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 战国铜器 扁铃 高4厘米。口径2.6×1厘米,凤州乡出土。 三纽壶 高34.8厘米、口径10.8厘米、腹径21.8厘米,长颈、鼓腹、圈足,盖顶有三纽,腹部两侧有辅手及衔环。双石铺乡出土。 斧、锄、锛 长9厘米,宽分别为5、4、3厘米,均为弧形刃,銎部有闩钉孔。凤州乡出土。 带钩长11厘米,宽1厘米。双石铺乡出土。 二 秦代铜器 洗 高14.3厘米,口径37.2厘米,腹深14厘米,折平沿,素面。凤州乡出土。 鼎 高15.6厘米,口径16.6厘米,腹径20.6厘米,腹深10厘米,肩部有竖式两耳,盖上有三纽,底部有马蹄形三足。凤州乡出土。 三 汉代铜器 甑 残高30厘米,口径28厘米,折平沿,扁圆腹,甑、釜分铸,腹部均有对称兽首衔环辅手。 扁铃 通高5厘米,鼓宽7.3厘米,正饰斜方格及乳钉纹。 钫 通高37厘米,口径11.3×11厘米,腹深30.9厘米,底径13.2×13厘米,方直口,方鼓腹,方圈足,腹部两边附辅手及衔环。 焦斗 通高26厘米,口径22厘米,腹径18厘米,腹深9厘米,长曲柄、柄端铸独角龙头,腹下有马蹄形三足。 削 通长16厘米,刃宽1.5厘米,拼背,内弧刃,长柄带环。 带钩 长3.8厘米,钩为鸭嘴形。 博山炉 通高18厘米,炉盖如山形,有浮雕人物、动物纹饰,腹部有龟头柄,圆柱带盘底座,口沿外部铭文有“洛阳武库博山炉”字样。 鼎 通高17.6厘米,口径19.7厘米,腹径24厘米,腹深11.5厘米,肩部有一对竖式耳,腹下有马蹄形三足,口沿有“三督鼎”铭文。 鍪 高11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14厘米,腹深11厘米,多口、束径、鼓腹,腹部一侧有串环,一侧有銎和串环。 四 北魏铜器 焦斗 通高14厘米,口径12厘米,腹深7厘米,腹径10厘米,直腹、多口带流,平板形长柄,腹下有三角形高足三只。 五 唐代铜器 熏炉 通高36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20厘米,腹深16厘米,炉盖铸有狮子滚绣球,直口、鼓腹、圆底,颈部有浮雕纹饰,底有兽头马蹄形三足。 观音像 通高18厘米,螺钉发髻,坦胸,双腿盘坐,束腰莲底座。 镏金站像 通高10.6厘米,梯形方底座。 观音站像 通高35.5厘米,左右臂分别曲于胸和腹前,脚下有梯形座。 六 宋代铜器 熏炉 通高40厘米,口径20厘米,腹径22厘米,腹深17厘米,半球形盖。盖上铸有狮子滚绣球,颈部有几何纹饰,底有三只兽头马蹄形足。 提梁壶 通高20厘米,口径19厘米,腹径24厘米,腹深14厘米,底径11厘米。盖上有桃形纽,颈部有两耳,并附提梁。通体饰浮雕蔓草花纹。 七 元代铜器 升 正方形,高9厘米,口径13.9×13.9厘米,底径7×7厘米,四壁有花纹及浮雕人物像。 八 明代铜器 香筒 通高24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7厘米,口沿两侧有龙耳,腹部铸有浮雕人物及图案纹饰,下有鼓形底座。 熏炉 通高30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18厘米,腹深7厘米。炉盖上铸有狮子滚绣球,直口、鼓腹、圆底,口沿有对称双耳,底有如意形三足。 香炉 其一为宣德年间造。高7.5厘米,口径9.5厘米,腹径11厘米,腹深5.5厘米,口沿有竖式双耳,腹呈瓜棱形,底部有三个乳形小足。另一为正德年间造。高9.6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16.1厘米,腹深8厘米,多口、鼓腹、圆底,颈部有对称鼻形双耳,腹部饰浮雕维文。 碗 高7厘米,口径14.5厘米,腹深5厘米,素面圈足。 铜像 通高37.2厘米,共13尊连为一体,正中为观音菩萨,两侧为12官员。 宣德炉 通高11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16.4厘米,腹深5.6厘米,沿部有对称外斜式半圆形双耳,底有乳形三足。 九 清代铜器 帽顶2个,熏炉1个,手炉2个。 十 铜镜 战国铜镜 亚字形铜镜1面,纽小,体薄,素面。 秦代铜镜 星云百乳镜、七乳镜各1面。 汉代铜镜 四乳草叶规矩镜、连弧镜各2面,日光连弧镜、四乳四虺镜各1面,方字照明镜3面。 隋代铜镜 几何纹镜、菊花星月镜各1面。 唐代铜镜 菱花云纹镜、花叶连珠镜、海兽鸾凤葡萄镜、瑞兽葡萄镜、瑞兽规矩镜各1面。 宋代铜镜 牡丹镜、菱花镜、俑纹仙鹤镜、湖州鸡心镜、双俑镜、松鹤镜、双凤镜各1面。 金代铜镜 双鱼镜1面。 明代铜镜 吉祥镜4面。 清代铜镜 素面镜3面。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