司苑门”诗句,可以窥见沙苑城的局部规模。 五、朝邑县城遗址 朝邑县城先在原上,后移原下。明景泰二年(1451)知县申闰创建城垣,成化三年(1467)、十七年(1481),嘉靖二十年(1541),时圮时葺。清康熙十九年(1680)重修,三十七年(1698),坡水大发,东、南、北三面冲崩几尽,四十六年(1707)重建:“城周四里,城墙高一丈五尺,池深广各一丈,城门五:东一曰临河,西二曰镇羌、曰金汤,南一曰望岳,北一曰迎恩。” 1959年,三门峡库区移民后,原城全部拆除,现在的朝邑农场场部就建在遗址的西半部。距今县城正东17公里。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