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迎祥观】 迎祥观位于北广济街南口东侧。据清嘉庆《长安县志》第二十二卷载,迎祥观创建于唐景龙二年(708),原名景龙观(《陕西通志·祠祀》:“迎祥观即景龙观也”),原址在碑林区开通巷东。相传开元二十九年(741)唐玄宗因梦见李老君,并寻得老君玉像,安放在观内大同殿,因此改景龙观为迎祥观。观何时由开通巷迁至北广济街东侧,史无记载。明成化年间,道士高静宽重修。观内悬一景云响钟,系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铸造,重约六吨,造型极佳,清脆洪亮,音韵优雅,钟文铭文为睿宗李旦亲笔书写,其内容宣扬道教,夸赞钟声,距今已1200余年。 建国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年除夕之夜,播放此钟声音,作为“新年钟声”,古为今用,响遍全国。钟原挂景龙观钟楼上,1953年移至陕西省博物馆陈列。1963年,它又远涉重洋,参加世界钟赛会,获得国际友人好评。建围前,该观仅存大殿一座,建国后改建为西大街第一小学。
【唐城墙】 唐长安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原名大兴城。最先修的是大兴宫城,到隋焬帝大业九年(613)三月,动用10万人,修筑了外郭城。总领其事的是左仆射高颎(音炯),创制规模的是太子左庶子宇文恺。城墙周长36公里,城垣面积达84平方公里,规模远远超过汉长安城,相当于明代西安城的7倍。 现存唐长安城墙,位于域内自强西路铁路运输学校和铁路中学的后操场内,它是唐长安城外郭北墙的一段,东西长50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1米。 【含光门】 位于今西安南城墙、甜水井街南端处。系唐长安皇城南面西偏门。东距朱雀门660米,西距西南城角690米,建于隋初。门上有楼观,门下开三门洞。门内,东为唐代朝廷主管民族事务与外事接待活动及凶丧之仪的机关鸿胪寺与鸿胪客馆(接待少数民族使者与国外来宾)所在地。西为祭祀土地五谷神的大社和郊社署。门内为直抵宫城前的南北通衢大街(今甜水井至洒金桥街),门外有直抵南郭城的南北通衢大街(今陵园路)。唐末昭宗天祐元年(904),长安城遭唐将朱全忠破坏。同年,匡国节度使韩建缩小城区范围,以皇城为基础,改建长安城,封闭了中、西门洞,仅留东门洞。北宋哲宗元祐之后,东门洞亦封闭。1984年修葺西安城墙时发掘出此门三门洞,发现门洞石槛遗物和门柱遗迹。现采取保护措施,封包于城墙内。遗址西现开二门洞供人出入。 【少墟书院】 冯从吾(1556~1625),号少墟,西安南郊冯家村人,官至明工部尚书。后被阉党迫害而死。明崇祯元年(1628),加赠太子太保衔,谥号恭定,并在西关(今西安市42中学校址)修冯恭定公祠。清咸丰年间毁于战乱,清光绪十六年(1890)陕西巡抚陶模奏准,委长安县焦云龙,邑绅柏景伟进行监修,并建少墟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废科举,少墟书院改为长安县高等小学堂。现为西安市42中学校址。
编辑:秦人
|
|
|
|
|
|