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卅年(1941)立,李文会撰并书。原在李敷仁父母墓前,后移其侄李共平家后院。 圆首方趺形,趺已佚。身首连雕,总长163厘米,宽66.5厘米,厚15.5厘米。碑首高40厘米。下榫长15厘米,宽17厘米,厚14厘米。 碑首中央阴刻圭形碑额,额高21厘米,宽15厘米。正书“中华民国”四字,字长3、宽5厘米。额上是只露六角的半圆形白日,额两旁斜插中华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党旗中间的白日已被毁掉。空间以云雨衬托,而人寻味。 碑身题“我的双亲墓碑记”。除题记和落款外,全碑楷书廿三行,行五十六字。共一千三百廿三字(空格六十五)。字径1.5厘米。碑身上部以一条4毫米粗的阴刻直线连接碑首。两边和底线,以同样粗的线条刻成规矩形图案,图案两边各宽3.5厘米,底宽4.5厘米。 按:李文会即李敷仁。祖父原籍蒲城县李家村,清光绪中迁至咸阳北杜镇。1931年由杨虎城将军资送留学日本。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西安创办《老百姓报》。1946年到延安,任延安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副校长、校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副主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外交学会理事,全国对外文化协会理事等职。1958年2月19日逝世。 碑文记载了清末到民国期间关中地区的许多实况。陈诉了在“蝗虫黑霜虎列拉,夹在内战中间”的“兵荒加年荒”的岁月里,他的一家和周围老百姓的悲惨遭遇。采用加标点符号的白话文体,语言流畅、通俗,记叙生动、感人。是研究现代史、白话文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李敷仁生平及著作的第一手材料。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