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塔的56块琉璃构件表面均有模印图案,且各层有异:第一层每面模印一佛二力士,背景密布41尊小菩萨;第二层每面模印一佛二菩萨二飞天,背景密布56尊小菩萨;第三层每面模印神态各异的行龙;第四层模印牛、马、凤凰、麒麟等表示吉祥的动物图案;第五层每面模印一大菩萨,底衬以46尊小菩萨;第六层每面模印一大佛,底衬以39尊小佛;第七层每面模印一大佛,底衬以29尊小佛像。各层造像生动逼真,栩栩如生。每层间均有屋檐斗拱装饰,造型美观,工艺结构合理。 该塔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理,除塔顶被毁外,一、二层表面也有数块琉璃构件脱落无存,幸存下来的琉璃构件有些表面模印图案亦遭不同程度的破坏,残缺不全。为有效保护好这座珍遗古塔,不使其再遭破坏,经延安市人民政府决定,报请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已于1984年4月将其搬迁到延安市区,1985年7月按原样将其重新安装在清凉山仙人洞右上方。 拆迁过程中,在塔身最上层(第七层)内正中发现一长33、宽13、高14厘米的长方形柏木质瘗藏舍利子的函盒,完好无损,盒内装有一只用红绸子做成的小袋,袋内装着5小卷卷轴经卷,但因年深日久,纸质已风化残破。另外,袋内还装有五色丝线各一束和5块不规则的帛片,以及用珍珠、玛瑙制成的12粒舍利子。盒内亦装有“天启通宝”铜质钱币一枚,重圈铭文铜镜1块。函盒外底部并压有1册名为《太上诸仙经典训诫》的残本线装书。 从该塔表面第五层一块琉璃构件边缘上竖刻的题记得知,此塔为明崇祯二年(1629)八月由山西汾州府匠人侯大阳建造。 阳湾石塔 位于南泥湾镇阳湾村西的石庙滩一平台上。是一座二级六角形,带束腰须弥座的石质空心塔,通高4.1米。上层六面分别雕刻着大小不等的佛或力士像各一尊,下面一层雕刻有连续的铜线状花纹图案,一面刻有题记,但字迹已风化,无法辨认,其余四面空白。上、下层间及顶檐雕有斗拱装饰,出檐雕有勾头滴水。束腰须弥座上雕刻仰莲一层,上置塔身。须弥座的每个面上都雕刻着3名束腰力士,作承托塔身状。塔刹原有石雕莲盆座,其上又托兰花,宝瓶,可惜现今已散失无存。石塔的塔身、塔基目前保存较好,从其造型风格来看,应为明代建筑。 后薛家沟舍利塔 位于甘谷驿镇后薛家沟村北约500米处的耕地内。是一座六角七级楼阁式实心塔,底有莲花盆基座,顶有由鼓形座,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通高5.5米。塔身第一层六面刻“建立西方全塔序”铭文。第二层六面刻“火化兹氏”记事铭文。第三、四层和面雕刻飞禽走兽图案。第五、六、七层每面雕刻在花草图案,塔身共刻小龛3个,每个小龛外两侧分别刻有“吾是西方客,暗吊东方人”、“真性投凡体,渡尽世上人”及“嘉靖已未生,万历丁未焚”的题记。该塔系由多组成雕构件组合而成的石质塔。 根据塔身铭文记载,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由延安、延长、延川三县信民捐资,白水县石匠冯邦治建。同时从题记内容得知,塔是专为埋葬焚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四月的较有名望的尼姑——兹氏的舍利(即骨灰)而建的舍利塔。 此塔虽经近400年的风吹雨淋,迄今仍挺拔隽秀,不偏不斜,保存完好。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